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价值,在绘本阅读中进行幼儿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发展幼儿审美能力,丰富幼儿审美情感。幼儿教师在绘本阅读中开展审美教育时,应拥有科学、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重视绘本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教育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提高对绘本的解读能力,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要实行合理、有效的审美教育方案,为幼儿创设舒适、安静、富有审美教育特征的阅读环境,选用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兼具审美教育价值的绘本,并采用恰当、有效的审美教育方法。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审美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姜辉.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审美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2):43-44+47.
幼儿期个体的心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个体具有简单的审美愿望、审美倾向和审美体验,审美心理已初步发展,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启蒙阶段。绘本是将美术与文学相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教育价值。绘本的独特性、趣味性、感染性和表现力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以绘本为媒介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一 绘本中蕴含的审美教育特征
(一)绘本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审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行幼儿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真正意义上优质的绘本,其插图、文字、角色、色彩、构图都体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优质绘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趣味性,体现在绘本的插图、文字、色彩等方面。绘本的趣味性能够迅速的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勾起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主动获得书中所传递的信息,引发他们对绘本的欣赏兴趣。首先,绘本中的插图具有趣味性。插图是一本绘本的精华所在,绘本通常是通过图画向儿童展现故事情节。一本好的绘本仅通过图画就可以让人理解它所要表达的内容,简洁直观、色彩鲜艳的图画能够唤起幼儿的审美兴趣。其次,绘本中的文字具有趣味性。一本富有吸引力的绘本通常会采用跳跃式阅读设计。跳跃式阅读设计意思就是打破常规的阅读顺序,根据阅读者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可跳跃式阅读。最后,绘本的选色上体现趣味性。绘本的色彩选择一定是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的,以期快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图画书多选用明度高的亮色:红、黄、蓝、绿……迎合幼儿喜欢红色、蓝色、黄色、绿色和橙色的特点。[1]绘本色彩的运用,让幼儿有强烈的阅读意愿,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增加他的审美兴趣。绘本的趣味性使它能够作为媒介应用在幼儿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激情。
(二)绘本的独特性发展了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的审美能力通常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表现能力等。绘本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运用语言和美术两种符号系统,用美术代替文字进行表达,将语言转化为图画展现在阅读者面前,它的独特性体现在表达形式、角色塑造、故事情节等方面,幼儿通过阅读这种图文并茂的绘本,使得审美感知、审美表现和创造以及审美想象等能力得到发展。
绘本独特的表现形式启迪了幼儿的审美知觉,促进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绘本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表现形式,运用图文结合的独特方式表达艺术;并选用了多元化的材料,增强了绘本的美感、舒适度以及立体感等,使得绘本中描述的场景更加逼真。最具代表性的绘本是《爱丽丝梦游仙境》,该绘本将这个故事立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绘本独特的故事情节提升了幼儿审美想象能力,促进幼儿审美想象力的发展。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图画书的情节清晰明了,其结构和内容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2]
(三)绘本的感染性丰富了幼儿审美情感
图画书的情感宣泄、情感补偿和审美心理释放的功能能够帮助幼儿在图画书“第二世界”的幻想中实现真实情感的表达,[3]充实幼儿的情感经历,促进幼儿审美情感力的发展。绘本的感染性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优质的绘本往往以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表达审美情感;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美,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山姆·麦克布雷尼创作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了一对兔母子通过一系列的对话比较谁的爱更多一点的故事。这个故事让幼儿通过绘本中感人的故事情节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会如何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陶醉在图画书世界的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审美潜质:他们能体会作品中的崇高、优美、悲伤,更能欣赏作品中的幽默、滑稽。[4]因此,富有感染力的绘本对幼儿审美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 绘本阅读中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策略
审美教育是否能够有效开展的关键是幼儿教师,应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幼儿审美教育的策略。因此,笔者以幼儿教师为突破点,教师在实施审美教育过程中,应该树立科学、正确的审美教育观念,应该具备审美教育能力,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审美教育方案。
(一)幼儿教师要拥有科学、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
