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观经济学课程优化建议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7 11:23: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性强,概念抽象,是教师和学生公认的难度较大的课程。本文选取湖南人文科技学院17级金融工程专业期末考试成绩数据,细化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优化

本文引用格式:李维,等.微观经济学课程优化建议——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8):104-106.

一 导论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具体来说,微观经济学就是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选择,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类型,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以及福利经济等问题。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包括一般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的教学,着重阐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为其学习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但是微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模型较多,课程内容较为复杂且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任课老师对教学进度也不好把握。本文选取湖南人文科技学院17级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成绩,共计120个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成果和学生掌握情况的检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成果。

\
 

二 微观经济学教学成果分析—以17级金融工程期末考试成绩为例

        根据17级金融工程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教学课时为64课时,周课时为4,教材选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17级金融工程共有三个班,120人,由于是合班上课,因此可作为整体分析。期末考试试卷题型为选择题(10*2分)、判断题(10*2分)、名词解释(4*5分)、计算题(3*8分)、简答题(2*8分)。

(一)从整体卷面成绩分析

       17级金融工程共120人,从这次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最低分为28分,最高分为96分,90分以上6人,不及格率为33.33%(其中金融工程一班为35.89%,金融工程二班为43.59%,金融工程三班为21.43%)。从数据上来看,不及格率略高于30%,90分以上人数较少,60-69.5分数区间和不及格人数较多,中等及以上水平的人数占比不到一半,成绩不是很理想。

\

 

\


        以看出,选择题得分率较低,选择题得分率最低的为第五小题(16.67%),考点为无差异曲线的三个特征,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细节掌握不够透彻,运用不够熟练。名词解释出现大片空白,或者根本没有出现关键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举一反三训练学生用简短的关键词解释专业术语和专业概念,但学生们过后就忘,下节课课前提问就记忆模糊,大部分学生表示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或者只会用最通俗的话语表达,无法变通为经济学思维,转化为专业术语。计算题都是课后习题衍生而来,且都有课上练习课后作业,但是得分情况也不理想,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全部为理科生,数学基础并不差,但学生不会将数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进行结合或者转化,比如:导数概念都明白,且运用的很好,但是边际的概念却不能理解;能利用求导原则求最大值,却不能求解利润最大化。对于简答题,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得分情况较好,需要分析的知识点基本上就是空白,学生无法准确的运用知识点分析经济现象,如影响需求因素中的消费者偏好,学生只会说喜欢的多就买的多,却出现不了偏好一词,这些都充分反映学生对经济学专业术语和专业概念模糊,记忆不够,理解不深,应用不多。

 

\



(三)从各章节得分情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卷面分值分布基本上与授课课时分布一致,第二章到第八章为重要章节,得分率均低于70%。得分率最低的为第八章,这一章节较为抽象,尤其是在分析劳动供给曲线时,虽然用的是第三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知识,但学生却很难理解,不能完整的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经济现象。其次为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一章模型和公式较为简单,但概念性东西较多,曲线较多,像“机会成本”、“经济利润”、“产量曲线”和“成本曲线”等,因此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方面失分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对图形掌握较差,缺乏对曲线的分含义,却不能理解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同时学生们有习惯性思维,难以转化为经济学模式,像“正常利润”一词,学生们普遍理解为利润的一部份,但实际上在经济学中正常利润属于隐成本的一部分。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优化建议

(一)分解知识点,细化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教材的内容较为枯燥,且内容多而繁,知识面广,术语深奥,图形和模型复杂,学生理解难,记忆就更难。因此,教师应该细化教学内容,分解每一个小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整个知识框架。对于数学模型,教师应该在课上带领学生一步步推导,再逐一分析每一个变量的经济含义,引领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想结合。每一个知识点结束之后,可以设置一两个小题作为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知识点的运用能力。[1]

(二)引入案例式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高鸿业的教材注重知识点的传授,理论性太强,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比如:在讲解影响需求的因素时,可以让学生以食堂馒头为例,分析影响馒头销售量的因素,教师在适当的引导、总结,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热烈讨论,同时也很容易记住影响需求的六个因素,在复习知识点时,还能通过馒头引申到相关知识点。[2]

(三)小班授课,同时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不管是考研,还是就业,微观经济学对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是必须打好的基础。大班授课效果欠佳,也给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欠佳的学生借口。小班授课,教师更容易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课堂互动也会更有效。然而,微观经济学教学成果不佳,学生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微观经济学一般为大一授课,学生被大学生活所吸引,学习上有点分心,同时,学生们习惯于高中的“填鸭式教育”,自主学习们能力差,一到期末就希望授课老师划重点,给练习题,否则复习无路,考试无门。对于课上反复强调联系的几个概念,试卷上还是大片的空白,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亟需改正。大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玩手机,课上练习更是不动手不动脑,因此在接触新知识新理念时思维就跟不上,后续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整个知识结构缺失严重。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现在大一的学生基本上是98后,对手机电脑等运用熟练,教师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也激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运用手机app进行课堂签到,完成点名。比如“学习通”,教师可组建自己的课堂,可以点名,可以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实时提问,方便课上讨论,课后交流,大大的增加了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和慕课等先进教学手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瑜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优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07):75-77.
[2]郭若艺.互动式教学案例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81-183.
[3]黄露赟.财经类微观经济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广州白云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25):103-104.
[4]胡琨钰.“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科技风,2018(01):22.
[5]时磊.“微观经济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02):75-77.
[6]杨振兵,陈琢.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课堂实验与互动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2018(07):121-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