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解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进行初步的探索,并从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教学三个方面提出见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本文引用格式:刘兴龙,等.关于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6):205-206.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
LIU Xing-Long,LIU Yan-Feng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Yan’an University,Yan’an,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physics experiment ability of students,to solve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optimize the physical experiment teaching,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this article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and from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the group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experiment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put forward opinion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Teaching;discuss
一引言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课程,物理的原理、知识、应用以至创新皆应源于实验[1]。物理实验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物理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窗口,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将物理实验教学真正发挥作用,是中学物理老师格外注重的问题,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二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
(一)演示实验教学
学生一开始接触物理这一课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些物理知识、现象、原理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一些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这就需要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选择合适的演示实验素材,做好演示实验,以求达到导入知识和提升课堂氛围的作用。物理知识来源于物理现象,学生只有通过物理实验了解物理现象,培养观察能力、积累物理知识、掌握抽象知识问题。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密不可分,因此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生活,找到学生易于接受的演示实验素材进行教学,拉近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距离,是学生从心底上接受物理,喜欢学物理,到最后爱上学物理的重要一步。如何做好演示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多做准备,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易于见到的实验现象,自主地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日常生活搬上物理课堂。例如:讲解摩擦力的方向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借助“刷子”来做演示实验,通过推动“刷子”向左匀速运动,学生可以明确观察到“刷子”底部的毛发,向右倾斜,这时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得出摩擦力的方向。“刷子”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在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之内,所以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正是结合初中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决定的,是做好演示实验的重要举措。
(二)分组实验教学
分组实验是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格外重视,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明确实验目标,适度引导学生开展实验
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目的性不强[3]。首先,教师组织实验开始之前,需要明确给学生介绍实验的目标,所需要观测的物理量或者观测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等,确定实验的方向,避免盲目性,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做。再次,通过介绍实验的仪器的使用方法,避免错误的实验操作发生,保障物理实验的成功。最后,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过程全权赋予学生,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掌握初步的实验步骤,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适度地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实验,以求达到实验目标。
2.合理分组,把控实验氛围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需要将全班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一个分组,都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带领着本组同学实验。这样容易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都能获得提高。课堂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地方,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个体[4]。因此,实验过程中,难免出现实验现场杂乱,声音过于嘈杂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把控实验现场,排除不利因素,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良好的氛围,也是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在实验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用视频记录实验过程,课堂反馈
教师通过用手机或者其他设备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在录取过程中,当学生看到摄像头拍摄到自己时,会格外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并截取错误实验过程或者优秀的实验过程。在完成本次实验之后,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实验操作的错误画面,及时提出改正之处,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课堂印象。通过播放优秀的实验过程,使改组学生获得自豪感,也能激起其他组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促进实验教学效果,做到实验教学的及时反馈与补充[5]。
4.实验总结,自我提高
实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盲点和亮点,系统整合,整体提升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地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以后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打下坚定的基础,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能力。
(三)课外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实验的比重虽然大于理论知识,但是很多老师基于教材所给的实验,或者教材不做重点要求的就忽略不做,这些都对学生探究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限制。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上实验,更要拓展和延伸实验教学,实验能力的提升在于多动手、多锻炼、自主参与实验过程,因此需要教师放权,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来进行补充和拓展这部分内容。将物理知识运用生活的案例中,可就“重心”一节知识点,引导学生设计出一个不倒翁;或者根据固体可以传声这一特性,引导学生做“土电话”之类的创意品等,由于这些例子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顺利地接受了物理知识[6]。也可以鼓励学生翻看有关物理实验的书籍,寻求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物理知识点,如多方法液体密度的测量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时候有些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常见,或者演示有难度这时教师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7],如高压实验、真空实验等,进而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物理知识运用的节目,例如简易的“吸尘器”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课后制作实物,这些都是拓宽课外实验的方法。
三 结束语
本文是从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三个部分,阐述了对中学实验教学的看法,并且在完善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做出初步尝试。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中学生而言,实验部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窗口,通过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部分改进,更加完善物理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更要重视中学物理实验的地位,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和完善,需要不断地探讨,使实验教学起到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军朋,李德安,全汉炎.高中物理微型实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
[2]黄清华.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J].中学教学研究,2018.
[3]郁建军.初中物理实验在新课标下的改进[J].课程与教学,2018(24):027.
[4]郁建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改进[J].华夏教师,2018(24):37-38.
[5]刘美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6]王子顺.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7]陈忠根.借多媒体技术,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8(31):132-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