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国外众多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逐渐发展起来。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形式。但是由于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时间较短,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合作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导致了诸如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又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管理工作;问题;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胡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0):70-71.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推进,我国对外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凸显出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国际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才能够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最快最好的发展,这既是国内社会各项建设的需要,同样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伴随着留学生来华,中国学生外派规模的不断加大,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教育损失。因此,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并落实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政策措施,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有着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一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摆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面前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学生类群特征和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影响上。具体来说,
(一)学生类群特征加大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来自于不同的高等院校,再加上合作办学模式的差异性,使得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呈现出特定规律性的群体特征。具体来说,第一,学生整体的成长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其不光是具体文化教育素养方面的参差不齐,同时也表现为心理素质、政治素质以及自我成长能力等方面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状态。第二,合作办学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因此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三,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在于双语教学和外语专业教学,因此其要承受比同等阶段教育的国内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第四,由于学习适应能力的程度不同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压力大的特点,使得一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第五,中外合作办学不可避免的需要学生接触西方的文化思想理念,由于自身素养问题,学生很容易在人生观、价值观念的“西化”问题。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意识的滞后性
意识问题是精神层面的问题,由于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时间起步较晚,关于诸如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学生管理能力欠缺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没有相对应的环境,也就没有意识精神层面的觉醒,同样也会在诸如学生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模式以及管理内容上的出现滞后性的问题。比如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不够明确,没有与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相匹配和对应,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还比如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上存在漏洞,使与之配套的学生管理制度在执行落实上难以发挥其作用,另外,在教学管理内容方面过度强调思想教育,照搬针对国内思想教育的管理模式,这显然实行不不通的。
二 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尽快革新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理念
社会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当前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把学生教育主体力量转化为学生管理工作帮手以及如何消除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影响的问题。由此,首先,尽快变革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理念。把人性化管理和民主管理融入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人性化管理的根本在于以学生为本,把工作变为服务,把阻碍教育目标实现的管理观念剔除,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变管理为尊重、为引导、为激励,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动性。与此同时,发扬民主管理。重视学生教育主体诉求,把单纯的工具性制度变为发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制度。才能够让学生发挥教育主体自建的力量,降低学生管理的难度。其次,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保障和质量保证的基石,没有一个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就没有与行之有效的制度配套的整体效能的发挥。具体来说,首先要确保在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要求。选派优秀的专职辅导员进行学生的辅导工作,从制度建设入手,严格学生辅导员的选择标准,从辅导员教育管理视野、责任心、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加强考核。并与专职辅导员的薪酬奖惩等机制制度向挂钩,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其次,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指导工作。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桥梁和重要纽带,它能够积极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同时也能够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补充和预警作用。因此,要从学生思想认识、学习成绩、管理领导能力等多个角度对学生干部选拔和任用做出要求,使学生干部队伍真正成为在学习、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表率和模范。
(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体系,具体来说主要包含教学管理模式改进和教学管理内容的改进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管理模式方面。首先要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目标,统筹安排。中外合作办学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是高等院校办学形式国际合作化、办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意识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避免不良思想的传播,而是要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培养我国社会建设需要和提高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能力需要的各类人才。比如,针对学生的双语学情,科学设置双语课程的课时和难度,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以及专业课程学习能力,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教学难度的特点,实行小班授课,并注重学生自我学习和学习帮扶意识的培养;其次,引进外籍优质教师人才。中外合作双语授课和外语专业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和优势,不能因为外籍教师在思想观念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差异就进行封锁,应该看到外籍教师所承载的国外优秀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式,突出中西合璧的办学姿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下获得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
第二,教学管理内容方面。在教学管理内容方面,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以及关于其学生管理内容的研究中,思想教育成为最主要的方面。思想教育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的关键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够承载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中国对外文化传播责任和使命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合作办学学生管理过程中,切要注重方式,既要以思想教育为要,同时也要注重全面性。做到兼容并包,重点突出,有分寸,才能够有更好的管理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在加强教学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比如进行外语交际能力和思想教育为主线的社团活动。另外,加强网络教育阵地的创新,紧跟时代形势,以青年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为契机,利用先进的网络社交平台和教学学习管理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学校在网络前言阵地的教育管理能力。
三 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从深层次来说,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跨国合作培养的主要形式,由于我国教育体系发展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再加上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能力无法与与日俱增的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向匹配,这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既要正视这个问题,认清问题的本质,同时也要坚定信念,矛盾冲突并不可怕,它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它的存在间接的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很大的潜力,要勇于面对挑战,找准问题的关键点,不断完善我国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体系,才能够在变革发展的过程中赢得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裴松,张庆春,万志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01):110-112.
[2]都业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82-84.
[3]吴志先.探索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0):186-187+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