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8 15:16: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打破目前职业院校传统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中出现的不及格率高、缺考率高、作弊现象严重等种种弊端,必须从专业课程考核手段、考核方式、考试内容、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石启军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2):28-29+33.

一国内外专业课程考核现状

(一)国外课程考核注重开放性

(1)学生自己出题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的学生们就经历了一次别出心裁的考试。考前几分钟,教授泰勒·考恩走进教室,说了一句让大家都目瞪口呆的话:“现在考试,请大家自己出题,写出你自己的答案。问题越难,答案越好,所得的分数越高。”考恩认为,这种开放式的考试方法能让他了解学生知道些什么,从中发现问题并得到答案。让每个学生参与出题,自我考核,这是对学生的极大信任和鼓励,因此深受学生的好评。

(2)带回家考试

        乔治·华盛顿大学金融系的学生们在一次期末考试里,坐在座位上,准备好纸笔,紧张地等待教授发放考卷。到了开考时间,教授进来一脸“哀怨”地告诉大家,由于试卷没有印出来,所以今天不考试了。学生们听了这话,既感到庆幸又觉得好笑。那么,考试是不是就不进行了?答案是NO。教授很快改变了考试方法,他给每个同学发去邮件,将考试改成了“带回家考试”,下星期交。考试是在无人监督下进行的,一切全靠学生的自觉、诚信。

(3)没有期末考试的考试

         既然期末考试要面临各种“威胁”,于是有些大学干脆取消了期末考试,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毕业与否全靠平时表现。英国许多大学的数百门本科课程,包括历史、英语、心理学、哲学、媒体、美国研究、儿童研究和商业管理等,已经抛弃了传统的考试测评制度,取消了本科第一、二年的考试以及课程结束时的大考,学业考评按平时计分作业计算,而这部分占总成绩的90%到100%。伍斯特大学历史专业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

\

 
(二)国内大学课程考核缺乏灵活性

(1)考核目的存在误区


       传统的课程考核误区主要是: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检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形式上等同于课程结束时的考试。课程考核就是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评定成绩,对学生来说,考核就是获取分数、学分。教学管理部门仅把考核当作决定学生是否毕业和各类奖评的手段,对考核促教、促学、促管的作用关注很少。

(2)考核方式相对单一
 
        目前的课程考核,存在: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及其他考核方式少;一次终结性考试为主确定成绩多,教学全过程多元、多次考核综合评价成绩少;强调考题标准答案唯一性的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这些不但达不到课程考核评价之目的,而且容易滋生考试舞弊,增加了管理成本。

(3)考试内容趋于固化

        考试内容多局限于教材中基本理论,且受标准化考试方式影响,填空、判断、选择、简答、释词等客观性试题多,综合性思考、分析论述、证明、应用等主观性试题少。同时,由于考前教师划范围、定重点,致使学生学习无动力,往往平时不努力,考前复习“重点”,抄笔记,背答案,投机取巧,甚至存有侥幸。

(4)考核管理不科学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成绩多采用及格即取得该课程学分,不及格,实行补考。同时,高校为了学生毕业和就业,在毕业前将学生不及格的成绩实行覆盖处理,确保学生的毕业率。这导致部分学生宁愿平时考试不及格,甚至不参加考试,很多学生都想在毕业补考时过关,这些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

二 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专业课程考核采用:先理论(类似考驾照的科目一),再实操考核(类似考驾照的科目2、3),理论考核必须达到90分以上才可参加实操考核,理论考核成绩不计入总分。

(二)考核目的

         理论考核采用上机考核,题目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与考驾照理论考核类似)。题库与参考答案平时就公布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倒逼平时学习理论知识,达到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之目的。

(三)教考分离

         成立专业考核委员会(主要由专业相关的专家、企业主管、技术总监、兄弟院校专业教师组成),考官从委员会成员中抽取,本校教师不干涉考核,全面实施教考分离、第三方评价机制。

(四)学分替换

         采取多种方式(如:学生技能大赛、学生的作品设计等),与专业课程进行学分替换,课程免考,调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信息化

         充分运用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职教云、蓝墨云班课、智慧课堂等信息化教学载体,考勤、作业、慕课、题库、考核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

三 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实践途径

(一)基本理念


          为了打破传统专业课程考核的种种弊端,必须从专业课程考核手段、考核方式、考试内容、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基本理念是:专业课程在教考分离的基础上,试行“驾考”考核模式,即理论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实操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论和提升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学校“数字化学习平台”上试题库中理论考核,90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实训考核。

(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课程实现“驾考”考核模式的前提是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要构建好专业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占比;二是要科学规划专业课程的门数与课时;三是要遵循理实一体化、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设置原则;四是要把握好课证融通、赛教融合的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

(三)专业课程题库建设与完善

          要能够实现理论部分上机考试,必须像考驾照的科目一,每门专业课程建立一定数量的试题题库,题目内容涉及各门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拓展知识。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可以将一些分析题、计算题等题型化整为零,设计为选择题和判断题。题库的建设遵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应注重跟专业、跟课程前沿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融入到题库中。

(四)信息化平台建设

         既可以依托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或者利用职教云、蓝墨云等信息化平台来实现理论部分的“驾考”模式。在这些平台上建立专业课程的相关信息与教师信息,导入专业学生的数据、试题库数据,实现教师对学生、试题库的统一管理。教师设置好题型和数量,规定好总分,每位学生利用指定账号和密码登录考试,每名同学的考试题均是由系统随机抽取,各不相同,有效避免作弊现象。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提交试卷,现场出成绩。

(五)考核委员会建设

         成立由专业相关的专家、企业主管、技术总监、兄弟院校专业教师等组成的专业考核委员会,进行实操考核的监考和评价工作,全面实施教考分离、第三方评价机制。利用专业考核委员会这个平台,可以有效掌握外部环境对专业学生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客观评价,及时对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改革路线图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题库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理论部分上机考核→专业考试委员会→实践部分考核(第三方评价)→信息反馈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与完善,形成闭环控制系统。

四 改革实践效果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以省品牌专业、省骨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重点专业为突破口,进行建设与改革。通过对专业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经验,推进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构建、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实施、硬件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教考分离与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实现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升了学校的考风、学风、校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并正在向全校各专业进行推广。

\

 
参考文献

[1]张旭涛.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案例[J].教育现代化,2018,5(03):89-90.
[2]吕玉梅,习淑娟,秦伟.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3(40):7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