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书法的当代育人价值分析及实现路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6 16:38: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我十分关注对国民素质的培养以及提升,不断的采取有效的途径和策略真正的实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书法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其中青少年学生是书法文化传承的重要实践者,为了能够真正的推动我国优秀文化的繁荣,我国必须要立足于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情况,积极的加强文化引领和文化教育,充分的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和价值,保障教育的准确定位。其中,书法社团组织,教育机构,媒体和社会对书法的育人功能有着关键的作用,社会各界都需要积极的意识到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为书法育人功能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的实现方向上的指引和引导。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书法这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当代育人价值进行分析,积极的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的发挥书法的育人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育当代育人价值分析路径探究

本文引用格式:高峰.书法的当代育人价值分析及实现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9):124-125.

         书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占有较高的地位,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比,书法的内涵和底蕴更为丰富,要想真正的掌握书法的精髓和核心,我们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真正的意识到书法的内涵。不可否认,书法具有许多的育人价值,能够不断的提高国民的修养,保障个人在主动实践和学习时真正的意识到这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和价值。

一 书法的当代育人价值的定位

        在传统文化之中,书法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元素,青少年学生对书法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社会上也存在许多的书法爱好者,不同书法爱好者的个人实践模式和学习策略有所区别,他们对书法的热情比较高,同时还能够通过作品展览的形式积极的发挥书法的育人价值和作用。但是,大部分的书法作品和展览存在不接地气的现象,老百姓无法意识到这些作品的内涵,因此难以真正的激发社会各界对书法的兴趣,同时也无法保证青少年能够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学习,以此来激发个人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在我国的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中,王岐山明确强调,我国有许多的领导干部楷书没有书写好,同时存在急躁冒进的现象,当然王岐山所提出的这一问题主要针对非专业人士,但是,这一问题的提出却揭示了我国现代社会出现了书风不严谨等现象。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享乐的主义、拜金主义和提前消费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思潮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优秀文化,另外国民的思想存在极大的跳跃性,民风非常的浮躁。对于书法学习来说,有一部分的成人学习者,真正的沉下心来进行主动的学习。另外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之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生活质量和生活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一点导致艺术的商品化特征尤为明显,使得许多急功近利和躁动不安的元素与现有的艺术作品创作相结合,导致大部分的书法作品缺乏相应的内涵和人文基础,还有一部分的书法爱好者往往须有其表,难以意识到书法的内涵和精髓,无法保证个人书法创作的合理性,同时,在实践学习和创作时个人的心态出现了许多不稳定的现象,难以真正的排除一切的杂念。

\

 
         如果站在书法技能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现有的书法学习存在专业性缺失这一现象,我国许多的文化引领者和教育实践者必须要积极的意识到这一不足,充分的发挥教育示范作用和价值,通过明确书法育人价值的社会定位,以现有的书法表现形式为立足点和核心,积极的呈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我国书法的传承以及弘扬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的实现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 书法的当代育人价值

          相信很多对书法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书法对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培养个人良好的艺术情操意义重大,但是很多人在书法练习和学习时难以真正的沉下心来,因为与其他的艺术学习相比,书法需要耗费个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一点与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存在一定的冲突,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许多人十分注重生活节奏和生活效率的提升,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过于注重短期的利益,因此难以真正的了解书法的核心内涵,同时也无法掌握书法学习的精髓和技巧。之所以有很多的书法初学者需要在前期花费大量的时间,首先在于学习者难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深厚的艺术功力以及娴熟的笔墨技巧是掌握书法内涵的基础,如果无法做到这两点就难以提高个人的书法境界,同时书法艺术所涉及的内容和环节相对比较复杂,风度,气韵,神采和意境都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艺术表现魅力,只有真正的凭借高超的技巧和功力才能够充分的发挥书法的作用和价值,更好的表现这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书法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价值

         通过对书法创作和书法学习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可以看出,书法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存在严谨,端庄,通俗这些重要的特点,为了能够积极的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许多人在对整个外观和空间进行设计时会将中国书法融入其中,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比,书法的实用价值更高。

(二)书法是小学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时首先需要提高个人的书法技巧,积极的掌握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操作要求,以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为切入点,同时在落实素质教育时,我国许多学校也开始将老师个人的书法水平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鼓励老师积极的进行学习,了解书法的技巧和相关要求。其中楷书对小学老师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尤为重要,楷书是老师的专业书写字体,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在落实生字词书写教学任务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保障个人书写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能陶冶人的情操

        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互动时社会公众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的处理各种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之余能够静下心来积极的学习书法,那么就能够有效的陶冶个人的情操,克服外界的压力和不良影响,通过练习书法来调节紧张的氛围,这一点对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减轻个人的生活工作压力意义重大。

(四)书法可以锻炼笔力

       通过对书法艺术本身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力是书法重要的特征,不同的书体以及风格都必须要以较为充沛的笔力为重要的后盾,另外作为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效果,笔力对个人的艺术审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书法实践和学习时,除了需要积极的运用腕力积极掌握良好的创作技巧之外,还需要分析书法的深度,广度,厚度,了解用笔的节奏和握笔的姿势。如果站在更加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在书法练习时,学习者个人还需要了解不同字行之间的结构技巧,学习字形的架构要求,积极的表现不同的基本元素,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来真正的掌握书法的技巧和核心。

三 发挥书法当代育人价值的策略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书法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书法的当代艺人价值和作用,在教学实践和社会经济建设时,相关的教育实践者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手段。

       首先,在师范院校大力落实书法基本训练课。对于我国的师范类院校来说,在教学实践时必须要积极落实教师基本功,书法教学课程能够保证老师通过勤学苦练了解书法的内涵和精髓,掌握正确的书法技巧。另外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有效的克服个人的浮躁情绪,积极的打下良好的书法基础,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的社团实践活动,通过成立大学生书法艺术社团的形式来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展示个人的书法作品,积极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其次,提高中小学兼职书法教师的书法专业水平。学校需要注重对老师的定期培训,保障老师能够将书法学习与个人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真正的意识到个人在板书时所存在的不足,学校管理者和可以举办各种中小学书法比赛,开辟不同的书法展厅,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观察和展示,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和环境。

       最后,呼吁社会文化引导者的导向机制,保障社会各界都能够参与书法教学实践之中,真正的实现不同书法艺术形式的有效展现。

\

 
四 结语

        书法存在较为明显的当代育人作用和价值,社会各界需要真正的意识的书法的艺术魅力,通过不断的实践来突破传统书法教学和实践所存在的不足,为我国书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业鑫,梁健惠.书法的当代育人价值分析及实现路径探究[J].美术学报,2017(3):108-113.
[2]于甜.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9-112.
[3]葛复昌.高等书法教育三种路径的优化与提升——从“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谈起[J].书法,2016(12):55-57.
[4]宋彩霞.论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其高校育人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