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出适应新经济、新形势的优秀人才。本文从面向地方新经济的城乡规划专业改造路径为研究角度,研究了学校、企业、经济形势三个方面联动机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改进路径的影响机制,探索了新经济形势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新工科人才培养教学路径。
关键词:新经济;新工科;城乡规划;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吴伟东,等.面向新经济的城乡规划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7):102-104.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Teaching Model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 Reform and Upgrading Facing the New Economy
WU Wei-dong,ZHANG Yuan-bing,ZHANG Wei,WANG Xiao-peng,LIAN Hong-y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Anhu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uzhou,Anhui)
Abstract:In order to more improving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economy and the new situation.In this paper,from the place of the new economy oriente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 transformation path as the research object.Schools,enterprises an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s studied in three aspects of linkage mechanism for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improvement path mechanism,explores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teaching mode of talent training,discusses the demand for talent,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explore the new path.
Key word:New economy;Engineering course;Urban and rural planning;Personnel training
一 前言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等一些新的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为近期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社会需要。早在2011年,城市规划专业被调整为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教育部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建议提出“城市规划人才的培养应当是多类型、多层次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后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构建特色与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关键问题。2017年6月12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在指南中提出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并且分成了24个研究方向,从而探索面向新经济、新产业社会发展趋势下的高校专业人才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运行机制。2018年6月2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这些也为各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传统专业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级学科,五年制教学,为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着大量的高层次建设人才,但是随着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当前面临着新转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要求,需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二 新经济形势对规划专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经济形势带来了城市的变革,如数字化、智能化、量子通讯等代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技术推动下,进一步使得城市空间和功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民生等信息与地理空间区位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更为精准的服务,再加上物联网、新时代移动互联等新的信息技术,将社会服务变得更为便捷。从而城市运行变得高质高效,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更高,城市社会经济要求公平性显著提升。这些明显的改变,也导致了城市设计的技术、理念和方法的变革。新政策影响下,特别是十三五规划重点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培养方案中的乡村规划课程越来越重要,农村经济的兴起势必影响着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改变。大学生毕业去向不在只是面向企业设计院,对于诸如咨询,互联网等相关行业企业的去向会大大增加。
三 新经济对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
新经济形势对传统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课程改进、实践环节和课程增设都有新的调整。为适应新经济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总体变化有以下几项内容,总体关系如图1所示。
1.关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比重将增大: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移动互联、数字绘图、GIS、GPS等一系列新型数字技术,这些技术也影响着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同时也是当前重要的组成部分,GIS可以对城市各资源数据进行空间规划与合理化处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等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相关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GIS、GPS、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制图等数字技术,使得对GIS课程建设越来越重视[1]。
2.大尺度空间规划设计课程得到增补:由于科技的进步,观测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的尺度越来越大,对于城市用地属性及保护、调整和开发潜力,以及如何对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和建设管理是新形势下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为此大尺度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相关课程应运而生[2];目前大尺度区域空间的相关设计已经成为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空间句法校验、GIS系统下的三维形态推演、大尺度街道线性数据民意调研等设计手段能够很好地协助规划设计。
3.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课程内容更新: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也随之改变,“智慧防灾”体系规划将成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3];大数据背景下,城市防灾安全规划设计带来了巨大的突破。大数据使整个区域层面建立更加庞大的数字化防灾体系成为了可能,“智慧防灾”体系规划将被建立,大数据可以将城市各种资源得以充分的开发、集成和利用,从而对城市防灾系统的基础建设更加完善,智能防灾系统对智慧城市发生响应。
4.乡村规划设计相关课程受到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迎来了重大机遇,美好乡村、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概念的提出,使得乡村规划课程从无到有,到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企业的重视。[4]当前城乡道路已经进入全新阶段,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提高人民生活的便利,满足人们的出行,大量的城乡道路得到了规划和建设。[5]
5.信息技术在城市空间规划的应用课程需要增设:当代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调研方法进行了改变,传统的前期调研方法是以社会问卷调查、访谈、测绘等为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方法将数据网络(如社交网络数据)、空间定位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智能手机系统及定位服务系统等)植入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大大提高了调研的效率和深度,使得调查数据内容丰富、海量,结果呈现出大量样本、实时动态和微观详细等特征。
新经济背景下,城市系统的这些新转变,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相应的修编,需要对专业教学课程进行一定的增补,如GIS课程、城市地理学、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及城市设计等相关课程的讲授内容进行改善和增补。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设适应新经济的专业课程
根据新经济形势,及时调整和改善原来人才培养方案,将一些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修订和增补,甚至合并。通过进一步优化,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让学生吸取新的知识和实践,通过两改一增,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性教学模式
当前,学生可以运用数据工具很快地获得广泛的知识,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满足传授学生知识的目的,学生也会对老师的上课方式感到厌烦,为此适应性教学模式产生了一些创新性模式,如何与新型课堂模式,诸如微课、翻转课堂、仿真实验、慕课、体验式、工作室、学术交流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6],将成为今后课堂培养模式趋势。
3.建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当前,新经济下,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城市、要求城市规划专业继续拓展互联网+、智慧城市决定着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并行教学模式和特色性教学结合体系的探索,构建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模式,如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个性化拓展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毕业设计,全周期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课程不断线,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新经济形势下城乡规划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对于城乡规划企业的产业机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政策性和宏观性的设计,更多的是依靠大数据、信息技术、互联网+、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技术及理念开展规划设计活动,城乡规划设计更加具体、细致,更接地气,这些质的变化,要求设计图和文本更具有指导性和时效性,如城市设计、大尺度城市空间设计、智慧城市设计等具体设计工作大大增强,规划设计已从以往侧重规划层面逐渐侧重设计层面的工作,这要求规划工作者具备更多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如GIS、BIM、GPCAD、GLAND等分析软件,企业对规划设计毕业生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元及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将受到企业的欢迎。
五总结
新经济给各行各业带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对于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这也迎合了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作为学校专业培养也不能只教给学生一大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一种专业思维模式,高校应结合企业与经济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增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增减。面向新经济的城乡规划专业需要提升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造路径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方程.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道路探索[J].规划师,2013,29(11):101-104.
[2]王建国.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05):830-839.
[3]侯杰.大数据时代城市地下空间智慧防灾系统的创新——以武汉光谷广场地下空间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12.
[4]洪光荣.创新导向下的乡村规划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5):159-160.
[5]张袁祎.城乡道路规划对城乡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98.
[6]薛小芬.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深度发展与构建[J/OL].中国成人教育,2017,(14):99-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