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外语使用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语言素养要求有了不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外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信息化时代的外语教育,应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充分整合,培养学生电子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教学;电子语言素养
本文引用格式:李现云.信息时代大学生电子外语语言素养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23):225-226.
过去,当面临突然的外语交流任务时,人们通常想到的是找一本外语速查手册,以备不时之需,即使这样,一个外语基础非常薄弱的人,依然无法做到有效的沟通。现在,我们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翻译软件,就可以实现基本的跨语言交流,无论你是否有一定的外语基础,这无疑要引起我们外语教育界的重视。正如一个人的视觉能力不好,可以通过佩戴眼镜来来快速实现视力提高一样,一个人外语能力不强,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外语能力,也可以通过借助佩戴语言的“眼镜”来得到某种程度上快速改善。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增强处理外语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大多数院校的老师忙于给学生处理课本知识,如背景介绍、课文语言点讲解、结构分析和练习题处理,忙的不可开交,学生训练的机会并不多。尽管这么忙,学生两年后,学生还反映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殷和素,2011)。”这种状况是否还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一电子语言素养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获得巨大发展,在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正开始从简单的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逐渐转变成一个人文化水平素养和交流沟通最重要媒介。毫不夸张地说,在未来信息时代,一个人无论要在那个领域工作,电子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Shetzer&Warschauer(2000)[1]认为电子语言素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它是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理解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他们把数字素养分为交际、建构与研究三部分,认为数字素养不仅包括使用数字信息的能力,而且包括建构文本、声音、图像等数字信息的能力。
二 电子语言素养的需求
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中国语言服务业的繁荣,将人们带入语言服务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语言服务方式在新技术浪潮中逐渐被淘汰,各种新的语言服务模式与技术不断涌现(王华树2015)[6]。在此背景下,市场与社会对人才应具备的综合语言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外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应聘者使用熟练使用各类语言处理软件(如trados)。苗菊、王少爽(2010)[5]对60多家语言服务公司的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后发现这些公司最重视的四种能力中就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资源使用能力。殷和素(2011)[8]援引美国2001年教育技术CEO论坛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五个方面:①基本学习能力;
②信息素养;③创新思维能力;④人际交往与协作精神;⑤合作能力。这些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研究与观点都表明市场需要学生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语言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教育部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2]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也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信息化时代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因此,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元素。”这一指导大学英语教育的国家文件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将最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新的信息技术已经有意或无意地渗透到各类日常活动中。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在满足于传统的课本和课堂教学,而对现代技术信息有了更多的期待。傅昀(2008)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6%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辅助能更充分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知识,100%的学生对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持肯定态度。这些调查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有很大的期待。
三 电子语言素养的培养
面对这样的需求,我们的教育似乎没有完全跟上步伐。我国的何克抗(2008)[3-4]指出“国内少数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看成是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目的,只是因为大家都在应用信息技术,或者是上级号召应用信息技术而不得不应用。还有不少的教师只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看作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不了解其内涵实质。”
在这种情况下,王琦(2004)、何克抗(2005)、殷和素(2011)以及张凤娟、曲鑫(2013)[9]等教师学者开始从不同的方面研究探讨大学如何突破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模式,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电子语言素养。他们结合我国现状,积极引进国外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正如他们指出以电子语言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新型外语教学要在先进语言学习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多维的语言信息输入环境、个性化学习环境、发现学习环境、交换学习环境和形成新评价体系,解决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方式、教材内容到教育理念的一系列问题,实现外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将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向语言技能和信息素养的综合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应对未来职场的多重要求,更加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生活。
四结语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各种语言处理和翻译智能应用不断涌现,极大促进人们跨语言交流,并将逐渐颠覆了人们对跨语言沟通的认识。信息技术在人类交流尤其是跨语言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媒介层面,已经成为一种跨语言沟通能力一部分。信息化给语言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新时代语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深度融合,促进非英语专业外语教育供给段改革,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国家和市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Shetzer,H.&Warschauer,M.An electronic literacy approach to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A]In M.Warschauer&R.Kern(Eds.),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oncepts and Practice[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171-185.
[2]傅昀.信息技术辅助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8(3):137-138.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4]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理论对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念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7):1-10.
[5]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
[6]王华树.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7]王琦.语言学习认知心理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4(1):71.
[8]殷和素.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内涵诠释[J].外国语文.2011(3):117-120.
[9]张凤娟,曲鑫.电子语言素养—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生长点[J].情报科学.2013(2):110-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