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培养医学人文精神为根基,以塑造崇高理想信念为目的,将理想信念培育切实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医学生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理想信念
本文引用格式:卢蓉,等.从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着手加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7):180-181,203.
在历史的进程中,理想信念是胜利之“钥”;在时代的奋进中,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理想信念是思想之“总开关”。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培塑,对青年学生尤为重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崇高理想能照亮奋斗之路,指引人生方向,坚定信念能决定事业成败,开创美好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健康不仅是广大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更是国富民强的重要标志,共铸“健康中国梦”,正突显了广大医学生的时代使命与担当。医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建设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人才来源,担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大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塑作用,加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做好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实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行业准入门槛的全面提高,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卫生服务过程中医患矛盾的持续升级,以及医学领域本身所具有的未知性、风险性、复杂性,这些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如何做好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然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1]。
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会凭空产生,它来源于正确的理论武装,来源于个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与正确把握。对于医学生而言,理想信念与医学人文精神紧密相联:远大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提高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医学人文精神有利于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职业义利观和职业价值观[2]。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以培养医学人文精神为根基,以塑造崇高理想信念为目的,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医学生专业学习和文化活动,通过医学人文情怀的培养引领理想信念的培塑,把远大理想信念切实与医学生当下的现实追求和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使理想信念从高高在上的“云端”回归到脚踏实地的“陆地”,提高医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一 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理想信念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绝不是水中花、镜中月,正好相反,在用理想信念导向与引领医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要让理论融入、渗透生活实际,而不是脱离、孤立于现实生活[3]。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刻苦钻研、拼搏创新、精益求精正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医学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理想信念,促进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重育人功能,医学院校应在坚持“大医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既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也要结合医学的特点,更要强化与人文科学的渗透、交叉和有机融合,切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既有职业信念又有人文情怀的高素质教育家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关乎教师个人发展,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更深刻影响着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医学即人学,离不开人文精神滋养,在医学领域,传承和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医学教师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都会对医学生产生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建立起一支功底扎实、素质过硬、眼界开阔、理想坚定、信念崇高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医学院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目前,在全面推进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医学院校更加迫切需要融入和加强人文教育,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人文社科背景的教师来承担,广大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都需要全面提高育人能力,在教学中除了把专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更要时时、处处都能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确的价值导向,过硬的思想作风来影响和教育学生,真正将人文精神的内涵寓于课堂内、外的教学全过程中。
三依托医学人文教育载体,改革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和评价体系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全局性问题。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基地,与其他院校比较起来,具有更加特殊的使命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采取“灌输式”的纯理论说教形式,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欠佳[4]。提高医学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寻求更为合适的教育载体,创新教育实施路径。探索医学人文实践途径,形成融入医学人文精神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使医学生实践富有成效,培养出能适应当今环境下医疗服务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改变当前医学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入开展并拓宽理想信念有效教育载体的具体表现。对于医学生而言,学习人文科学的目的决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课程的相关理论,而是要引导学生把人文知识与医学实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切实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改变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多开展启发式教学,并将实时发生、民生关注的健康话题、医疗问题、社会热点作为案例带入课堂,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后分析,充分调动医学生起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发探索、思考和感悟,自觉追求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政治理想导向,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化人”的“化”,是指教化,就是强调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这为如何更好地秉承和发扬文化育人的新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的综合体现,是由学校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及创造过程的总和[5]。医学院校要积极完善医学教育目标和模式的顶层设计,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浸润式”教育,全面打造医学人文教育的大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在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中的作用,在夯实学科知识中增强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引导医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和个人价值融入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去。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设好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突出医学院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使医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二是开展好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医学生陶冶情操,塑造自我;三是举办好系列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增强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完善实践体系,践行医学人文精神,坚定医学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6]。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强化社会实践育人,紧扣时代主题,引导医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医学院校需坚持“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明晰医学人文的核心价值,构建“大爱文化”主题的校园育人环境,多途径、多层面地构建医学人文实践体系,结合医学教育的要求和医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要致力于创造条件,帮助医学生开拓眼界,了解社会,躬亲实践,让广大医学生在真切的实践活动中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责任与担当;要建立综合性和基地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使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常规化、制度化,使医学生在观察、实践、思考中,真正感悟医学与人文的密切联系,真正践行医学人文精神,真正实现医者仁心,真正坚定崇高的医学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陈祺.对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徐州医学院“1+4"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1-3.
[2]胡洁,黄文秀,包利荣.以医学人文精神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5):637-640.
[3]邓皖宁,庞博.当代医学生思想信念价值观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2012,32(3):366-368.
[4]张世忠.创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选择[J].江淮论坛,2013(3):184-187.
[5]陆媛.以理想信念教育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求知导刊,2017(26):71-72.
[6]麻祺,李海洋,王冠九等.以十九大精神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以贵州某高校为例[J].科教导刊,2018,(12):93-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