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对徐州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及现状,进而剖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和建议,这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唐桂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研究——以徐州地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3):174-175+178.
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前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了解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引导他们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1]。
一 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发放问卷方式,调查对象涉及徐州地区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一所省重点大学、一所普通大学、一所职业大学)500名在校大学生,最终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100%,经过仔细筛选和甄别,问卷全部有效。在有效问卷中,男女生比例为41.33%和58.67%,中共党员(或预备)占18.5%,共青团员占75.72%,群众占5.78%。该问卷以社会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生活理想等四个方面为调查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展开深入调查,以探求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
二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社会理想信念方面
社会理想信念是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发展和祖国未来,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关心时政,但参与度不高。在调查中,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社会时事生活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和关注。但当问及是否经常和同学一起探讨国家大事时,76%的学生选择了偶尔探讨,21%的学生选择了经常探讨,也有3%左右的学生选择了漠不关心。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能够主动关心时政,但对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缺乏一定的参与度。
第二,部分大学生政治理想不坚定,对国家和社会信心不足。当问及入党动机时,多数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入党动机单纯端正,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是从功利主义出发,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实利。在问及对社会上假恶丑现象的态度时,半数以上大学生认为应该向有关部门反映,坚信社会总体依旧是好的,但仍有30.92%的大学生觉得社会本来就这样,适应就好,表现出大学生向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妥协的心理,体现出他们缺乏理性思维,对国家和社会信心不足。
(二)职业理想信念方面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逐渐趋向务实、自我和功利,对于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缺少考虑[2]。
第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较为模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调查显示,仅有26.3%的学生有明确规划,61.85%的学生有较模糊的规划,10.4%的学生表示走一步算一步,1.45%的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通过访谈也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他们普遍认为在大学阶段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3]。
第二,职业理想务实化、功利化。当问及职业选择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时,42.2%的学生表示优先考虑发展前景,22.83%的学生表示优先考虑兴趣爱好,16.18%的学生表示优先考虑薪酬待遇,13.58%的学生表示优先考虑工作是否稳定,选其他的占5.2%,表明大学生更关注长远发展,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被问及将来更趋向于去哪个地域工作时,多数学生表示毕业后将留在经济效益好、生活条件优越的地区就业,对于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较为排斥,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
(三)道德理想信念方面
道德理想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但部分大学生道德理想意识淡化,道德实践能力不足,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第一,部分大学生道德理想意识淡化。当问及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时,仅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道德修养更重要,说明大学生们对道德理想作用的认识不够到位。在大学生道德状况的调查中,仅有20.81%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准处于社会较高层面,而认为道德状况一般、差及彻底没希望的分别占71.97%、6.07%及1.16%。这说明,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思想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言行不一,道德理想践行力不足。当问及对公交车让座现象的看法时,43.64%的大学生认为是中华传统美德,另外54.62%的大学生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能看出对让座持消极态度,并没有觉得应该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时,占比最高的选项是“在尽量兼顾他人的同时更多为自己着想”,这说明当涉及到大学生自身利益的事件时,部分大学生会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不能按照正常的社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这时就会产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上的脱节。
(四)生活理想信念方面
生活理想是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加注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生活理想信念整体上是文明、健康、科学的,更加注重个人享乐和生活质量。
第一、对生活充满希望,主流生活态度积极健康。在问到自己的生活态度时,69.65%的学生表示能够乐观地对待生活。当问及将大学课外时间用于何种用途时,74.57%的学生选择了读书学习,其余选项进行排序,依次为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学生工作、体育锻炼、勤工俭学等。由此可见,大学生休闲方式多样化,其主流生活态度是健康端正的。
第二、追求个人享受,期待家庭幸福生活。谈及未来生活状态时,49.42%追求幸福平淡的生活,23.41%向往自由的生活,18.21%希望过上有钱人的生活,8.96%向往有很多经历、冒险的生活,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追求和享受个人生活。当问及将除基本生活开支外的收入用于何种用途时,80.06%首选用于改善家庭生活、孝顺父母,其余依次为休闲娱乐、购置健身器材、购买衣物、用于维持人际关系等,这表明大学生的家庭观念普遍增强,家庭幸福生活的期待更高。
三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积极努力营造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氛围。一是加强对社会媒体网络监管和引导。进一步加大对网上有害信息、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建立社会传媒网络舆论监督管理机制和制度,从根源上治理和净化社会传媒网络舆论环境。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统一和引领多元思想、多元文化,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公平、公正、诚实、守信、文明、和谐良好社会氛围,科学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4]。
(二)完善高校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二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要注重创新,在方法上、思路上开辟新道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认识社会,熟悉岗位,在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找到自身价值,在实践中将理想转化成现实。
(三)改善家庭环境
家庭是个人修养教育的起点,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是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品行修养等给孩子们做出榜样。二是家长要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分清好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三是家长要改变溺爱行为,适时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鼓励和引导子女将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促进其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加强个人意识
大学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和接受者,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重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加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恪守公民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用高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三是要注重知行统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社会实践磨练意识,砥砺品行,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16-17.2014(11).
[2]郭委.“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提升对策[J].现代交际,2016(16):107-108.
[3]许庆亚.当代青少年理想信念现状调查及思考[J].文教资料,2015(10):69-70.
[4]吴秋凤.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4):37-39+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