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高校以众创空间为载体,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模式。因此,高校构建以众创空间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西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例,从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作用发挥,并深入探讨了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业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黄佳祯,等.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西华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6):27-29.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e Maker Space
--Take the Provincial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lub of Xihua University as the Case
HUANg Jia-zhen,XIANG Yong,TAN Lu-we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Xihua University,Chengdu)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talent trai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Under this context,with maker space as the carrier,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becoming the new mode for promoting innovativ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an all-round way,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erefore,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maker space,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With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lub of Xi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takes the connotation of maker spac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analyses the role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ased on the maker space,and deep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
Key words:Maker space;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source sharing;Talent training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系列战略的重要支撑之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已成为高等学校当下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提质增效的重大变革,也为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众创空间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其特点与优势在于能够充分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融合,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产生变革和支撑。从这一层面看,如何有效实现创业教育与众创空间的联动发展,是全面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之一[1]。但是,面对新理念下高校创业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模式,也要从更深层次看到其中的不足与问题。如有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无统筹部门,师资缺乏实战经验,大学生难以深入实践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因此,结合众创空间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内涵,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二者的协同育人、融合发展作用发挥显得尤为关键。
一 众创空间概述
众创空间作为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它是以互联网快速发展为基础,通过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2]。该平台能够提供的创新创业服务内容,既满足了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需要,也是成熟市场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个体创新能力和顾客需求多方交互的产物。由于其提供了一个更便捷、开放的服务平台,所以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其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第一,互联网+。众创空间利用互联网思维大范围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同时依托互联网的开放、交流和共享特征,快速实现技术落地产业化。第二,市场导向。众创空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定向创新,在集聚大众创新人才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引导创业者把握市场动态。第三,主体大众化。众创空间将创新主体宽泛化,汇聚大量草根创业者、创客以及小微企业,开创了协同创新、按需创新、大众创新的局面[3]。
二 众创空间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一)实现了大学生创业资源共享
众创空间能够提供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的表现形式。其中,慕课(MOOC)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其所提供的在线学习模式给大学生创业教育带来了更多的远程教育资源,这样的形式帮助大学生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线上互动,也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不仅使大学生可以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还可以轻松快速地解决创业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二)拓展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作为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社交空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普及和积累创业知识[4]。与此同时,高校双创教师可以在空间内开设创业论坛或者资源对接等创业栏目,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多方位参与创业理论知识学习,对于有关创业不同层次、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深刻领悟到自己在创业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和修复。
(三)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以众创空间为平台,将学校、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联合起来打造“三位一体”的创业孵化新模式,有利于各种创业经验、创业产品、创业资源的共享,也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创意内容与方法的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成功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意识便会随即提升,这也为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 众创空间与高校创业教育联动发展模式
(一)加强众创空间与创业教育课程的联动
一直以来,绝大多所高校公共选修课都设有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但是,这类理论课程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备,缺乏必要的实践环境,学生只能学到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建立基于众创空间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该模式强调创业分类指导,力图实现“全覆盖”和“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即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由传统的大众化启蒙教育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差异化教育,并逐步向专业教育延伸。同时,依托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快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如建立创业认知、创业准备、创业孵化、企业发展四个阶段的分类指导。例如,西华大学依托创新创业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关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选修课,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选修课程:一、二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二、三年级开设《创业基础》、《创业学》等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三、四年级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选修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突出专业特色。
(二)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协同推进创业教育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首先应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解决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的“两张皮”脱节问题,积极构建第二课堂培养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其次,以创意、创新、创业类社团为抓手,以学校众创空间为载体,组织开展学术讲座、创客活动、专业竞赛、创业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最后,依托平台,支持各学科型学院围绕学科和专业特点,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业意识。
(三)构建实践育人平台,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解决教育资源投入创业教育的结构性障碍,发挥众创空间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协同联动。首先,在学校层面,应出台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成果转化、队伍建设以及机构、人员、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规章制度,给予政策保障和落实。其次,在平台建设方面,应以“兴趣驱动、重在参与、自主创新”为原则,努力打造跨学科、跨专业、开放共享的实践平台,切实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5]。例如,西华大学探索建立了从创业苗圃—创业工作室—创业园区的“三维一体”创业孵化模式,立足学生成长成才[6]。
(四)专兼结合,打造高质量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众创空间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以及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等原因,其身份难免受到质疑。同时,高校在教师的培训上也不够完善,这也导致教师的整体能力有待提高。首先,高校应建立完备的创业导师选聘培养机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并成立专门的创业导师队伍。其次,高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再次,高校要为众创空间在创业教育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以此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例如,西华大学依托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方式培养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同时,积极引进熟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地方政府产业经济政策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成功创业者、校友企业家、风投机构负责人等行业拔尖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7]。
四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众创空间的出现与融入,不仅为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提供了更好的创业服务支持,也对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项目质量和存活率起着积极作用。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以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作为主要的载体,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与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孔伟.基于众创空间建设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4):8-9.
[2]易顺明.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众创空间的建设策略[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3):3-7.
[3]朱宁,陆天驰.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经贸,2016(12):50.
[4]屈顺利.以众创空间为平台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J].文教资料,2016(12):152-153.
[5]余苏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探析[J].亚太教育,2016,(29):93.
[6]项勇,黄佳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7]胡剑锋,江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4):107-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