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思路对西医教学的作用,笔者以《在西医教学中加入中医辨证思路浅谈》为课题,从当前西医治病存在的弊端入手,对中医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西医教学中加入中医辩证思路的优势,最后关于在西医教学中加入中医辨证思路的策略,笔者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西医教学;弊端;优势;中医辩证思路
本文引用格式:韩江琼.在西医教学中加入中医辨证思路浅谈[J].教育现代化,2019,6(21):80-82.
一 当前西医治病存在的弊端
当前,我国大部分幼儿、青年以及部分中年人生病以后都会找西医诊断病情,而所使用药物一般也都是医药。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西医占主导的情况日益加强,而传统中医治病的情况越来越少,基本上只存在于老年以及少部分中年群体中。不可否认,西医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疗程短、见效快”,而且西药的种类繁多,能够满足各种年龄阶段人群的需要。除此以外,西药不像中药那样的让人难以下咽,口味要好很多,甚至很多小孩儿食用的西药就像糖球一样甜。但是,这不意味着西药就是无懈可击、无可挑剔的,它在为人治病的同时其实也给人体带来一些伤害,“是药三分毒”就是对西药最真实的写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医治病存在的弊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依赖高端设备
我们知道,即使是一个流行感冒如果我们到医院去就诊,一般医生也会首先让去验血,然后才会开处方、拿药。虽然这种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而且也会给他们造成很多的麻烦,同时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中医则不同,他们只需要“望闻问切”,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不仅不用借助那些复杂的检验设备,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给患者带来很多的方便。甚至,对于很多患者而言,他们并不理解为什么医生要让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即使是最常见的头脑发热也需要拍脑CT。患者就会认为这是医生给自己谋取私利,如果医生不能给他们耐心解释,很可能会产生医患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虽然让患者做各种检测可以排除很多其他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使诊断结果更准确,但是如果西医过于依赖于这些高端的检测设备,那么一旦检测设备出现问题,那么他们基本上就无从下手[1]。
(二)西药副作用不可控
虽然西药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的特点,但同样也有缺点,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副作用不可控。比如,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非处方药说明书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段:“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因此,服用西药其实会伴随着一些未知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关服用一些药物而产生过敏反应而抢救不及时,失去生命的报道。而且很多西药的副作用都是不知道的,但仍然投入到了市场,被很多人使用。有一些相似功能的西药之间会产生某些反应,如果医生不知道或者忘了某些禁忌,给患者开出了这些西药,那么很可能会把治病的药变成了毒药,不仅不会给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甚至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当前西医治病过程中使用的西药副作用不可控也是西医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或者有效避免的问题,这样才能让西医走得更远,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三)药物用量过大,容易产生依赖性
对于低年龄段的小孩子来说,他们的抵抗力较弱,自身恢复能力较差,所以一些医生为了体现自己的“医术高明”,往往会把药量加倍,甚至会超过小孩子的身体接受能力,导致他们对这种药物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人常说,能吃药治病就不要打针,能打针治病就不要打吊瓶。其实这种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在感冒以后经常输液,那么他再次感冒以后吃药、打针可能效果并不明显,往往需要输液才能产生作用,这就是对输液产生依赖性的表现,而输液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打针、吃药的很多倍。然而,当前有很多西医在给人们治病的过程中就直接跳过吃药、打针的步骤,直接给他们输液。虽然输液对于感冒这种常见疾病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同样也是巨大的。而药物用量过大,是很多西医治病过程存在的共性问题。所以,这就要求这些西医能够对患者负责,为他们身体着想,不能为了给他们治病就埋下“生病”的隐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 中医的优势
其实中医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渺茫的原因很多,比如,对于中医而言,处方非常重要,虽然有很多中医书籍介绍了不同中草药对人体的作用,但是如果不知道如何把这些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搭配,并且采用对应的熬药手法熬药,那么它的效能就很难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出来;除此以外,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数不胜数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很多珍贵的草药逐渐灭绝,甚至这些草药是某一个中医配方最关键的一环。而如果采用人工培养,那么它的药性又得不到保证。而且想要成为一名闻名中外的中医,他们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成功,所以学习中医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要比西医多很多[2]。没有配方、中草药以及人才作为保证的中医行业就很难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中医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
(一)中药副作用小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医逐渐呈现出没落、衰变的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医能够完全取代中医,更不代表中医“一无是处”,相反,中医有很多的优势是西医不具备的。很多中药其实就是我们在庄稼地里见到的“野草”,比如“车前草”“蒲公英”等,所以人们完全可以把这些中药当成是蔬菜吃,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如果一个人想要调理自己的身体,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到中医馆寻求帮助,让中医用最原始、最无害的中医调理方式慢慢把这个人的身体调整过来,而且也不需要以牺牲身体其他方面部位的健康为代价。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生病以后更希望找中医寻求帮助。
(二)免除很多检查项目
中医“望闻问切”的一条龙服务可以让患者不用利用各种复杂高端的设备进行检查就能够为患者就诊,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治病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医患问题的产生。虽然中药疗程长、见效慢,但是却可以节约检查成本,而且中药带给患者的副作用也非常小。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行,不像西医那样“速成”,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中医的知识体系更丰富,见过的病例也更多一些。而且一般在培养中医的过程中会向他们传达对病情进行辩证的思想,也就是说即使是患者有相似的症状中医也不会妄断,而是经过辩证找准他们患病的原因,对症下药。而这种高层面上的辩证思想往往是西医教学所不具备的思想。
(三)药物温和,不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
