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PISA作为当前最主要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其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的使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分析了PISA测评的特点、标准框架、未来发展趋势等,以期为我国科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及结果使用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PISA;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刘志林等.PISA测评对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9,6(22):218-219+222.
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组织进行的用于国际间教育成果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其测评内容聚焦于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关键领域的素养,用以分析处于义务教育末期阶段学生拥有全面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掌握程度[1]。作为主要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PISA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其独特的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其评价结果受到各国教育界极大重视。
一PISA评价的特点
(一)评价目的:针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发展
PISA评价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并不以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是通过评测学生对与他们未来生活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考察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2]。同时,相关专家强调,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生活中所必须用到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更为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能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主动进行反思,以及在独立和集体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此,PISA不仅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进行考察,最终形成对学生能力的完整性评估。
(二)评价内容:关注对实际能力的测试
基于能力评价理念,即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PISA测试内容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测验,而是通过设置源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真实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考查学生是否拥有适应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综合能力。
(三)评价方法:多元化与科学性相结合
作为备受关注的国际比较评价项目,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PISA制定了严格的质量保证程序:包含了从题目的设置、试卷的编制、评分的标准的确立以及测验对象的选择整个完整的测试流程,以此保障测试的顺利实施[3]。
首先,PISA评价方式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PISA评价包括两个部分,素养测试和背景调查问卷。素养测试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运用能力考察为主,背景调查意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此外,还设置了家庭及校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用于分析和解释学生成绩的差异。
其次,PISA评价方法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保证评价的客观性,PISA将每一项能力、每一项技能都细化成可测的量化指标,对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如兴趣、态度等,也尽最大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处理。除此之外,PISA对学生样本的选择也有严格的标准。PISA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和测试,来分析不同国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4]。
(四)评价结果:具有政策导向作用的结果反馈
PISA目的不是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而是一项政策导向性研究,PISA不仅向公众、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描述测试结果,同时还要提供改进的方法和信息[5]。PISA不仅要为各国家和地区提供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领域的成绩和排名,以及不同精熟度水平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它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成绩、家庭背景以及学校人力物力投入的关系进行详尽的分析,并为各国提供最终分析报告。目的是把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数据与学生个人特征数据以及学校内外所有对他们学习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都联系起来,使人们注意到不同成绩类型背后的差异,并识别和归纳出那些成绩优秀的学校和教育体系所具备的特点,便于各国从他国的成绩中反思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
二PISA评价的标准框架
(一)基本素养的评价
PISA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末期的学生应当具备为日常生活工作所需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分别与语言、数学和科学领域密切相关,即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1]。
PISA的阅读素养有别于传统阅读,传统阅读偏向于认知角度,而PISA阅读更注重应用性,即阅读是理解、运用、不断反思、积极参与的过程,“读以致用”是整个阅读素养测评框架的基点。
数学素养是一种能力,是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中所起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数学素养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即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激活其所具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并解决这些问题的程度。
科学素养是指:“科学素养是指运用科学知识,辨别问题、得出有证据支撑的结论,以便理解和做出有关自然界或人类活动改变自然的决定的能力。”[6]
对上述三种素养的评价都是基于内容、过程和情境三个维度的全面性评价,秉承这样的理念,PISA测试非常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测试内容紧扣生活实际。
(二)跨课程综合能力的评价
除上述三种基本素养外,PISA还特别关注学生跨课程综合能力的发展,于2003年首次实施了针对学生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专项评价,考察学生面对和解决实际的、跨学科情境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的素养或知识并非只是在阅读、数学或科学等单一范围之中,而是需要学生对各学科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关注影响学业成就的背景因素
学生的学业成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也与学生自身的动机、态度和情感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PISA开发和编制了针对学生、父母、校长和教师等不同角色的调查问卷,调查影响学生成绩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教学策略等因素。
三PISA评价的发展趋势
(一)评价内容:以传统核心领域为基础,兼顾跨学科素养
在三大基本素养评估的基础上,PISA致力于不断开拓新的评价领域。PISA从2012年开始,逐渐提出了关于环境素养、财经素养、全球化技能、21世纪技能、协作解决问题等新的评价领域,展开了大量研究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以全新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引导各国教育改革。2018年,PISA还增加了全球胜任力评价,考察学生对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知识掌握与理解能力。
(二)评价方式:全面计算机化,强调ICT素养的形成
为了避免传统以纸笔为主的测试方式的诸多弊端,如测试题目的抽象性、静态性、统计费时费力等,PISA从2006年的开始,逐步开始推行使用计算机在线测试,到2015年全面实现基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平台的考试和评价,同时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四PISA测试对我国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启示
在高考越来越遭诟病,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参与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呼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加强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其公平性,显得更为重要。
(一)明确综评理念,建立以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
教育评价的核心思想是以评促育,提升教育质量,最终促进学生“发展”。学校不可能将生活所需要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都教给学生,因此评价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PISA评价着眼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突破了传统评价“从书上来,到书里去”局限。因此,我国综合素质评价亦应当建立以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相结合的评价框架,评价内容也应当具备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及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认识尚存在误区,导致评价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如评价指标设计过于原则、抽象、模糊,评价手段落后,可操作性差等。无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激励和指引,也无法达到以评促育的目的,这是导致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认可度低的主要原因。
PISA对学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成功测试,为我们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成功的典范。素养和知识的不同在于,素养未必存在完美的理论体系,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行为和举止方面,其最重要是可操作性,即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价,科学、有效地收集学生成长信息,迫切需要构建涵盖全面,可引导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的评价标准体系,提炼细化指标的评价内容,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测量和监控。
(三)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与反馈作用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质量进行诊断和验收的主要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应当是发挥其对教育的导向和反馈调节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评价功能。PISA报告提供了对各国的教育进行评价和比较的依据,有助于各国反思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我国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评价功能。若能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项权威的评价制度,纳入高考制度体系,使其真正能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作用,使其具备对学校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进行调节的地位和能力,方能真正有助于促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投入多样化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最终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反过来,大学招生模式是影响中学课程建设、评价标准的重要的因素,大学录取中的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中学教育的方向和定位。目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招生属于“软挂钩”的方式,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仅仅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指标,对招生结果影响极为有限,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仅是单向输出,倘若能加强大学与高中之间人才培养的互动和联系,重视大学需求对高中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必将对我国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和人才培养起到有力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璟.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庞春敏,许世红.PISA的测试特点及测试保障机制[J].广东教育:2014(9):35-37.
[3]陈时见,谭菲.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7):107-112.
[4]张永梅.PISA的特点及其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J].智富时代,2015(1):164-166.
[5]袁建林,刘红云.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价的经验与趋势——以PISA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7):20-23.
[6]OCED/PISA.Measuring Student Knowledge and Skills,The PISA2000 Assessment of Reading,Mathematical and Scientific Literacy.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