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侗族完成历史、生产和社会习俗记录和传播的主要方式是侗歌,侗歌属于侗族文化之中具备较强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其不仅具备交流作用,也具备教育作用,完成对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1]。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侗歌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为了保护这一文化符号,当地开始将侗歌引入现代学校之中,借助现代方式进行教学。本文针对侗族聚居区域之中学校侗歌教学的方式、内容以及教学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侗歌文化上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侗族社区;侗歌;侗歌教学;价值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王莎莎.侗族社区内两种侗歌教学的价值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20):183-184.
侗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其包含有侗族文化传统和侗族传统习俗[2]。在侗族社区之中,侗歌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传统侗歌教学和学校侗歌教学,传统侗歌教学是侗族人民所采取的一种传统教学方式,是社区内部的教学[3]。学校侗歌教学则是将侗歌作为教材内容,采取现代学校班级教学制度完成教学过程。两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均是实现侗族文化的传承,是当地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
一传统侗歌教学
在侗族社区的传统侗歌教学之中,侗族人员会按照传统习俗,根据下一代的性别和年龄来进行不同阶段的侗歌教学,其教学内容存在差异,这是侗族传统的侗歌教学方式。在侗歌的教学中,教学人员被称作歌师,这些人对于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文学、深化、历史、社会知识以及人物实际等有着很深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歌谣传唱的方式对侗族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实现侗族历史文化的传承。
(一)歌师的素质
歌师要想高质量的完成侗歌的教学和侗族文化的传承,自身应当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以获得侗族人员对其教学和歌唱能力的认可。歌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歌唱和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当对当地侗族社区之中的文化以及习俗有充分的认识,其品德应当获得人民的认可。为了保证对侗歌内容的全面了解,歌师应当有较好的记忆力,保证自身对侗歌曲调、内容以及演唱方式的了解。除了记忆传统侗歌内容之外,歌师一般还会根据社会现实以及教学和传唱的需求进行歌曲的创作,这是一个具备较高教学能力歌师的个人能力需求。歌师的船歌过程一般是以血亲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传授和教学,其在侗族之中属于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的指导和教学人员。
(二)传统侗歌教学的组织形式
1.歌班的组织原则。侗族进行传统侗歌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歌班,在不同的侗族社区中的歌班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歌班的组成一般需要遵守如下的几方面原则:首先,歌班一般是在同一个社区中进行组合,其次,歌班一般是根据性别进行分类,在社区中存在男性歌班和女性歌班。再次,歌班一般是按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班,在歌班内部,歌师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进行领唱、高音等分工。最后,歌班的组成一般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歌班人员不能随意加入别的歌班。
2.歌班的主要活动。在侗族的传统侗歌教学中,歌班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学歌、练歌和对歌单个部分。在侗歌教学中,歌班的作用不仅是用于进行侗歌的教学和联系,其也是作为侗族社区之中一个互助性质的组织而存在的。歌班的成员在学习之余会在农忙时节进行配合和互助,在共同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学,实现了文化的社会化传播,也完成了侗族社会中个体教育过程。
(三)传统侗歌教学内容的价值
从教学意义上进行分析,侗歌教学除了作为文化传承媒介受到人们重视之外,其在教学中的内容也直接指导侗族人民的生活。在当前的侗歌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生产常识教育、生活常识教育、传统习俗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侗族人员的生产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生产常识教育中,侗歌教学主要是对生产中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教学。侗族社区一般分布在山区的河谷区域,在生产中以水稻的种植作为主要的农业项目,在种植之余也会进行农牧业。在侗歌的教学过程中,侗族人民将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经验作为了侗歌的内容之一,这些歌曲是侗族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直接指导着侗族人民的农业的畜牧业的生产过程。
在生活社会常识的教学中,侗歌主要是对侗族生活和社会中的常识加入了侗歌的歌词之中,通过侗歌教学,侗族人民可以更快的了解自身族群的生活习俗,加快受到社会认可的速度。侗歌之中还会对侗族人民生活中的社会习俗进行记录,侗族的主要生产形式是农业生产,因此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儿童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也需要参与到农业生产之中,侗歌对这些风俗习惯进行了记录,通过侗歌教学过程中,当地的人民对于社会习俗以及当地的文化美德有了更深的认识[4]。侗族的历史文化具备较强的独特性,在侗族的历史之中,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故事都借助侗歌的形式进行传承,在不断的传承和积累的过程中,侗族的民族文化不断完善。侗歌就对于侗族的民族文化进行了记录,对于侗族历史上的起源以及神话故事进行了传承和教育,是实现侗族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学校侗歌教学
(一)学校侗歌教学的背景
随着当前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侗族社区开始受到现代化的影响。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侗歌的传承土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侗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其面临着传承中断的严峻问题。当前在许多侗族社区之中,许多年轻人不再进行侗歌的学习,由于外界市场和经济的影响和吸引,侗族社区中的青年数量不断减少,给侗歌的传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除此之外,由于现代化的普及,。侗族家庭之中电视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外来文化的加入使得侗族本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上述的几种问题使得侗歌的教学和传承过程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侗族的传统文化,确保侗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顺利传承,在许多侗族社区的校园中引入了侗歌教学,当前侗歌教学在学校中也采取阶梯教学模式,有效的保证了侗歌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
(二)学校侗歌教学的实施
在侗族社区学校的侗歌教学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国家所编写的音乐教材,其中包含有传统的侗族歌曲,教学难度和内容适合在小学、初中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进行使用。在学校的侗歌课程的安排上,侗歌课程也是按照国家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之内来完成的,符合当前国家在小学和初中教学中的规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按照音乐教材,并根据侗族社区中的不同情况来设计合适的侗歌教学内容。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尽管由于教材的加入使得侗歌教学的内容以及曲调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学校教学中侗歌课程的加入,侗族社区中的文化传承得到了保护,实现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具备较强的社会价值。在侗歌的学校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教育,重视对侗族民族文化的教学和传承。侗族作为一个具备较长发展历史的民族,侗歌对于本民族在生产和发展中的知识和文化体系进行了记录,是保证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团结性和凝聚力的重要力量,显示了我国文化上的多样性,反应了在现代建设中侗族社区的知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侗歌课程中偏重于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借助侗歌教学,学生可以对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学习,寻找适合于使用本土文化的方式。学校侗歌教学在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身文化的价值,凸显了侗族文化的特色。
(三)学校侗歌教学的教学
侗歌课程在当前侗族社区学校中的设立得到了社区中家长的支持,这一课程实现了对侗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侗族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前侗歌在学校教育中的加入的主要目的是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结合,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同时提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促进当地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在现代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培养和保存是不可却倒的部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推进侗族社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学中引入侗歌教学可以保证侗族社区中侗歌的完整传承,实现对民族精神和自豪感的培养[5]。
侗歌是传统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传播和保存方式。当前在侗族社区中侗歌教学可以分为传统教学方式和学校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方式具备各自的优点,在教学中,社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大卫.福特曼.龚建华译.民族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侗族简史编写组.侗族简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3]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4]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冯祖贻等.侗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