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1:30: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体制改革中,推行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中高职院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挂科率在土建类专业处于上升趋势,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所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快乐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关键词:在线学习;双向互动;教学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田小风.《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0):110-111.

        智能手机在学生的生活中使用的越来越普遍,根据上学期创作团队的调查结果可知,智能手机在建筑系的普及率达到99.5以上,学生每日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高达3小时以上,可见,浏览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主要利用智能手机看视频、逛论坛、浏览小说等,如何让学生智能手机成为教学的重要助学平台,使学生把看视频、逛论坛的兴趣融入到学习中,这是《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助学平台创作团队最原始的目的和动力。

一《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地扩招,学生的入学成绩逐年下降,学生以极低的成绩考入高职高专,教师必将面临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在《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的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很难跟上教学的进度,问题不断的积累,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土建类专业《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挂科率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在教学上缺乏互动性,教师无法时时监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仅靠课堂活跃的少数学生反应,无法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判断[1]。导致《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挂科率在土建类专业处于上升趋势,很多院校每班挂科率超过一半以上,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

\

 
(三)传统的大班教学无法进行个别教育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层次不齐,在大环境下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无论课中还是课后都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时时的监控,所以《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考试成绩往往两级分化非常严重,学生的《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挂科率非常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突破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实现跨时间跨区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2]。

(四)传统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局限性

         中高职学生群体已逐渐过渡为“00后”,出生与成长在信息时代,具备独特的个性,不喜欢约束的课堂,这对《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这一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是一个考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受课时的限制在课堂上只能与学生进行有限的互动,无法真正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无法实现全方位过程的监控,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是不相符的。

二《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意义

         建立《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具有灵活自由、范围广泛、个性发展、多媒体化等特点,是信息时代教学教育的所需求得,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中高职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搭建相互观摩、借鉴的《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可以达到教学资源共享平衡[3]。为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评估评比,教学能力提高,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学资源平衡,使边缘山区弱势学校可以远程分享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三 构建多层面、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全方位的育人

         为拓展实践广度,加强实践育人,发挥课堂、网络平台的作用,实现课内与课外、网络与现实、知识教育体系与自我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

(一)与课堂教学同步

         积极开展第一课堂实践,加强认识性环节,把典型任务贯穿到整个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构建了分阶段、递进式、启发式理论课典型任务教学模式及实训课案例教学模式,创建了一个系统、丰富、多学科交叉的典型任务案例教学资源库,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与网络资源共享,强化拓展环节

       成为第二课堂的辅助,利用《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手机移动助学平台,弥补了现实学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局限性,以网络阵地、智能手机为助学平台,沟通了现实实践和虚拟实践的桥梁。

四《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

(一)微课学习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它的理论性非常强,对于中高职学生很难当堂消化。通过将《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的完整内容进行实时录制成视频,录制完成的资源自动存储在服务器端,便于学生查找问题,总结和复习,课后学生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性地观看视频进一步掌握知识,从而解决了课堂遗留的教学问题,巩固课堂知识,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从而提高了《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学习质量[4]。

(二)双向互动教学

          实现不同地方任意组合的远程实时教学,教师可以在任何地方对学生进行《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实现远程辅导。学生可以与远程教师进行实时提问与解答;对学生进行网络考试的试题推送,支持教师对学生答题过程进行实时分析、评分考试功能;教师从学生的网络考试情况了解学生《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的学习情况,正确地决定《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教学的进度和难易程度。

(三)教研培训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网络课堂构筑网络教师培训平台。网络教师培训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培训课程的资源建设,二是网络培训管理平台。教研即时沟通,协同备课与研讨,远程培训,为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评估评比,教学能力提高,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快速提升《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的师资水平。

(四)网络直播教学

       教师可以进行《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网络直播教学,学生在其他地点也可以通过网络收看课堂直播;在直播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可以全程陪在学生身边,在学生要需求的时候,为学生及时解答疑难为题。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及时、高效。在直播教育中,学生的需求被无限地放大。同时实现教师团队与学生之间,进行实时研讨与交流。突破时空界限,尽享学习乐趣[5]。
\

 
(五)安全教育

          建筑专业是一个高危的专业,学生在工作的时候必须处于警惕状态之外还需要要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含有大量的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安全知识,同样安全事故的观看对学生来说也是敲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警钟,可以直接点击微课视频子模块进行视频的观看[6]。

五 结论

          将信息化与传统模式的结合,融入到《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的教学中,弥补了现实学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局限性,沟通了现实实践和虚拟实践的桥梁。改变和重组了传统课堂和教学流程,扎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它是比较抽象的,视频和动画将抽象,难以用图片和文字表述清楚的内容形象化,软件将大量的视频和动画进行了归类,使学生在学习每章内容时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想看的动画和视频进行学习。微课视频版块主要讲平台中使用的视频进行集中体现,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白鹏.论提高《建筑力学》课程教学质量之策略[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02):92-93+99.
[2]杜银鹏.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的探索[J].科技视界报.2016(9):203+187.
[3]刘耀南.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地方院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0):123-124.
[4]邓谦.高校移动学习平台的对比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8):156-158.
[5]肖丽利.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3):160-162.
[6]刘威,高春阳,崔明.移动环境下的微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02):65-66+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5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