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8 10:35: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天然药物化学是高等院校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必修或主要专业课程。但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与实际脱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前期专业知识积累与思考等问题。我们采取多重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角色互换、丰富教学软件、加入导师团队从事科研实践等手段,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付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6):66-67.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征、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方法以及生物活性,为防病治病奠定基础[1]。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必修或主要专业课程,其涵盖的专业知识涉及药物的研发、生产和监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创新药物分子的发现、中药或民族药物现代化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

          根据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结合目前我校实验条件的具体情况,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创新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并以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与实际脱节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不少知识缺乏实际价值,例如生物碱沉淀试剂雷氏铵盐的应用,黄酮类化学成分紫外光谱诊断试剂的应用等。实际上这些知识早已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且内容枯燥无味,难于记忆,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手段单一

        学生普遍反映天然药物化学知识十分抽象难以学懂,特别是对于活性成分分子手性等问题的理解,光凭书本和幻灯的演示无法让学生清晰想象这些结构。新的软件和动画演示使教学越来越清晰生动,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相关软件演示,有助于解决各种抽象问题,丰富教学手段。

(三)学生缺乏前期专业知识积累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分子结构解析,但这部分知识需要大量核磁共振的知识。由于波谱知识涉及较为复杂的量子物理理论和计算公式,学生感到难于理解且非常陌生,前期波谱专业课积累十分缺乏,导致课堂中分子结构解析无法讲解,浪费了大好的教学资源。

(四)学生缺乏思考空间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内容十分广泛且难于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灌输这些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对这些知识没有思考过程,无法体会这些知识的价值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

 
二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培养兴趣导向


         天然药物化学内容复杂,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量子物理、药理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的讲授中必须摒弃一味灌输枯燥的分子结构和色谱知识,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必须在教学中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首先向学生分享天然药物化学在防病治病中取得的成就,在创新药物研发中取得的成果,天然药物化学家名人故事等生动案例,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课堂中以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发现青蒿素为案例,从疟疾危害、研发历史背景、古籍文献调研、抗疟疾活性筛选、活性基团发现、结构改造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研发过程有了系统性认识[3]。我们也以地奥心血康为例,讲述甾体皂苷元如何通过欧盟药监局审批并成功在欧盟上市,成为我国创新天然药物输出国际市场标杆,以及背后企业家创业故事,使同学了解天然药物新药研究上市途径,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该门课程的各种知识。

(二)角色互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突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实行以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以使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天然药物化学知识,投入到具体问题之中,通过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反思[4]。例如我们将课堂习作时间改为PPT汇报,学生3人为一组,自主选取感兴趣的一味中药,按传统应用、化学成分研究、药效研究,共分为三个板块。负责不同板块的同学分别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综述性报告,并通过PPT的形式进行演讲。例如某个小组对中药“穿心莲”的本草考证、性味归经、传统用法、穿心莲内脂的发现与构效关系、制剂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汇报,老师在讲完之后对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了深刻理解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PPT制作和演讲水平,促进了综合素质提高。

(三)丰富教学软件

        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可以直接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活性成分的分子手性问题、二面角等问题的讲解中,我们通过chemdraw 3D软件,使分子以3D模型展示,通过旋转分子,可以清晰地展示手性分子不同基团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夹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搞清楚分子手性的真实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四)波谱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融合

         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越来越容易,而依靠核磁共振、质谱、X-ray单晶衍射等手段鉴定分子结构成为了学习难点。波谱知识十分晦涩难懂,我们在教学时尝试建立一种以应用为导向的波谱分析教学模式。我们将同学分成若干组,老师从自己的科研数据中选举简单的核磁文件分发给学生,尽量控制化合物分子量在200以内,苯环较多,且无手性碳的化合物。然后教学生使用MestReNova软件对图谱进行处理,标记整理数据,主要包括氢谱的积分、化学位移标注、偶合常数计算、碳谱化学位移标注。然后每组成员派代表上台讲解分析思路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应的波谱规律。老师对解析结果给予当场点评。这种方式使同学们熟悉了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方法,对分子结构解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成就感,有助于学生主动投入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

(五)加入导师团队从事科研实践

         我们还给予学习积极的同学加入导师课题组的机会,跟随导师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的实践研究。导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布独立的研究课题,学生接到任务后独立开展文献资料查阅、综述撰写整理、实验设计实施等工作,并在研究完成之后撰写研究资料和论文,经导师修改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者形成专利[5,6]。例如本校药学本科同学参与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研究祛风通络药威灵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经过不断努力,学生以第二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综述性论文,接着又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了实验性的SCI论文。项目从资料查阅、实施、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等环节,学生都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 结束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随着国家科技发展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中药现代化和科技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7]。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本科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日新月异的前沿研究进展,更要在实际操作中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

 
参考文献

[1]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
[2]张声源,林大都,聂华,等.教研结合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5):21-23.
[3]赵丹.屠呦呦获奖的启示:探索中药治病规律并研发高效药物[J].医药卫生管理,2016(9):181-183.
[4]葛金芳,解雪峰,吴繁荣.科研教学互动在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0):28-29.
[5]赵洁,唐斓,刘孟华,等.南方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5):402-404.
[6]林兴,韦玲.导师制在药学本科生实习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2014(269):53-54.
[7]李思.导师制下的药学本科双创教育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184-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