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6 14:33: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突出且缺乏重视,严重地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基于人力资源视角,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建立了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型,分别将招聘管理和绩效管理作为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加入反馈机制,持续改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随后,根据该模型主要从社团的招聘管理和绩效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贾义伍,等.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8):208-209,213.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爱好和成长需要,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自发组成,并按照一定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1]。高校学生社团是活跃校园文化、增长学生才能才干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人数也迅速增加[2],有47.4%的大学生选择加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社团。但是,有研究显示对社团表示非常满意的大学生仅占全体参加社团学生的14.6%[3],高校学生社团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4]。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关乎到大学生能否更好地成长成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也相对滞后。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队伍的发展逐步呈现出数量增长快、涉及面广、个体规模大等特点[5],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截至2018年5月,西南石油大学已注册的学生社团将近120个,大致可分为公益服务类、体育竞技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和创业实践类等五大类社团组织形式。

        高校学生社团为大学生锻炼自我、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平台[6]。但是,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学生社团的招聘管理和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招聘管理问题方面

        (1)社团招聘工作针对性差。一方面,各学生社团为了在新生入学之际,抢先获取优秀的新生资源,往往采取“先数量后质量”的方法进行“扫楼”或“海选”,然后从众多的报名学生中筛选出少数符合要求的人员,这样做不仅增大了招聘工作量,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前来应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数量优先方式招聘进来的社员,有很大一部分在其进入社团不久便发现当初所竞聘的岗位并不符合自身期望,心理上产生的落差不仅影响了新社员工作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团干部的管理工作,甚至会导致社员中途退社。

         (2)招聘选拔工作规范性差。现在很多社团的选拔工作仅限于面试,而面试环节又多流于形式,方式过于陈旧,而且评委的个人主观性成分过多,导致面试效果不理想,不符合社团长期发展要求;同学们还普遍反映社团招聘存在通知不及时的情况,面试过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收到任何通知,最后通过打听才知道面试结果只通知面试通过的学生,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应聘者错失其他社团的应聘机会,还会对应聘者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不利于社团形象的树立。

          (3)干部选拔工作公平性差。学生社团中普遍存在着人情关系、裙带关系甚至拉帮结派,从而无法做到按职位需求公开甄选适岗人才。以社团联合会为例,社团干部有主席团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的干事成员,其中干部一般通过社团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候选人的选择往往受到指导教师和高年级社团干部的过多干扰。而且,社团干部的选拔途径比较单一,影响了社团干部的整体质量以及整个社团的长远发展。因此,候选人确定方式的不规范,导致干部的选拔缺乏公平性和公开性,打击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团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优秀人才的吸纳。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绩效管理问题方面

       (1)社团部门间的凝聚力不强。虽然各个社团有专门的职能部门,但在实际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的现象,甚至导致多头领导情况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活动举办取得好成绩时,各参与部门便都邀功请赏,反之活动遇到问题时,又都相互推脱责任,极大地影响了社团的办事效率。

        (2)社团干部考核制度不健全。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中,社团干部考核工作往往是根据指导教师的评价和干部们的印象去评定,缺乏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制度,使得社团干部的管理工作缺乏程序性和公平性,对社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有一定的打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干部考核制度不健全,评价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仅参照学生的学分绩点,而对社团干部在社团管理工作中所做出的成绩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3)社团绩效制度执行力度差。即使有制定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如果不能够严格地执行,制度的作用也将无法发挥出来,久而久之,考核制度将变成一纸空文,对社员的约束力会慢慢弱化,组织机构也将逐渐涣散。此外,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等社团管理机构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仅停留在协助和参与各社团的日常活动,对各社团的经费进行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缺乏对各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未能对各社团的工作开展起到很好的管理与监督作用[7]。

二研究思路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为了更为全面地识别和解决问题,本文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将社团招聘管理和绩效管理分别作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型。首先,根据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主要问题和流程,从源头(招聘管理)上识别并从关键环节(绩效管理)解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招聘管理和绩效管理之间引入反馈机制,在对绩效管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下一年的招聘计划,进一步优化招聘管理;最后,形成长期滚动计划,持续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社团的长远发展。
\

三 高校学生社团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招聘管理对策方面


        (1)招聘前进行有效宣传,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社团需抓住有利时机,在新生入学初期充分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纳新讲座、社团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让新生对该社团有初步了解,在增强招聘针对性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该社团的知名度;根据社团各部门提出的招聘需求,按照合适的比例确定招聘人数,制定和审批招募计划、方案,做好招聘的基础准备工作;负责绩效考核的社团干部应全程参与招聘计划、方案的制定工作,并在评估阶段结合社团绩效考核反馈结果对招聘计划和策略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以增强下次招聘甄选的针对性,适应社团的长期发展规划。

        (2)严格规范甄选环节,做好招聘后续调整工作。将招聘管理分为策划阶段、招募阶段、甄选阶段、录用阶段、评估阶段5个阶段执行。在甄选环节,应聘人员应规范填写个人简历、入社申请表和入社调查问卷等文档资料;负责招聘的社团干部可根据新成员招募管理办法对简历和问卷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学生方能参加面试;社员入社第一个月实行岗位流动制,让新社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参加部门交流、交换活动,熟悉各部门的主要职责以及特色,更好地了解当前的部门和岗位是否适合自己,以便于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3)公开干部选拔流程,接受全体社员监督。学生社团的干部选拔工作应严格遵守社团规章制度,根据任人唯贤、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干部选拔流程和拟聘用人员名单等重要信息需通过社团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官方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整个干部选拔过程需接受全体社团成员和指导教师的监督,认真处理师生的反馈意见,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做好相关情况的调查与核实工作,及时化解学生之间因干部竞选产生的矛盾,做好相关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绩效管理对策方面

        (1)明确职能部门分工,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以提高效率为原则,精简社团部门机构,合并职能重叠的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优化绩效考核流程;定期举办内部活动,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勤交流,多沟通。比如举办集体生日会、素质拓展、知识技能大赛以及优秀部门评比等活动,强化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社团成员之间友谊的形成与加深,提高社团凝聚力。

         (2)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提高社团干部胜任力。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一个层次需求的满足会引致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不同人的需求层次因个人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在对社团干部的考核和激励上应重点关注社团干部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其优点长处调动社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岗位胜任力;此外,有必要对社团干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严格执行考评制度,并对考评不合格者进行及时调整和纠正。

        (3)提高制度执行力度,切实发挥社联监督作用。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尽量优化计算方法,提高可操作性,降低制度执行成本;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于不遵守制度的部门和社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对于表现较好的部门和社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优先保证下一年度的招聘需求;切实发挥学校社团联合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在协助完善各社团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社团联合会应尽量建立并使用统一的社团信息管理平台,采用“互联网+社团”等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帆,李朝阳,许庆豫.高校学生社团的学生评价与影响因素[J].教育研究,2015(12):43-51.
[2]李丁.共青团组织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与治理的历程研究[J].青年研究,2017(5):1-16.
[3]乔祖琴.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社团满意度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67-69.
[4]詹捷慧.情境领导理论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困境及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6(13):53-55.
[5]王运东,刘桂宇.社会管理理念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9):102-105.
[6]林青,杨丽娜,曹宇.略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23):42-44.
[7]陈莉.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合法性机制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4):55-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