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药学》实验是药学类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生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我校2015级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使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实验教学与传统普通实验教学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使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实验学生成绩。说明采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生药学实验;数码显微互动;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付钰,等.显微互动系统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教育现代化,2019,6(18):159-160.
《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采收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1]。是药学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1]。
《生药学》实验是生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生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科研奠定基础[2]。但是《生药学》实验涉及药物数量较广,尤其是生药显微鉴定相关内容庞杂且分散,历来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一门课程。
传统《生药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描述药材显微构造、播放显微组织构造图片,然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由于条件限制,常常形式较为单一,教师讲述与学生操作二者隔离开来,缺乏联系。虽然学生在课程讲述中观察到药材各组织显微特征,但是在不同的物镜放大倍数下,这些组织构造通过肉眼观察略有差异,所以很多学生在显微镜中找不到或无法辨认特征性组织构造。学生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配备一台显微镜,教师和学生无法同时观察到镜中影像,只能通过学生描述,教师再进行观察并辅导。由于观察缺乏同步性,而学生描述往往主观性较强,在师生沟通中误区较多,教学效率较低[3]。而实验课的作业多采用书写实验报告并画图的形式,较为模式化,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鉴定能力。因此,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是提高组织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将自己显微镜中画面传输到每个学生电脑上,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到不同放大下,各组织结构特征,加深对生药显微结构的理解[4]。第二,教学沟通全面化。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教师和学生可同时观察到镜下影像,师生间沟通更加全面客观[5]。第三,课下复习客观化。学生可以利用图像采集功能课上拍摄显微组织构造图片,从而弥补传统记录主观性、模式化强的缺点。我校建立2个数码显微实验室,应用于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实验中。本教研室已有教师之前论述过关于该实验室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过程的体会及作用,但没有对该实验室实际教学效果的样本量进行评估。本文将对该实验室教学进行小样本量评估,探讨显微数码互动在《生药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校药学院2015级药学专业本科生人。随机分A、B、C两个班,每班30人,A、B班学生使用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主要包括主控台教师端显微镜和计算机以及学生端显微镜和计算机两部分,学生端和教师端均使用高清晰度的数码显微镜,通过USB2.0端口与各自的电脑相联,使教师端和每一个学生端均成为相对独立的图像处理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专有的局域网实现互联,实现师生间互动。C班使用传统数码显微实验室,其中教师配备与电脑相连接的电子显微镜,用于教学演示。30名学生各自配备1台光学显微镜用于实验操作。3个班的理论及实验教学均由同一水平教师完成,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及讲授内容相同。
(二)实验方法
教学环节:A、B班学生使用数码互动显微微观实验室,主讲教师通过局域网向每个学生电脑展示多媒体课件,并进行相应的讲解。然后学生制作实验所需观察的粉末或组织制片。教师通过主控台计算机,监控每个学生观察到的影像,同时可将任一学生显微镜观察到的典型结构进行处理并传输到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教学示范,其他学生可直接观看到该显微镜下的图像,与自己显微镜下的显微鉴别特征进行联系和对比,及时思考并解决问题。 C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主讲教师先集中讲解实验内容,学生制作粉末或组织制片后,教师采用反复巡逻,挨个讲解的方式进行辅导。
考核环节:(1)平时考核:10次平时考核,每次实验学生观察三种已学药材粉末,学生分别观察其显微构造,课上允许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沟通,课下分别绘制所观察的三种药材的粉末显微特征,教师予以评分,每次满分4分,根据学生绘制准确度、清晰度进行打分。总分40分。(2)期末测试:随机抽取3种已学习过的药材粉末配成10份未知药材混合粉末试题,并将其发给90名分布于3个考场的学生,每个考场有三名学生持有相同未知药材粉末,但其分布于教室不同位置。考试要求每个学生写出3中粉末的药材归属,并绘制其组织特征图。每个药材分值20分,共60分。
课程结束后分别对三组学生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进行分析,运用Execl软件对数据收集整理,用spass19.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二 实验结果
(一)平时考核结果
由表1可见,显微互动系统组(A、B组)平时考核结果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C组)(P<0.05)
(二)期末考核结果
由表2可见,显微互动系统组(A、B组)平时考核结果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C组)(P<0.05)
三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显微系统互动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这一结果提示显微系统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实验教学,分析其原因如下:1)师生互动性增强。显微互动实验设备可满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随时互动,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学生主动提问进行互动。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其学习情况。通过互动教学,教师可从自己电脑上看到所有学生观察到的镜下特征,如监测到学生未在观察药材特征或是镜像长期驻留于非特征结构,可以及时纠正[6]。2)多元的成像模式有助于学生观察。常规实验中,学生长时间注视目镜,可能造成视觉疲劳,对于一些较为微小的特征,如丁香花粉粒、较小的草酸钙簇晶等,观察较为困难[7]。采用显微互动系统,镜下图像通过数据传输显示于电脑显示器中,学生可在显示器中观察药材粉末特征,减轻疲劳感,提升学习兴趣。另外,开放的图像展示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促进及时发现及改正问题。从而最终提高测试成绩。
四 结论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生药学》教学中对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效果反映良好。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用于生药学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提高师生及学生间的互动。借助数码显微镜系统教学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但是现行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也存在一些缺陷,如镜下图像与显示屏图像存在细微偏差,图像处理功能不够完善等。
参考文献
[1]牟玲丽,翁榕安,冯星,等.基础教学浅谈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51-753.
[2]杨月娥,段宝忠.浅谈生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84-985.
[3]郑岩,王红霞,陈随清.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4(04):151-152.
[4]邹维艳,孙美群,严海芹,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2,14(4):
308-310.
[5]梅芸,杨华山.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02):111-113.
[6]杨占清,成军,付守鹏,等.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8(09):285-286
[7]张春平,钱徐萍,陈悦桐,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6):123-1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