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思政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2:48: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为例,探讨了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在专业教育中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在课堂教学内容中结合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实训实习中强化岗位职业素养教育、在考核评价上体现多元激励这几方面的教学改革,来强化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素养;辩证唯物主义;多元激励

本文引用格式:翁芸.《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思政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1):198-200.

        课程思政是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各类课程教学中有效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一种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教育形式[1]。

       《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元器件检测、电路分析、电路焊接制作与检测、实践项目评价等职业岗位能力,为学生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初步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电子电路的分析与测试、电子电路的制作奠定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文研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的环节之中,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通过在专业教育中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在课堂教学内容中结合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科学思维观培养教育、在实训实习中强化岗位职业素养教育、在考核评价上体现多元激励这几方面的教学改革,来强化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来探索专业课程实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通过全程、全方位育人,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2]。

\

 
一 专业建设中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

         专业对学生的集中教育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牢牢抓住新生始业教育、期中学生座谈会、期末学生评教等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通过讲座、优秀毕业生访谈、参观企业等方式,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国家综合实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科技新成果中了解专业的前景和方向,产生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的浓浓的爱国之情和使命感,以生活中高科技电子产品生动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热情和树立职业理想的志向。

        专业的思政教育还体现在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内容中,可结合上课内容适时地引入思想教育,如在学习集成电路这部分知识时,可借助国内外的重要时政,说明产业的核心技术才是国之重器,科技强兴则国家强、民族兴,而依赖就会受制约,鼓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实现人生梦想。

          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上要注重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专业课教师若想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首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能力与素养,思政教育有其不同其它学科的特点,如有特定的要求和规范的用语,具有严肃性等,故在专业师资培养上,应重视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以及专业课程中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以合适的方法开展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专业教师平时应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3],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不光是学习知识的情况,更多的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二是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能有机结合的内容,将其加入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三是研究课程思政的多样的教学方法,摒弃单调的说教,用启发、讨论、交流评价、反思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产生课程思政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结合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作为电子技术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圴反映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通过充分挖掘《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4]。如在讲解电子技术中半导体PN结的单向导电性时,对于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教育教学,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学会从联系中理解概念,提高辩证的思维能力[5]。表1为《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的举例,希望找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



\
 


三 专业实训实习中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在课程教学中还应牢牢把握专业实训结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开展专业实训实习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更是让学生有效体验职业要求,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增强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在实习实训中可以通过教学场景实施企业的“5S”管理,即通过实施工件整理、工位整顿、场所清扫、环境清洁和个人素养这5方面的训练[6],培养学生遵纪守规、严谨认真的岗位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岗位职业素养,同时对学生在实训实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点评,规范之处给予肯定,不当之处给予指正,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和岗位责任,还要对实训实习项目完成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评比,制定并实施课程教学中与岗位管理相关的考核,并将这方面的考核在平时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分数,实训实习中的岗位素养评分可按各项目操作规范、5S管理规范及安全用电方面进行评分,违规扣分,对制作的项目能提出合理化改进或创新的方法措施则可加分,以此激发学生实习热情,促进学生岗位素养的养成。

         课程的实训实习还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与动手的能力,点燃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通过制作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趣味小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学习态度;通过参加各项电子竞赛,精讲多练重要技术技能,对学生进行精益求精的学习理念的熏陶,培养工匠精神,这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在考核评价上体现多元激励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在考核评价上体现多元性激励性,让评价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并有效地引入思政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快乐有效地学习。结合《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的专业教学内容和特点,贯彻做中学的理念,合理实施项目化教学,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各个项目制作中,这样有利于实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更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由单一的以教师为主,转换为学生,团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内容和方式上不再以一张试卷定成绩,而是结合平时项目完成过程中技能操作、岗位素养、团队合作、项目创新等内容进行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使学生主体意识发挥重要作用,培养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期末除了理论考试,还设置技能考试内容,多方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知识和能力,建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表2为《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结合思政教育制定的学生综合评价标准与考核形式。


\


         课程思政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应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各环节中,这是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为例,探讨了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在当前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如何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协同并进,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许多值得深之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从而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14)
[3]张钰玲.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4-46.
[4]冯润根.论电子线路教学与研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2):139-140.
[5]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01):119-122.
[6]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5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