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7 14:36: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崇高、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医学院校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关乎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兴衰。因此,认真分析医学院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方能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策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李增梅等.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2):96-98.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信念的最高最集中表现形式,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政治学者托克维尔说:“一个社会要是没有共同信仰就不会欣欣向荣,就根本无法存在。”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否有信仰及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走向。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学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医学生的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学阶段是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一阶段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其进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抵制医疗行业内的不正之风,缓和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疗卫生生态环境。

一 当前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相对滞后于医学专业教育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功利主义思想难免会影响着整个社会,医学高等教育同样也不能幸免。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医学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医学生的人格关注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医学高等院校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通常也是更看重其医学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信仰的考核。因此,无形中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出现了边缘化倾向。虽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的抽象、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没有充分发挥出该课程应承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功效。

\

 
(二)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设定不合理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导向教育。其教育目标需要分层次、分阶段来实现。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很大程度上只是局限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学习,更多的只是关注医学生是否掌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否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还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考试中能否顺利过关等问题。可以说,我国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还停留在提升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的最初目标阶段。却忽视了培养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锤炼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志,树立医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等更高层次的目标阶段。[2]对马克是主义信仰的认识是树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意志的基本条件,并最终可以用于指导和支配医学生的具体医疗行为。因而在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应该在实现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这一目标后,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来提升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和意志。而这种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和意志可以通过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来实现,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武器来武装医学生的头脑,就能大大降低其在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物质利益的冲击下医学生信仰迷失的可能性,这样,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在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过程中可以得以加深和巩固,变成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和意志,最后付诸于马克思主义信仰行为。

(三)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滞后

        目前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传统的理论讲述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的满堂灌输,使得医学生对其教育内容和方式比较抗拒和反感。进而导致医学生消极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不能真正的理解、消化吸收,最终后果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专业针对性研究落后

          目前,全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普遍开展,可以说是在广泛的面上已经基本实现。但高等教育有别于基础教育,高等院校的专业性强,受到专业特点的限制,每类高等院校都应该研究创新一套适合自己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案。医学院校专业特殊,更应该重点研究探讨一套适合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案。比如说医学院校由于学科需要,在校期间分为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基础教学阶段一般只有两年的时间,其余时间多用于临床实践教学,导致医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综合院校。而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极其薄弱。并且在这不多的基础教学时间内,马克思信仰教育主要是完成国家规定政治理论课课程门数及课程次数,这种教育形式严重忽略了医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因此,研究创新出一套适合医学院校学科专业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方案对当前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 医学院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构建

(一)坚持医学院校多措并举的全方位、全学科、全过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原则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贯穿于医学生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也是开创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关键。

1.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是全校性的系统工程,应当落实医学院校党委的主体责任

         发挥每一名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要在发挥马克思主义教育队伍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多渠道并举,实现全方位育人。在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应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主体工作队伍建设,包括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医学院校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方位育人,开创医学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发展新局面,真正使医学院校的每一名教职工都成为培育医学生的优秀园丁。只有实现全员参与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案,才能最终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医学院校全体师生心灵深处。

2.医学院校应多学科相互协同,形成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设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但所有的课程设置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医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在医学院校中更要围绕医德展开教育,这也是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立身之本。古人云,“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只是局限于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医学技术的培养,更要注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转化,把医学技能素质转化成为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最终实现医学知识、医学技能和远大理想信念的高度一致。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是所有医学院校教师共同的职责和使命,而不能只是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独角戏”。作为医学院校的每一名教师无论在自己教学环节还是科研过程中,都应该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言传身教相结合,发挥行为示范作用。最终实现医学院校的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3.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目前医学院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而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有别于其他专。医学生的学制较其他本科专业长一年,且还要通过专业的住院医师培训才能步入工作岗位,这就意味着医学生至少要有五年的时间是在临床实践学习阶段。而临床实践教学注重的更多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关注较少,易被忽视。大量的实践证明,临床带教阶段是医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时期,也是未来职业生涯中医德规范操守形成的萌芽期。这一时期医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信仰目标,直接决定医学生最后走一条什么样的从医之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基于以上因素,必须加强医学生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尤其在临床带教阶段,此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重头戏。这需要医学院校的全程监控和落实,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和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为其医德的规范奠定坚实基础。

\

 
(二)丰富医学院校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

        医学院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引起医学生的关注。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要向医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社会政治热点等,还要融入医学生更为关心的医德教育及医患沟通教育等。使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真正为医学生所爱所用。另外,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要关注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这就要求医学院校不断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关注社会发展最新热点。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大环境,要增强医学生的抗压能力,建立起既要对患者生命健康负责也要对自己生命健康负责的意识,更要时刻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严格的自律精神要求自己,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为患者生命负责的人生追求和目标。

(三)开创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方法

1.扩展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医德教育课程教师应充

        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广泛应用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使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2.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信息时代移动网络已广泛普及,而在校医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远超预期。因此,有效的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已然是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如何利用网络的双刃剑的作用,更好的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利用好网络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可以开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局面。医学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利用已有的利用红色网站、论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新媒体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进而掌握网络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动权。

(四)优化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作为医学院校教育重要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医学院校的学风、校风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关系到医学生对能否坚定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因此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医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精神需求,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多途径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医德规范教育、医学伦理教育等,使医学生主动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崇高的信仰,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是当代大学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和指导思想。医学生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为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冠九,朱绍权.浅谈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1):76-78.
[2]任福全,王扬.信仰教育的问题及构建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5,(2):52-55.
[3]孙孙熙.育人重在全过程全方位[N].光明日报,2017-01-17(13).
[4]黄娜.高校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方面的缺失及重建[J].学理论,2012,(2):191—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1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