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广,混合式教学也逐渐成为改革的趋势,因此,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本文以高职《环境监测》课程中《水中COD的测定》为例,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混合式;信息化;环境监测
本文引用格式:梁宁,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以《环境监测》课程信息化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7):219-222.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教学实践全面展开。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成为教育改革实践的发展方向[1]。
而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精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育部自2010年起,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至今数年,已连续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信息化教学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3]。同时,教师的教学效果借助于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二信息化技术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
当前,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系统面对面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和差异化学习,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4-7]。混合式教学融合了面授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督的作用,可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而混合式式教学模式的实现,必须基于现代方法与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撑[8]。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在实践教学中,融合混合式教学思想,构建适合自身课程特色和学习对象的教学模式,是为学生提供有效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优化教学策略,实现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
现以《环境监测》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应用,从而更好的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环境监测》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校近两年引进了清华大学的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环境监测》课程以此教学平台为基础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基于此,从混合式的教学要求创新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体系,思考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的策略是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设计依据及理念
选取《环境监测》课程的项目二:学习任务六——有机化合物的监测中“水中COD的测定”为主要课例,学习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原理和测定步骤的具体内容。教学对象为该专业二年级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已具备一定的无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熟悉基本的滴定操作,但是对新知识点的抽象原理理解能力较弱,没有感性的认识和实际的操作体验。然而当前学生对手机、电脑、网络等多媒体技术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为此,结合本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项目任务学习情境单元,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仿真实验动画、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通讯工具等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COD测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和要点。
(二)教学策略
本学习情境课程采用“基于应用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见图1),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方法。本次任务实施过程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分别为:“任务引入—定义理解—原理剖析—步骤详解—实操演示—课堂测试”,不仅教学体系完整,而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三)课程实施
第一步: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和微课视频。利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发布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找不同类型水体有机污染的图片”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产生职业自豪感。同时通过课前观看本节课程的微课了解课程要点,见图2和图3。
第二步:任务引入
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水体有机污染图片发送到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和QQ等通讯工具引入本次任务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第三步:定义理解(任务一)
教师讲解COD的定义,介绍测定COD的意义以及常用的测定方法。利用PPT的图表、图形、图片等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和主要知识点,达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和归纳总结的目的。同时,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进行知识点查询和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第四步:原理剖析(任务二)
教师重点剖析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原理,用flash动画演示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通过flash动画演示,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加的生动和形象,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重铬酸钾法测定COD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及滴定终点的确定。
第五步:实操演示(任务三)
教师播放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操作视频,并在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立课中讨论区,并检查学生的留言情况。学生在观看COD的操作视频后,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本课程的课中讨论区留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实验操作视频围绕课程的重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场景,通过专业人员的操作示范让学生更生动直观的掌握操作方法和要点。同时,再次利用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讨论区实现课堂中师生的实时互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六步:步骤详解(任务四)
教师详细分析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根据测定要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对实验步骤了然于胸的情况下通过仿真实验动画模拟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通过模拟可以体会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辅以可能出现问题的讲解视频,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点击观看需要的内容,并通过平台与老师实时互动。此外,通过将实验仿真动画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自主地有效地进行实验预习以及课后巩固。
第七步:课堂测试
教师利用问卷星发布本次课程的在线测试内容,根据学生提交的答题情况,讲解测试题目。学生通过手机扫描教师在大屏幕上发布的二维码,进入课堂在线测试,用手机进行答题并提交测试结果。课堂测试通过利用问卷星测试平台,实现了课堂在线测试。与传统的课堂测试相比,问卷星具有快捷、易用、应用灵活等明显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问卷星在课堂上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第八步:课后拓展
教师利用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发布课后拓展问题:重铬酸钾法和微波消解法的主要不同点有哪些?课后学生通过浏览相关的学习网站和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并登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回答教师发布的问题。教师通过THEOL网络教学平台、QQ、微信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促进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
四 小结
1.本信息化教学实践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仿真实验动画、问卷星等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单元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自主学习掌握环境监测的原理、方法和要点,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按此课例的教学设计实施的课堂教学《水中COD的测定》荣获2016年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比二等奖。依托《环境监测》课程制作的《环境监测》多媒体课件(单机版)、微课《地表水监测断面的设置》、《大气采样点的布设》、教学设计《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定》等作品在近几年全国和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中均获得奖项。这些信息化教学项目均在《环境监测》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实施,取得一定的成效,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
总之,《环境监测》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微课、网络教学平台、QQ等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上的运用。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势不可挡,而混合式教学改革必须依托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才能有效的实施。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实施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符合新课改及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也是对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实践方式变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单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115-117.
[2]黄月.基于信息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8,(19):72-74.
[3]唐文晶.试论信息化教学大赛对职教教师能力提升的拉动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52-55.
[4]穆炜炜,刘其琛.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究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17,1(1):80-82.
[5]米云云,胡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112-113.
[6]张永良,霍倩倩,郭旭新.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35-46.
[7]梁凤兰.基于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J].软件工程,2018,21(12):50-53.
[8]唐西光.信息化条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35):66-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