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7 11:32: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策略的研究,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概念、必要性分析入手,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阿步利孜·穆沙江.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20):21-22.

        在高校大学生扩招持续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已从小众化逐渐向平民化、大众化过渡,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已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当代大学生相关就业的问题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就业的规划也成为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崭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各行各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多的革新和创造发明,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就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的背景、要求和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化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就是指大学生与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发展相结合,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兴趣与爱好、性格与特长以及专业的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完整的认知、分析,融合新时代的背景、社会发展特点、各职业的发展前景等条件,对自身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判断后,所确定出自己在职业发展方面的目标,以及要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出的计划进度及具体安排,并在自身的职业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指导性设计[1]。

\

 
一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造成止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不断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而社会各行业发展所需的岗位人才数量增加不多,供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其次,包含高校在内的就业管理部门未对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作出相应的就业改革和就业的引导,沿用以往的就业指导策略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此外,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及社会管理的部门来说,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关注过少,缺乏相应的前瞻性谋划,对大学生缺少实质性的、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培养。某大学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培训的高校占18%,而大学四年级才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培训占53%。也就是说大多数高校在大学生准备就业的阶段才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培训,这一时期才进行相关的教育很难有效解决毕业大学生眼前的实际问题。此外,该调查研究还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针对职业规划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数据统计表明:60%以上的大学生不懂得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这足以说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缺乏足够的基础[2]。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新时代的特征,提出最适合自己实现职业目标的计划进度、具体步骤和措施。从发达国家相关问题的历史来看,就业指导相关的教育始于小学,并在中学不断完善,成形于大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在大学阶段必须将职业规划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个人的特点,实施全方位的职业规划教育培训和就业的指导,才可能取得职业规划的真正实效。从大学生的个人角度来说,职业规划是帮助自身全面认识自我、建立职业目标和愿景、实现顺利发展的前提与关键;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进入社会发展需求旺盛的行业,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二 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


       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大学阶段受到相关的教育培训较少。高等教育对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较少,导致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真正到了临近就业的阶段才开始关注,导致职业选择困难;其二是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岗位需求缺少足够的认知。大学阶段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参与社会实践较少、就业指导关注极少、危机意识较弱,导致大学生很难形成符合社会实际、成熟的职业规划意识,即使有极少大学生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往往是停留在表面。

(二)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职业规划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职业目标才可能顺利实现。许多大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只注重自身的职业定位、价值和取向,不重视怎样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也没有通过亲身的社会实践来检验职业规划的可行性[3]。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身的因素,缺乏社会实践的能力,所制定出的职业规划将很难发挥指导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三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策略

(一)职业规划的观念是基础


        制定、实施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观念不仅是前提条件更是基础。大学生“三观”、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只有朝着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最终实现职业规划有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必须要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观念教育培养。通过观念的学习引导,使大学生认知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重视职业规划的价值和懂得职业规划的意义,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素养;经过社会实践的参与,让大学生更多体会社会各行各业的实际状况,逐渐修正、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观念,抛弃不切实际的职业规划观念,有效保证职业规划观念的正确性。

(二)以学业为中心构建职业规划

        大学阶段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技能的提升作为根本任务。学业是实现就业的基础,也是实施职业规划的提前条件,没有学业作为基础就谈不上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时不能只顾规划不谈学业,离开了学业这个中心谈职业规划都是空想空谈,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必须以学业为中心进行构建[4]。围绕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社会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持续的社会实践来进一步调整职业规划,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最终还要根据以往职业规划实施对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指导效果评价来引导大学生,不断创新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三)实训是大学生实施职业规划的关键

         实训是大学生实现由学业转向职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理论知识由掌握到运用、培训培养场所由校园转向社会的环节,更是大学生实施职业规划的关键过程。大学生在进行实训过程中,要实现实训与未来就业岗位的结合、实际操作与心智磨练相结合、素质提升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产、学、研各自优势的发挥,联合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促进职业规划的有效实施、修正及完善,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增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素养。

\

 
(四)问题导向是修正、完善职业规划的重要手段

          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思想认识低、规划质量差、规划的执行度低的问题,有必要建立问题导向的思路,通过问题的解决来修正、完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首先,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思想认识问题,就是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作为新入学的开门课程,然后在整个大学阶段设置从职业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就业教育指导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社会实践的亲身参与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职业能力;其次,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质量关的问题,要从结果倒推进行分析,造成规划质量差的原因是对自我的认知不够、对社会发展不清、对职业定位不准以及缺乏职业规划的方法。所以,要通过提升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强化对大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职业定位的深入探究;还要根据大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职业偏好合理地设置职业目标,应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实现目标的路径;此外,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培养;最后还得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变化情况,主动地实施职业规划的调整。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在我国高校还处在增强理念、完善理论、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更能让大学生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态势,从中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依据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与优势,才能促进自身的职业成长[5]。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对职业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并完善,包含高校在内的社会各职业规划相关部门,更要积极引导并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邓纯余.试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及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0):48-51.
[2]刘静.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及其策略[J].中国商贸,2014:218-219.
[3]周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及其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0-11.
[4]蔺小清.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2):51.
[5]毛丙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综合,2016(42):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1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