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8 17:18: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工匠精神蕴含着敬业精业、追求卓越、诚信守信等优秀品质,是促进个人成长成才,也是推动新时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精神力量。通过把工匠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凝聚多方合力,充分发挥课程、科研、文化、实践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可以有力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可靠科研人员和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卿海群.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8):244-246.

          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自2016年起,工匠精神连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工匠精神以追求质量为核心,是一种职业精神,体现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卓越的职业能力、优秀的职业品质,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国家社会发展或个人都大有裨益。[1]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是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提高研究生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践行,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要求。

一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中国的工匠文化更源远流长,《周礼·考工记》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2]古代的能工巧匠凭借一门技艺安身立命,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因此广受人们尊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可以成为“巧匠”,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所以,工匠精神是随着时代而变迁的,并且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已不等同于工匠的精神,而是更为广阔地延伸至精神层面的育人过程,概括地说,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敬业精业的职业理念以及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价值取向。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求人们牢记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胸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人生理想融入促进国家社会建设各项事业中;敬业精业的职业理念要求人们热爱自己的职业,愉快地工作,自觉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在本职工作中做到出类拔萃,《大国工匠》纪录片讲述的8位普通劳动者,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完美地诠释了敬业精业精神;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价值取向则要求人们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不断的探索和突破,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是新时代人们开拓创新,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的代表。此外,工匠精神内涵还应包括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协作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当今社会,越是复杂的劳动,就越能体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协作有助于产生新颖的创意,提高社会创造力。

二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诉求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工业产品仍然在自主创新、资源利用率、质量效益、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突出。[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突出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是当务之急,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根本要靠人才,要坚持人才为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加快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工匠精神契合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求,在研究生中通过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帮助当代研究生厚植“工匠”基因,引导研究生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勤于创新,练就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从而为社会提供有效人才供给,有力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

 
         工匠精神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从宏观上说,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已经不局限在工匠们技术精湛、技艺超群,对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造物过程,工匠精神背后的价值层面更需要推广,这种精神理念和职业追求是要求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高标准地对待本职工作、注重细节和过程监控,不断创新和突破,因此工匠精神培育应具有全民性和全覆盖性。[4]当前,“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线,无论是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抑或是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严谨、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等素养的培养。研究生教育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培养研究生的质量整体上却有下滑的趋势,[5]这其中既有研究生个人原因也有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在“怎么培养人”问题上下功夫,教育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要广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研究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道德情怀,为毕业后干事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工匠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与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相一致,因此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

        工匠精神是个人成长成才的有力推手。工匠精神起源于工匠群体,体现了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执着和热爱,本身就是代表着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精神产物,所以工匠精神有着明确的实践导向,能够为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6]当前,在校研究生群体主要为90后,平均智商高,个性鲜明而又独特,但是比较自我,乐于表现,爱娱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同时也受社会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急功近利、拜金之风、诚信缺失、浮躁等“不正之风”不停腐蚀着他们的思想。而工匠精神蕴含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培育当代研究生具有工匠精神品质,有助于他们抵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心学习和研究,勇于面对挑战,超越自我,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努力增长知识才干,进而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 工匠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促进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推手,培育和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工程的责任使命,需要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调动教育合力,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多维路径,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教育引导他们培养专注细致、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职业精神。

        加强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利用微平台融入工匠精神文化。信息化时代,微平台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已成为各大高校广泛使用的教学载体,如何利用微平台更好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加强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培育工匠精神文化首先是要建设好学校的主流网站,充分凸显特色校园文化,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微信、微博评论与分享,注重媒体融合,构建交互式立体网络,让各类媒体产生教育合力;其次要建立工匠精神培育专题学习板块,可以通过传播时代楷模、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制作“工匠精神入脑入心”系列微电影等主题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感染力,提高研究生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

        打造研究生科技文化活动品牌,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是研究生需要锻造的核心品质,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体现。崇尚学术意味着要创新,追求卓越就是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和完美,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相一致,因此,高校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打造研究生科技文化活动品牌,把工匠精神巧妙的融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中。例如:可以提托学术论坛,学术演讲比赛、学术报告和学术沙龙等活动将工匠精神中的改革创新精神进行融合;通过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将工匠精神中的独具匠心、团队合作精神相融合;通过迎新晚会、歌唱比赛、体育竞赛等活动把工匠精神中的奋勇拼搏,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精神相结合;通过开展评优评先、学术之星评比、优秀导师评比等活动树立“工匠精神品质”典型人物,起到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等。

          推进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高校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多层次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着力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确保高校各类课程都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调育人合力。推进课程思政一方面要引导任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注重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工匠精神基因渗透到课堂教学全过程,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研究生的工匠精神品质,提高研究生对工匠精神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是要积极推进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更多体现中国智慧、代表学科专业水平的好教材,努力实现科研成果和教材内容同步更新,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与创新。

          强化科研育人,在实践中锤炼研究生工匠精神品质。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屡见不鲜,这与研究生急于求成,内心浮躁,经不起挫折,不愿意耐心重复试验的心理有关,在校研究生是我国未来科技事业的主力军,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和科研能力尤为关键。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精益求精、耐心、专注、严谨求实,而科研人员正需要这种精神作为推动力迎难而上,不畏艰难,不断求是创新。研究生要如何塑造这种精神特质?投入到具体的科研实践中是培育工匠精神品质的最有效方式,在研究生投入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导师要全程做好指导,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把培养他们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贯穿到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优秀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和奖励制度,提高研究生科研积极性。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工匠精神作为师德师风新内容。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很大的指引作用,同样,培育研究生的工匠精神也需要教师引领先行,用工匠精神来武装和要求自己,坚守工匠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用高尚的师德和人格去培养人、关心人、教育人。将工匠精神作为师德师风新内容首先要使广大教师坚定工匠精神价值理念,通过教学竞赛、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导师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其次,不管是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还是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坚持精细化教育和差异化管理,真正地做到分类施策、因材施教。这样多主体协同努力,定能使工匠精神传播到校园各个角落,促使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工匠精神基因。

        总之,研究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把工匠精神纳入网络思政微平台、导入研究生科技文化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同时将工匠精神成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内容等多主体、多维度的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一定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能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56-58.
[2]曹慧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工匠精神的当代解读:内涵、价值、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4):42-45.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qt/201505/t20150520_692490.html.
[4]刘向兵.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中国高等教育,2018(10):30-32.
[5]吕津,任洁,刘媛媛.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3):184.
[6]郑晓纯.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24-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