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探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的设置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1],体现了素质教育下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有效保障大学英语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关键字: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研究现状;设置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顾云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的设置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17):74-76.
一 大学英语ESP课程相关概念阐述
大学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课程,主要指的是具有专业用途或特殊用途英语的课程。大学生英语ESP课程是专门针对特殊需求的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它与通用英语的教学方法大为不同,与特定的学科相关。大学英语ESP课程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彰显了因材施教的教学体验。
二 大学英语ESP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学英语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也是他们未来走出国门,到国外进修、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当前,大学英语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用英语(EGP),另一种则正好相反,属于专业用途英语(ESP)[2]。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大学英语对学生能够产生的作用可以看出,通用英语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用途英语,也就是ESP课程奠定基础,而我们可以专业用途英语看作是对通用英语课堂的一种延伸,一种深化。通用英语能够借助于练习语言技能来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提高他们应用基础英语的能力。但是,专业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的侧重点以及教学目标并不相同,其教学目标更有针对性,并且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特征,它以学生实际需求为目标,相当于是为不同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英语服务,因此能够有效保障大学英语的有效性。换句话来说,ESP课程更注重实用性,而不是为应试教育服务,它能够有效地把语言应用以及语言学习两个过程有机地整合起来,所以完成ESP课程教学工作往往需要以通用英语为基础。
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对ESP课程的定性我们可以看出,ESP课程主要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接受该课程教学过程的学生往往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的,所以可以有效避免在学习大学英语过程中产生的迷茫,提高学生学习效率。ESP课程能够为特定专业的学生提供专门化的服务,满足特定行业的需要。当然,在这之前,学生往往需要具备达到某些学科内应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二是,ESP课程能够提供专门化的教学内容,这些“短小精悍”的内容往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很多高校把ESP课程当成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应用专业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提高查阅自身研究领域外文文献的能力等。当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继续采用传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并没有加强对学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主要方式仍然是自学;一种是已经摒弃传统的公共英语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选修专业英语,或者直接采取双语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最后一种是把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让学生接受大学公共英语基础教学,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以后,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专业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意识;最后,当学生具备足够的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修养以后,为学生提供双语教学,强化学生对公共英语以及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从这里可以推断,实质上,ESP课程已经发展成为连接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而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所以国内研究者严玲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有关ESP课程教学文章中指出,这将是未来大学英语大学的主流方向。蔡基刚也指出,专业用途英语将会是国内所有大学今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是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强有力保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按部就班地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就可以发挥出专业英语的作用,体现出它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专业英语普及化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相关研究者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三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大学英语ESP课程的必要性
开设大学英语ESP课程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阅读一些外文文献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及我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并且提高我国科研工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通过提高他们的专业英语能力,不仅能够为我国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扩大他们的生存空间,满足他们未来发展的需要。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国内需要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过渡的部分高校名单,对于这些高校而言,如何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培养出应用型、综合型的创新型人才成为这些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满足国家教育需要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ESP课程针对性强、专业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国内很多高校纷纷转向对ESP课程的研究工作当中,希望能够利用开设ESP课程来弥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不足,彻底改变大学英语的应试教育现状,避免大学英语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情况的发生,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虽然ESP课程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是,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考虑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其他高校ESP课程教学模式[3],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ESP课程的作用。首先,应该具备的这样的意识:开设ESP课程并不意味着要把大学英语全部替换成ESP课程,而是在保留传统英语课程基础上,将ESP课程融入其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快速、高效地从学习通用英语的过程过渡到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消除过渡障碍。对于哪些多科性应用型地方本科大学而言,开发出符合其发展需要的ESP课程至关重要,因为,对于应用型专业学生而言,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英语素养,会用而不是会考试、会得高分,这与那些学术型高校学生有很大的区别。而且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关于ESP课程的研究,但是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学术型高校,有关应用型高校ESP课程设置的研究少之又少,针对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能够应用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促进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设置模式工作面临的问题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一般的大学英语公共课程以及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必须探寻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对ESP课程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如果能够把EDP课程引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环节,那么从理论上来讲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4],并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保障。然而,由于这些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一般的学术型高校、综合性高校、单一学科高校性质不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ESP在这些高校中的发展。
(一)以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基础的国内外研究较少
虽然国内外有很多有关大学英语ESP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以学术型高校,综合性高校,或单一学科型高校为主[5],所以以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背景的ESP课程设置研究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需要。“多科性”,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广,体系大,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较高。“应用型”,则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以满足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为核心,体现出地方性ESP课程的特点。对于大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是规模最大、上课人数最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同时也是让很多大学生最为“头疼”的科目。很多只上过基础公共英语但是没有接受过ESP专业英语教育的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看不懂英语商品说明书、商业合同或者资料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更谈不上能够用专业英语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至于撰写自己所研究领域的英语文章则更是天方夜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反思自己所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探究到底是哪个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并且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完善英语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应用英语像应用母语那样熟练。在需求的推动下,ESP课程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并没有在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得到体现。
(二)高校未安排专人负责ESP课程的开发工作
对于不同的多科应用型院校而言,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内容不同,所以如果想让ESP课程发挥出作用,就必须设置符合自身条件的课程。但是,由于ESP课程为我国起步较晚,虽然有很多高校也在不断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引入ESP课程,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师负责这个事情,所以导致这些多科应用型高校的ESP课程设置工作进行的并不理想,很多地方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教学方式不合理以及教学模式形式化等,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教师在选择ESP课程内容时,应该以学生实际应用为前提,但是很多教师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很机械化地按照别人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复制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对于不同的专业,比如材料类、冶金类等,他们的专业英语其实有很多交叉的部分。如果教师能够把属于交叉部分的内容找出来,并且当成是专业英语重点内容来看待,那么就可以有效扩大学生专业英语知识体系,缩小专业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教学方式方面,大部分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很笼统,基本上就是教授学生专业英语单词,然后给他们布置一些外文文献的翻译任务等,而且课程考核方式也很形式化,根本就不能体现出专业英语教学的作用。开发ESP课程是开展ESP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整个教学工作能够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没有人负责这个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发挥出课程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导致教学工作陷入困顿。
(三)课程设置重心不突出
在对ESP课程进行设置时,必须要符合地方实际,符合地方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出专用英语的优势和与公众英语的不同。然而,从当前的相关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为ESP课程设置的课程重心不够突出,不能体现地方性院校教学特色,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五 设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模式的策略
(一)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研究
首先,应该加强对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进行研究,在学生群体间开展研究工作,获知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等情况开发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同时,还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ESP课程设置案例,为课程设置工作提供信息。对ESP课程正确定位,既不能与公共基础英语混为一谈,也不能认为谁可以取代谁,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ESP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侧重点非常明确,其主要目的是延伸学生在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二)重视ESP课程设置工作
要重视ESP课程设置工作,安排专业的教师负责课程开发工作。加大对ESP课程的开发力度,保证课程符合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特点。专业英语教学主要考虑的是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需求,因此,学校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给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在对教学方式进行选择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线上与线下双重结合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三)课程设置应该突出课程核心任务
在开展ESP课程设置工作时,不仅要突出多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多科性”、“应用型”的特点,同时还要突出课程核心任务,把学生实际需求放在首位,重视实践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同时不断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一个更活跃、更有教学氛围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程艳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需求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3):107-108.
[2]韩婷.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EGP+ESP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7):135-136.
[3]姚志英,金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探论——基于ESP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3,15(03):69-70+82.
[4]沈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5,(10):98-99.
[5]席娟芳.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1):63-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