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是观察者、引导者,而不是参与者。因此,她们的教育观念对于幼儿审美教育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幼儿教师要重视绘本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幼儿教师应该将绘本作为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和情感的一种教育途径,而不仅仅将其作为语言教育的一种。在通过绘本阅读进行幼儿审美教育时,幼儿教师要充分挖掘绘本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通过绘本中的插画、文字、色彩构图、人物情节等要素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审美心理的发展特征。幼儿期人的审美能力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幼儿拥有初步的审美情趣,审美想象能力快速发展,审美评价能力处于萌芽阶段。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唤起幼儿的审美兴趣,鼓励幼儿将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为她们提供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激发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从各方面对绘本进行评价。
幼儿教师要拥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审美发展水平和特点都有差异,不同性别的幼儿其审美发展水平和特点也不同。如,男孩和女孩在绘本的选择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题材上,男孩一般喜欢与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相关的绘本,女孩则喜欢与文学、音乐等社会科学相关的绘本。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注重差异性,为不同的幼儿提供他们所偏爱的绘本,这将有利于后续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教育能力
幼儿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基于幼儿教师自身的审美教育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教育能力,积极参加与审美教育相关的培训,在备课、教学、环创等环节都能抓住机会提升自己的审美教育能力;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也应该具有自主性,主动阅读书籍,观看视频,时常参加与艺术相关的活动,在点滴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对绘本的解读能力。优质的绘本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价值,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得他们无法深入、透彻的理解绘本,因此需要教师具备解读绘本的能力。幼儿教师在深入挖掘绘本中的审美教育价值之后,将其融合在审美教育中,对其进行适时、恰当的解读,从而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在教育活动之外,还要多多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学习解读绘本的方式方法,并在日后的教育活动中灵活的运用。如绘本《猜猜我有多啊你》,它是一本讲述“母爱”的优质绘本,幼儿教师在利用该绘本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时,往往关注点仅仅“母爱”上,但其实该绘本无论从构图上、颜色上、故事情节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价值,在阅读这样的绘本时,要能够适当的扩展,对绘本涉及到的审美元素进行恰当的解读。
幼儿教师要拥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审美发展水平和特点都有差异,不同性别的幼儿其审美发展水平和特点也不同。幼儿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在开展以绘本为媒介的审美教育活动时要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如,男孩和女孩在绘本的选择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题材上,男孩一般喜欢与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相关的绘本,女孩则喜欢与文学、音乐等社会科学相关的绘本,在颜色上,男孩通常喜欢黑、灰等相对浓重的颜色,女孩则会喜欢粉、红、白等相对明亮的颜色。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注重差异性,为不同的幼儿提供他们所偏爱的绘本,这将有利于后续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
科学、正确的审美教育观念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的侧重点和开展方式。幼儿教师只有树立科学、正确的审美教育观念,明确绘本阅读中审美教育的侧重方向,掌握绘本阅读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掘绘本的审美教育价值,从而激发幼儿审美兴趣,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幼儿审美情感。
(三)幼儿教师要实行合理、有效的审美教育方案
幼儿教师要在科学、合理的审美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自身所学的审美知识和教育方法,充分挖掘绘本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幼儿绘本审美教育方案。
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绘本审美教育。幼儿审美教育要强调“幼儿为本”,教师要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的感知、想象,进而进行创造。但一定要引导儿童独立思考,给予亲身体验的机会与自由,在体验感知中发展。[5]而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体验莫过于游戏。“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6]因此,最合理、最有效的就将审美教育融入在游戏中,这也符合现今“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
要为幼儿选用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兼具审美教育价值的绘本。绘本的选取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蕴含一定的审美教育价值。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方面,一般要考虑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心理发展水平,如小班幼儿经常选取像《好饿的毛毛虫》、《我爸爸》等插图多、文字少、色彩鲜艳的绘本。在蕴含幼儿审美教育价值方面,一般具有审美教育价值的绘本其构图富有新意、故事情节夸张曲折、人物角色富有魅力。合适的绘本会对幼儿审美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之前要为幼儿选取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具有一定审美教育价值的绘本来开展幼儿审美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杨淑丽,张莉.4-6岁幼儿颜色偏好[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48-49.
[2]熊鑫.幼儿园图画书阅读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