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提高宁夏地区文化艺术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6 14:10: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化艺术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推动者和建设者,他们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都要紧跟时代的脉搏,这样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才能展现中华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才能服务于人民。因此,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提升文化艺术人才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笔者就提高宁夏地区文化艺术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做了几点分析论述。

关键词:艺术人才;人文素养;提升途径

本文引用格式:陈英.提高宁夏地区文化艺术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9,6(20):185-186.

一 人文素养的深刻内涵

        “人文素养”,从字面理解来看,它分为“人文”和“素养”两部分。人文包含了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等,素养包含了道德、情操、理想、志向、毅力等。那么如何定义人文素养那?不同的专家学者教授都有不同的定义。

       著名教育学者肖川教授曾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过界定。他认为这一术语可能包括11个方面的含义:

       1.对于古典文化的积累、理解;2.关注人的命运、价值、存在的意义;3.珍视人的完整性;4.尊重个人的价值;
5.对于人心灵的需要、渴望与梦想、给予深切的关注;6.重视德性修养;7.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8.追求完美;9.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10.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1.能够自觉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1]。

         易建勇、冯建华教授著作《人文素养读本》中谈到:人文素养就是树立共生的理念,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打造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拥有宽容的心态,做一个胸襟豁达的人;培育感恩意识,做一个高尚的人;培育审美情趣,做一个高雅的人[2],等等。

          笔者认为,人文素养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正确的认识个人与国家、社会、集体、单位、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爱国、爱家、爱民族、爱人民;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通过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个人高尚德行,做一个有知识、有品德、有奉献精神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二 提高宁夏文化艺术人才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阅读国学经典,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五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这些文化中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经典。它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根源,它是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所在。

        阅读经典,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鸿沟,可以打破地域和民族的隔阂,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与经典对话,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是个人自我修养的一种方式。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基本都蕴含于文化经典之中,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如阅读《论语》、《史记》、《诗经》、《楚辞》、《人间词话》等经典作品,可以让你的人生境界变得崇高,自我修养得到提升。

        经典作品中洋溢着先辈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如屈原的《离骚》《九章》《九歌》、辛弃疾的《九议》《美芹十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等,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会让你激情满怀,油然而生爱国之情。

(二)挖掘地域精品,继承宁夏历史文化

         宁夏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资源,从宁夏的古人类遗址和出土的各类文物史料考证,几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生活遗迹。宁夏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位置,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的形成了宁夏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如原始文化、秦人文化、黄河文化、大漠文化、西夏遗存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红色经典文化[3]等,这些都为宁夏地域文艺精品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文艺精品工程建设,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按照“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和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的要求,创作出一系列文化艺术精品。如大型舞剧《月上贺兰》、《花儿》等在全国进行巡演。其中,《月上贺兰》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很好的向全国宣传推介了宁夏;电影《同心》的成功上映,使宁夏红色影视作品生产广为外界关注;电影《画皮》不仅赢得了较高的票房收入,也开创了宁夏“小厂拍大片”的先河。在打造文化精品的同时也并涌现出一批个人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艺术人才。

(三)展现舞台艺术,发扬宁夏文化精神

        舞台艺术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舞台艺术工作者,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道德水平和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鼓舞人民的道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民群众需要艺术,艺术更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宁夏话剧团的“大篷车”流动舞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贫困地区、革命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部长曾对宁夏文化“大篷车”精神做出重要批示:“宁夏文化‘大篷车’几十年如一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紧跟时代步伐,讴歌时代,堪为文化战线一面旗帜。”《人民日报》也曾对宁夏文化“大篷车”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论:“‘大篷车’”的精神,就是坚持‘二为’方向的精神;‘大篷车’”的精神,就是对观众满腔热忱,对艺术认真负责的精神;‘大篷车’”的精神,就是雷利风行改革、艰苦奋斗创业的精神。”[4]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中。宁夏的广大艺术工作者,大力发扬宁夏文化“大篷车”精神,创作了一系列文化精品。如大型歌舞剧《西夏女》、《爱我宁夏》,话剧《女村长》、《这样的庄稼汉》,大型眉户剧《婆媳湾》,秦腔《清风明月》、《花儿声声》、等等。这些舞台艺术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台上为模范讴歌,台下为英雄抹泪,真实、真情、入戏入心。

(四)宣传红色文化,弘扬宁夏奋斗精神

         宁夏在历史上是多民族相互交错活动的地区,自先秦以来,戎狄、匈奴、鲜卑、回鹘、党项等多民族在这里生活、开发和繁衍。宁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演化、不断融合的斗争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宁夏奋斗精神。
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9月应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的请求,亲自手书了《清平乐 六盘山》这首词作,并将它赠给宁夏,鼓舞宁夏各族人民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奋勇前行。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奋斗精神的带动下,涌现出“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中卫精神,“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五湖四海、群策群力,艰苦奋斗、开创新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激扬文化、激流勇进”的石嘴山精神,等等。

(五)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德艺并重模式

        由于历史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艺术人才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使得有些文化艺术人才成了“德盲”或者“文盲”。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文艺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文艺创作人才。宁夏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非常重视艺术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大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大力扶持和建设一批高素质艺术人才。在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行人文素质知识教育和艺术才华知识教育并重模式,形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模式。同时,还加大正确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知识教育氛围,通过广播、影视、报刊、出版等新闻媒体创造良好的舆论渠道,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

 
三 结语

        文化艺术人才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会、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文化艺术人才要“以德为先、德艺并重”,创作的艺术作品要融入生活、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民喜爱的文化艺术精品,在创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湖南:东麓书社出版社,2006.
[2]易建勇,冯建华.人文素养读本[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3]邹荣.六盘山区传统文化探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4]杨春光.宁夏重大文艺创作题材脉络[M].北京:阳光出版社,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0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