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的民族教育发展是对汉族教育模式进行追赶,也就是对现存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模仿,甚至有的会进行照搬。在现代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战略的推动之下,传统的民族教育发展战略逐渐向跨越式发展战略方向转变。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基于民族教育进行优先发展,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发展带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发展战略,并且以此相关政策作为其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保证。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朱斌,等.探究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6):90-91,94.
对我国现代民族教育发展战略的特征进行细致分析,全面理解我国现代民族教育发展中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这对于现代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都有极为关键的理论、实践意义。
一 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的发展战略及其主要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受到社会、自然以及历史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佳,因此少数民族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为了将内地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缩短,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模仿发达地区发展模式的方法,这种模式被称为“追赶汉族”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的教育也采取与汉族教育一致的模式,旨在通过借鉴发达地区的教育模式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步实现各民族教育之间的平等。久而久之,少数民族将汉族的教育模式作为自身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主要是:
第一点,汉族一般使用的是民族教育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将民族传统教育逐渐向现代教育方向转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在1949年,这时我国由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步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正在将工业的国有化政策逐步实现,而我国的少数民族也逐渐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各个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现状并不一样,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不同民族都拥有与本族发展一致的传统教育,如彝族的毕摩传承教育、藏族的寺院教育、回族的经堂教育等,各个民族的文化与民族传统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将民族的文化特色进行了反映,还对本民族的教育特色进行反映。少数民族实行追赶战略就是为了使少数民族能从原来的社会状态步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使少数民族内的传统民族教育逐渐向现代教育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开始大力的建设各类学校,为各民族的发展培养更多人才,逐步从传统教育向新型的现代化教育转型。
第二点,学校文化运动是实现少数民族追赶战略的主要途径。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倾向西部地区。于教育而言,为了将普通教育与民族教育之间的差距缩短,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符的政策以及方针,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财力、人力以及物力上给予少数民族大力支持,辅助少数民族建立了多种现代学校,使少数民族的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异。于民族教育的发展而言,学校文化运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现代科学内容逐步走入少数民族课程,现代的教育体系逐步在少数民族教育中确立,各类民族人才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另一方面,学校文化运动使传统的民族教育逐渐向现代的教育进行转变,推动了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民族教育的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为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提出奠定了有利基础;最后,在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重视科学轻视文化、重视共性轻视个性等发展偏差,致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逐渐呈现出照抄照搬的特征。
二现代少数民族教育施行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作用
少数民族施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就是为了用更快的速度获得发展,在实际发展中进行加速度,是少数民族教育的超常发展,在实际发展中一定要有现代新思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不但将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当成是国家教育事业中的关键组成部门进行发展,更将其当成是国家教育事业获得有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很多方面都为其提供比内地更为有限的教育战略,并且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定性为当地发展的基础建设事业上,发展速度一定要超过少数民族教育职前的速度,以此来确保基于跨越式发展战略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少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落实科教兴国的关键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着力落实科教兴国相关战略,强化对科技、教育人才的有效培育。人才培养一定要在中小学时期抓起,要从少数民族的义务教育时期开始抓起,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管理机制,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能够按时、足额地发放薪资,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科学而合理,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就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在现代实现超常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一定要冲破传统教育发展模式的束缚,用更快、更为高效的速度进行发展,一定要兼顾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事业的紧迫性。
(二)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向
少数民族文化实现全球化发展中期积极的表现为:
1.维系
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维系,就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全球化的影响之下,特别是来自西方先进文化的压力,发展中国家更要积极主动地建设国有文化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要基于民族平等的前提,使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强化民族文化向心力,切实认识到本土文化存在的价值,切实提升民族文化自觉性。
2.传承
每个民族文化要获得发展一定要通过文化传承的方式来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形式有很多种,可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教育。民族教育具有两个最为突出的功能:培养人才和文化传承。培养人才是为了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为了培养人才,二者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教育事业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不但要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当成教育内容进行传承没更要重视对民族文化主体——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民族成员自身的文化价值、自觉性等要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影响,让民族成员在全球化发展中获得成功。民族教育不但要完成传统模式下的追赶汉族,更要承受现代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只有进行跨越式发展,才能适应现代双重发展的要求。
三少数民族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其一,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当成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关键,让其进行优先发展;其二,将少数民族教育当成是当地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优先进行发展。并且国家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方针:
1.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设计各级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区,对优先发展区域中的教育事业,从人力、财政、物质等多个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方面的支持,让其变成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窗口。强化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区域的扶持力度,专项财政拨款中要倾向于少数珉宇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区域,设立专门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地区的教育事业。
2.着重建设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远程教育体系,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落实互联网教育工程的建设的美好,让少数民族教育能在现代互联网远程教学技术的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将少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区域作为示范点,用点来带动面,落实少数民族教育的教师本土化发展,增加对少数民族区域优先发展教师的培训强度,组建稳定的少数民族教师团队。
(二)少数民族教育实现特色化发展
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之下,少数民族教育从宏观、外在的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制定逐渐转变成为具体化的双语教学模式,并且使用多文化课程内容进行施教的特色发展战略。强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经过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来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计划。
(三)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
少数民族资源开发的目标:第一点,将本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与开发;第二点,对民族地区未来的人才资源进行利用与开发,实现这两点的基础就是民族教育。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有利政策包括: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对西部大开发与人才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进行充分认识;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特殊政策,稳定好少数民族的现有人才,使人才的价值充分发挥,为现有人才提供发挥的条件;③充分利用全国的教育力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疏松一些紧缺的人才,并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去国外留学或者进一步深造,使少数民族出现更多的高精尖人才;④少数民族利用优惠的政策与积极的态度引入更多的人才,并为人才实现价值提供保障、创造条件;⑤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对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可以引导内地人才通过承包经营、技术入股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当中,通过灵活开放的用人机制使少数民族的经济以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⑥少数民族应该对本民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对民族地区内的技术骨干进行大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贺新宇.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罗志佳.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文化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李宗露,蔡红梅.构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5(08):89-91.
[4]张英慧.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合理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
[5]蓝洁.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6]谢君君.论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0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