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下,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并要求其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本文结合高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培养化工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三大途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其次构建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最后各行各业应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通过这三种途径有望能提高化工类学生的双创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化工行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化工专业;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王迎春,等.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26):30-31.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n Chemical Students
WANG Ying-chun,XUE Yong-bing,WANG Xiao-xiao,LU Bao-di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China)
Abstract: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requirement of engineering talents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both i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were required.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way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hemical majors:First of all,we must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Second,we will build a team of teachers to innovate and start a business.Finally,all industries should provide a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rough these three ways,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hemical industry students,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and transport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
Key words:Chemical major;Enterprising spirit;Entrepreneurship
创新是民族向前发展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盛强大的动力。任何国家只有拥有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才具备发展经济的潜能;反之,既没有创新能力又缺乏雄厚科学储备的国家将被知识经济发展的浪潮冲垮。当今社会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教育的较量,最终归结到高素质人才的争夺战。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我国得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源泉,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只是教育行业的任务,同时也是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责任。创新精神,就是培养学生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及敢于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1];创业能力,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体验创业的艰辛过程,培养企业家所应具有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具备设立新企业和开创新事业的技能,掌握将来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化工行业是社会生活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故要求化工从业人员必需具备很好的化工理论知识、很好的操作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相互沟通交流并及时解决了问题,最终使整个大化工企业能够良性发展。
高校自古都是培养教育人才的场所,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毕业生,是高等院校担负的第一要务。同时,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为高校建立创新体系打基础,进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这里重点讨论化工类毕业生的培养,为培养教育出优秀的化工专业的大学生,高等院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2]: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制定出适应新时代的培养计划,然后付诸于行动,才能培养出化工专业的人才。下面详细介绍如何培养化工类专业人才。
一 建立适应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科技以惊人的速度进步,中国要想不落后,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将中国建成创新型的国家。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若丧失了创造的欲望,只安于现状,则整个中国将失去发展的动力。创新与创业密切相关,现在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就业,故可以以创业来推动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概念因此产生,它源于下面两个基本理念[3]:第一,创新能力是能够被培养教育的。第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样不仅自己就了业,同时还给他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最后还引导了大学生具有敢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可是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化工专业创新能力远远不够,其原因是创新人才少而又少,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迫在眉睫。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应该转变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到首要地位,重新树立高校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迅猛发展,高校传统的教育已不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为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这对于学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得学好其他学科的知识,譬如,将本化工专业如何创新,并且又如何在市场推广,进一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最终使得化工专业的毕业生掌握过硬的本领,走进社会后很快融入工作岗位。
二 建设高校教师队伍
高等院校里教师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培养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需要建设教师队伍,使得教师本身就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教师应清楚社会、企业的需求,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才能确保其培养的学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首先,培养青年教师,因为他们是高校的主力军,思维活跃,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只要给他们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即可;其次,由于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对企业的发展动向需求并清楚,教师迫切需要融入企业之中,深刻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为企业解决难题,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也解决了企业的疑难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出的学生是企业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5]。
三 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
若想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则高等院校迫切需要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高等院校上自领导下至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方法,做学生的引路人,力争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整改中,逐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第一,大学生教学创新[6],课程结构上调整,先安排基础课程再布置化工专业课程,层层递进,由浅及深,逐步加强学生的化工理论知识;第二,开设创新性化工类实验课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新性,不提供详细的题目,只给出大致方向,让学生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挥其想象力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标题,进行实验,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总结,随时调整实验方案,达到创新的目的。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7]。第三,经常鼓励走出校园,开阔眼界,与兄弟院校的学生交流。即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这些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并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设计中,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如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化工实验大赛等,该类竞赛多角度全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并提高大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此类竞赛是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冠名赞助下举办的“东华科技杯”,大学生通过参加比赛,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能很好的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第四,应开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给学生提供训练平台,使得学生的创新思想落到实处。
四 结论
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的能力。化工行业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就需要创新,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工作者,他们有很强的实干精神、承担风险的能力和高素质。本文根据当前社会的形势,给出了培养化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行性方法,希望能培养出化工类优秀的毕业生,为化工行业今后的蒸蒸日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郝爱平,周诗彪,陈贞干.地方高校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4,42(20):215-216.
[2]徐琼霞,张小军.培养创业型化工人才的系统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23-25.
[3]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5.
[4]王杨,金新,包蕾.《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6]时贵仁.大学生教学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9.2.
[7]孟龙月,孟万.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的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化工,2016,44(03):194-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