一般而言,中草药药物都比较温和,并不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比如,当患者感冒以后,中医第一次让他们喝六份中药就可以治好;而当患者再次感冒以后,一般也需要六份甚至更少份的中药就可以治好,并不需要增加药物的分量或者次数就可以治好相似的症状。所以,中医可以让患者不对中草药产生依赖,从而让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不会形成积累,不会让患者以药物毒害身体其他部位为带来治病,达到真正治病的目的。
三 西医教学中加入中医辩证思路的优势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人与病痛不懈抗争的代表性产物,同时还是中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有机融合的产物。辩证法在中医行业表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中医诊断的流程“望、闻、问、切”就是以辩证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过这四个步骤再加上中医的诊断经验,把患者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最终找到产生疾病的原因,确定病源,从而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种辩证思维是中医行业的主要思维模式,是当前西医行业所欠缺的内容。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现代西医是当前国际普遍采用的医疗体系,课程内容涉及到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以及生化学等,还包括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以及儿科等临床科目。如果我们能够把西医所欠缺的辩证思维应用到西医教学过程,那么必然可以有效提高西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西医的发展[3,4]。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看待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意识
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即使是相同疾病的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透过这些临床表现的现象看到产生疾病的本质因素。而中医诊断中的“藏于内而象于外”的辩证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对症状进行严格的审辩,并且对症候进行合理地提炼,最终实现对症治疗,而这种辩证思想需要贯穿治疗疾病的整个过程。有很多西医专业学生在初学阶段往往不能意识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对患者的一些疾病或者症状体征准确判断,也就没有诊断的信心。要引导学生在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治“表”,更要注重“里”。例如,胰十二指肠术后病人出现腹痛,治疗上不能仅仅满足止痛、解痉的对症治疗,要详细分析腹痛原因,是胃肠的暂时性痉挛,还是存在胰漏、胆漏,及早、准确地寻找相关原因并及时处理,往往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关键,对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这种辩证思维,通过不断引导学生透过治疗手段、思考疾病的产生、演变及最终的临床表现,帮助学生逐渐熟悉疾病过程的病理生理变化,而这个过程对于促进学生正确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
(二)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与分类
比较与分类也是中医辩证思维优势的重要表现,在西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产生比较与分类的思想,让他们通过比较深入理解不同疾病的临床症状,从而对这些疾病进行分类,积累临床经验。中医的很多理论都涉及到人体阴阳平衡之间的关系与自然昼夜更替、季节变换之间的关系,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产生疾病是因为人体平衡被打破,如果能够让人体阴阳平衡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使人体阴阳始终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那么疾病将会远离人类。把这种分类比较的思维方法用于解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帮助学生用更“接地气”方法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对于西医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的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采用列表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对比分析,向学生详细解释这些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他们对这些内容的印象。
四 在西医教学中加入中医辨证思路的策略
中医辩证思路对于西医教学工作能够产生很多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把中医辩证思路加入到西医教学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诊断病情优柔寡断,缺乏信心[5]。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策略把中医辩证思维加入到西医教学过程,优化西医教学工作。
(一)正确看待中医辩证思维
首先,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能正确看待中医的这种辩证思维,对其精确定位,保证合理应用,切记滥用。辩证思维是让学生透过本质看待问题,是学会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并不是要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中医辩证思维能够从个体向大体进行推断,也可以从一般规律对个体现象的发展情况进行预判,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产生疾病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6]。当然,辩证思维并不是万能的,在看到其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它的局限性,比如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而对中医辩证思维有不同的理解,从而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把中医辩证思维加入到西医教学中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核心,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教师对中医辩证思维的学习
为了能够保证把中医辩证思维更好地加入到西医教学过程,就必须加强教师对中医辩证思维的学习,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医辩证思维,从而让加入过程井然有序地进行。中医辩证思维博大精深,如果只学到一点“皮毛”就把这种高深的内容加入到教学过程,就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学校可以为教师安排专业的培训,聘请优秀的中医向教师传达这种思想;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中医知识的学习,通过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把辩证思维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雅洁,郑斌,谢衡辉.案例式PBL教学模式在西医院校针灸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6,17(10):88-89+96.
[2]徐晶钰,王晓炜,张璇.西医院校的中医辨证论治教学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0):25-26.
[3]叶敏.西医院校基于实用中医教学的思考和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30-31.
[4]王文娟,杨铮,邹志东.以递进式训练“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思路[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01):22-23.
[5]匡琳.西学中班《中医外科学》教学的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8,5(35):208-209+233.
[6]王权,张明昊.中医院校《医学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6,3(32):144-1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