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在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课堂教学与慕课学习有机融合。在课外,学生通过慕课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讲解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慕课;传统课堂;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肖志军,等.基于慕课平台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7):43-44,53.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个旨在通过网络进行无限制的参与和开放访问的在线课程[1,2]。慕课于2006年首次引入,在远程教育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发展,并于2012年成为一种流行的学习模式[1]。随着国际国内慕课的发展,近年来优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高校学生参与慕课学习成为必然趋势[3]。
慕课与传统课堂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即时性、灵活性和便捷性[4],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探索如何在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慕课学习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传统教学方式在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任务实例,让学生了解所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再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说明和讲解,然后再通过相关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课堂需要完成基础知识或操作的学习,并需要立即将所识记的知识通过实例进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迅速完成对新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之间的转换,课堂学习的信息量和学习压力都较大。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未接触过相应的应用,在将新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无所适从,特别对于课后的练习或实训,绝大部分学生常常是不知如何下手。此情况,在程序开发类课程中表现得尤为凸出。对于应用型的学科,如无法让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那么其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
二 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布卢姆(F.S.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修订版):将认知过程的教学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5]。按照这一分析思路,可以根据与知识的联系方式,将认知过程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包括记忆、理解、应用三种认知过程,它们与特定知识直接关联,强调准确、规范,可以称为“刚性过程”(crystallized process);第二种类型包括分析、评价、创造三种认知过程,不仅可以整合各种知识,而且可以促进记忆、理解、应用,强调灵活、实用,可以称为“柔性过程”(flexible process)。显然,刚性过程是较低水平的认知过程,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柔性过程是更高水平的认知过程,对应于过程与方法目标[6]。
慕课通过在线学习,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习自由度高,学习内容可以反复回顾,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夯实基础,但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获得及时解答,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课堂学习,师生之间能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和创造,对知识更高层次的应用与理解,有利于开展深度学习,但堂课教学时间有限。传统课堂教学与慕课学习各有优势,将两者有机结合,扬长补短,可充分挥各自优势,使学生真正的学会知道、学会做到、学会发展。
为探索出将传统课堂教学与慕课学习更好融合的途径和方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尝试进行改革,课程教学分为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两部分。在课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慕课平台,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前作业和相关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的程序设计问题, 首先与学生一起完成问题的分析与算法设计,并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解决学生的疑点,最后与学生一起按设计过程将程序实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外,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次求解问题的过程训练,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常用算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融入到课程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一)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
为了更好地让课堂教学与慕课学习的内容相互融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与编排,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具有延续性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可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为了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所以需要引入新的数据类型、新的流程语句和新的运算类型等。
例如:通过例子“输入一组学生的成绩,分别统计并输出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引出输入函数和选择语句(if语句)的学习。将此问题修改为“输入一组学生的成绩,统计并输出大于平均分的学生人数”,为了解决多数据存储并再利用的问题,引出数组的学习。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需要相配套的练习,让学生课后进行实训操作。
(二)教学方式的调整
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课外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两部分,从课外到课堂都需要教师参与指导和监督。教学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
下面以“输入函数与选择语句(if语句)”的教学过程为例,说明教学过程:
1.学生课前在慕课平台上针对“输入一组学生的成绩,分别统计并输出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问题,完成“程序输入”、“做判断”、“判断的条件”、“否则的话”、“if语句再探”、“if常见错误”等微课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每位同学完成问题的算法实现的具体步骤,画出相应的流程图,并上传图片。
2.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的课前作业和慕课的完成情况。
3.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前作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讲解,在学生算法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完善,同时,对程序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运算符、函数和语句等内容进行梳理和简单介绍,对学生在慕课学习中存在问题进行答疑。
4.根据完善的算法设计,与学生一起编写出相应的程序。
5.仿照实例,安排课后实训“输入一组学生的成绩,统计并输出大于平均分的学生人数”。
(三)学习效果监管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从慕课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方面进行监管。对学生慕课学习的完成效果,教师除课前的检查外,还需在慕课平台安排3-4次小测试,以检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的掌握程度,及时掌握学生对于慕课学习的成效。对于课堂学习的效果,通过学生完成的实训练习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具备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绩评价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慕课成绩、平时考核成绩、期末成绩三个部分综合组成。慕课成绩(30%)。慕课学习由学生课外完成,包含观看微课、课前作业等内容。通过慕课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同时,完成整个慕课学习,培养学生课外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平时考核(30%)。包括基础知识测试、期中教学测试、实训练习检查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可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水平,以便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期末成绩(40%)。慕课的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管,难以杜绝代学、代做、代考等情况的发生。期末现场考试,可以有效验证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改革实践和分析
本教学方式在玉林师范学院2016级和2017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专业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应用。通过师生的访谈、学生的问卷调查、课程成绩和学生的实训作业等方面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传统课堂教学与慕课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都有较高的满意度,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词条[EB/OL].[2018-12-1].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ssive_open_online_course
[2]游国龙.基于慕课平台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变革—以政治学原理为例[J].教育观察,2017,6(19):85-86.
[3]李培,刘擎.基于慕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及反思[J].科学文汇,2017,(381):72-73,76.
[4]李红艳,刘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9):68-69.
[5]Lorin.W.Anderson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完整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李亦菲.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