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1 12:34: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现状,其次就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包括改革基础理论教学、强化教学过程、优化课间实验学生主动学习状态、改革课外练习要求、考量增设课上讨论教学环节。最后提出了几点改革工作开展的保障措施,旨在提升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廖孟光.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28):56-57.

        “卓越计划”全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教育部推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大改革项目,同时该计划也是促进我国面向工程强国发展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内容,目的是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强创造力、技术型工程建设人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卓越工程建设人才的培养时,就必须原有的工程类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保障其更有利于促进课程卓越计划实施。基于此,文中以工程测量学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教学现实意义。

一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设置工程学测量课程的高校在进行授课时,教师的口头论述、板书释义讲解一直是主要教学开展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应用下,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均是在平铺、按部就班的理论教学下完成课程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学习的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对工程测量学的学习兴趣。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工程测量学教学内容比较偏重于实践操作方面,如果该门未来已经改革教学模式,仍旧秉承传统授课方式,课程质量的提升令人堪忧[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进行教学时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板书效率,但在教学信息量上增长,学生在知识的消化吸收方面的难度提升。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在进行工程测量学教学时,受到经费、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并未建设专门的实训基地,仅是在校园内部有限的条件执行测量实训教学过程。

二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改革基础理论教学


        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改革时,教师教学期间应该将课程重点公式验算过程板书出来,借以将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的严谨性[2]。例如,进行测量误差分配的原则以及公式推算时,当测量对象是深埋双金属管水准基点标识时,为了将温度变化对标识高程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就可以通过对两根金属管开展详细的高差测量解决。

\

 
(二)强化教学过程

       在进行教学过程的强化改革时,想要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课前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由学生查阅文献找答案,在课上让学生就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例如,在进行测距与测角匹配原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课前提出“何种状况下测距误差可忽略”问题,并引导学生就定向误差对放样点位所产生影响加以分析,此种教学改革对于学生加深教学问题的理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充分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优化课间实验学生主动学习状态

        进行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时,教师除开给学生实验必要提点之外,还应该最大程度给予学生思维开拓的思考空间,争取让学生在自主独立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全站仪这一器材的使用操作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点从传统的角度、边长、图等方面测量转移至对全站仪内置程序使用方面,借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开展多类工程测量工作。期间,进行“悬高测量”教学时,全站仪可以用于建筑物规划设计是否按照标准检查测量,从而为规划部分的验收测量提供数据支撑。

(四)改革课外练习要求

        在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课外练习教学时,教师在布置、检查课后作业时,应该严格按照实际工程测量标准及要求去对待学生作业完成成果,尤其是在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管控上,必须确保其同时具备合理和完整性,借以提升学生对于课外练习学习任务的重视程度[3]。例如,在进行“地面甲、乙两地三维坐标已知,比较两地位置相互关系,并阐述两点是否满足2%的自行车上坡爬坡要求”这一课外练习题的布置时,不仅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将甲乙两点之间的坐标差、坡度值、高程差等内容计算出来,还应该要求学生结合练习题进行实际情景带入回答。

(五)考量增设课上讨论教学环节

          在进行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团队意识以及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重要改革点就是增设课上讨论教学环节。例如,在进行塔式建筑变形监测方法教学时,教师将教课的权利给予学生,由学生开展塔式建筑变形监测内容,不仅需要学生了解监测网的布置原理,还需要学生根据现阶段能够应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确定检测周期、计算建筑倾斜度以及日照分析等。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证明,此种教学方案已经推行,学生大幅度增强了对于讨论形式教学主题的参与度,并再次加深了知识结构的掌握。最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主题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大程度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学知识体系


        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更加自主、带有兴趣的去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在这一基础上,为了保障教学改革工作不仅是流于形式的改革,就必须就教学大纲以及课堂教案进行系统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上进行有效拓展,借以培养学生自身解决复杂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性实验条件创造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内容,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开放性实验条件,为其购进相应的先进测绘仪器。换言之,在测量设备的投资方面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促使学生能够在校园知识学习中充分掌握先进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积累使用经验,从而在毕业投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最短时间内掌握岗位职责。

(三)教学实训过程结合工程实例

         进行工程测量学教学时,为了能够充分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积累测量经验,学校应该充分为其安排工程项目进行实习,优化学生在测量精度估计以及项目设计方面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操作,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最终掌握施工测量、组织等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想要充分与国家推行的卓越计划相结合,高等院校在进行工程教育时,必须时刻兼具先进、全面,能力为主、德育为先的人才培育观念,高度促进人才整体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其制定出一套更具系统性的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此外,自卓越计划施行以来,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还需要不断的在教学要求上进行更新,优化教学的条件和方法,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满足卓越计划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参考文献

[1]杨永红,王金岭,赵泽亚,etal.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全英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4):67-71.
[2]汤俊,李长春.卓越计划背景下“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工程,2017,26(1):77-80.
[3]张仕斌,李飞,王海春,etal.“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No.261(9):119-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