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网络教学精品课程作为影响高校教学名誉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成为高校网实施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同时也是教育改革进程的关键部分。对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难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加强符合课程标准的网络授课模式资源体系,发挥网络资源共享技术;成立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标准,组建规划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思想进步意识。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教育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吴玉林.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9,6(23):105-106.
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利用电子技术和教学模拟结合起来,建立了服务于各大高校乃至全社会的优秀的教育资源模拟信息数据[1],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之间的教育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但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教育周遭的改变也对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挑战[2]。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开放、共享,不仅可以促进高校之间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交流,还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创新知识结构,提高院校之间的教学质量。目前,各大高校以及普遍成立了不同等级的网络课程资源,积极发展当代网络平台的传媒功能。另外,高校成立不同精品课程中出现大量由于课程版本不一致,以致造成课程资源不能够以统一格式出现,共享信息少,难发展其很好的带头示范、映射作用[3]。因此,如何对各大高校现有课程网络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扩大课程之间的共享信息,发挥优质资源在教学模拟中的领导带头作用,是现在高校之间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解决教学难题的关键之一。
一 精品课程
课程一词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唐朝《诗经》中,这是在中文文献中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中,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兵塞在其著作中最早提及“curriculm”—词,指“教学系统的内容组织”,课程在希腊雅典中原指“跑道”。人们将课程理解为学科教育。在我国国家教育部部长对“课程”一词做出了明确定义:精品课程是指具备专业教师团队、专业教学提纲、专业教学方法、专业书目、专业课程管理等规范性课程,集专业性、开放性、创新性、稳定性和科技性于一体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人才质量。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网络资源是指学校在建设精品课程所成立的网站。网站作为精品课程发布、共享的主要方法,其网站内容必须具备该课程的教学提纲、教学教案、题海、实践指导、参考书目等,至少具备6位主讲教师,并且每人提供不少于40分钟的教学录影,充分实现课程模拟授课。
二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
(一)加强建设管理意识
在思想领域上,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和教师对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缺乏明确认识,功利性太强,只是将网络教学精品课程作为国家、省级比赛、评比的重要手段之一,仅仅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名誉或者完成学校职业评估等指标,同时,在其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资源共享意识,担心实行共享资源课程会造成其教学成果容被“截和”,削弱本校课程的核心竞争力。会造成评比前“急忙赶”,领项后“不管理”现象的发生,共享意识低,在质量上就无法达到“精品课程”标准,违背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首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认识,无论是学校高层管理者,还是课程的具体创始人和参与者都需要努力树立国际性办学理念,抛弃“门户之见”,打破知识禁锢,推进精品课程实施共享发展,将自身优秀的精品课程展示出去,积极引进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成果,加强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共享,推动各校之间精品课程的共同和谐发展;其次,完善高校之间的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管理制度,加强其建立与监督,成立教学内容和质量监督委员会,充分考虑精品课程的精心制作过程,统筹安排,加强对其申领、建立、操作、维护、创新等环节控制;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和课程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课程鼓励系统,定期召开优秀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完善网络平台上对教师网上授课知识产权的保护。
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其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网站推出,并随之公开网址就好。它需要将课程的具体内容、建立、分享、评估看作一个整体取分析,任何一个中间过程出了纰漏,都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目前,高校在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中还没有形成统一规划,指导思想不够具体和分类,还没有形成具备具体结构的资源建设体系,存在思想偏差;在资源利用上,重视内部使用忽视对外分享;在资源的分析上,缺乏有力地监督系统,不能对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后期进行科学的追踪管理和长远创新;在资源的利用率上,重视业内人士、轻视学生群体的评价。造成了一部分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不“专业”,资源可利用率低,共享度低,相同课程类型重授课现象严重,违背国家开展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二)加大对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
因为对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具体定义出现了问题,一些地方院校为了提高本校知名度,或为满足自身职业称号条件,把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当做是一件临时任务,为获奖而申报,只是单纯的重视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立的数量缺忽视了教学质量。对怎样建设资源的有效利用缺乏清楚认知,对怎样加快发挥其教育作用缺乏具体的对应措施。缺乏对后期课程内容和结构使用的监督和整理,忽视使用者的真正评价,项目内容基本上也无法进行后续更新。另外,需要加强符合课程标准的网络授课模式资源体系,发挥网络资源共享技术。首先,明确具体的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标准,组建统一的教学操作平台,各大高校之间努力遵守规章制度规范,形成申领、建造、评比、公布和教学的综合体系,实现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各个环节的集中统一处理。建立以原始数据为建造前提的网络数据模拟平台发布课程内容,进而解决高校之间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因为建造样式格不同、数据封闭而无法创新进步的难题。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当前,多数高校只是对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加以重视,而在其具体运行上尚缺乏配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发展其引导性,首先,需要成立配套的网络操作平台,有先进的相关的技术和网络操作作为技术支撑,然而,当前高校并没有成立一定时的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培训课程,无法更好地消除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在建立技术上遇见的难题;其次,缺乏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立足长远的保护、鼓励措施,严重影响高校教师对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在后期面临的内容更新、产权维护等有关方面积极主动性;再次,没有明确解决网络平台上教学资源在知识产权领域遇见的技术难题,让使用者和创始人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尚存疑惑;最后,高校缺乏对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推广,导致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在网络平台建立强化、标准性的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高校之间对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实行共享的关键手段之一。首先,成立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标准,组建规划的网络教学平台,成员之间自觉遵守规章、规范,形成申请、组建、评比、实行和教学综合化,最终实现各环节的统一和集中处理,增加办公效率。以原始数据为前提建立高度统一的网络教学精品课程使用平台,进而解决当前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因办公方式不一致、资源严把关无法实行共享等技术难题,实现高校之间有关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跨越平台障碍、增加共享;其次,加大学校对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有关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方面的指导,加大对全网资源的整合,全方位监督精品课程的操作过程,降低其技术难度,减小教师对信息操作员的技能依靠,提高教育水平和制作质量。
三 结语
本文对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进行分析,依托各大高校之间对网络数据平台的使用和分析,根据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现阶段面临的困难,对精品课程内容及其建设进行调整,实现本文设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建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V45(8):24-27.
[2]贾红桃.从系统论视角看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中的问题及建议[J].教书育人,2017,11(7):9-12.
[3]施晓秋.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大学教育,2017,19(5):15-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