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升自身的科研学术水平,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尤其对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中国教育背景下,明确科研压力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述高校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如何把控高强度压力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在校研究生;压力;研究生教育;科学道德;学风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张君,等.浅析压力对研究生教育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6(17):194-196.
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on the Scientific Morality and Style of Stud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ZHANG Jun,WANG Cui-zhe,LI Wei
(Shihez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ihezi Xinjia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goal of“building a world-class universi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lso taken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ic level.The press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increasing,especially for graduate students.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educatio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ess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morality and style of study in graduat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s of how to control the scientific morality and style of study of 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pressure of high intensity in college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
Key words:College teachers;Graduate student;Pressure;Postgraduate education;Scientific morality;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但在勇闯科研顶峰的旅途中,高强度的压力下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冲击是未知的,作为高校教师和在校研究生针对这个问题该如何去把控?本人针对以上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压力与压力调适
(一)高校大学生压力的来源及原因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普遍增高,发病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而导致的问题也表现得比较突出[1]。国内学者对研究生目前存在的压力有多项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5种,分别是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婚恋压力[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衡量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大批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正在走出校园、奔向社会。然而,还有一些大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仍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更有些学生,失去人生动力,丧失奋斗目标,甚至出现心灵扭曲的状态[1]。因此,密切关注当代研究生压力状况及心理状态是必须的。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研究生压力状况的关系
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同时,给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金晓凤等[4]利用了心理压力源量表对450名在校医学类研究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就业是医学类研究生面临最大的压力。禹玉兰等[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方面的压力。因此,医学生在这种职业社会需求下,必须追求着更高学历,然而某些专业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就业压力。例如,基础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显得不容乐观,尤其是生理学和病原生物学等专业就业相对困难,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者无奈改行从事与医学无关的其他行业[6],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了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因此,医疗模式的转变导致了社会对高学历全方面发展的医务工作者的需求,形成了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而促进研究生压力的形成。
(三)应对压力的策略——阳光心态与压力调适
大学生处于青年成长的高峰期,他们情绪丰富,热情但容易冲动、创造性强但自控力弱[7]。在研究生期间实验失败,学业不顺,就业择业等问题出现往往会导致压力的发生。由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导师的就业信息获取与在校学生相比较为灵敏,以及对择业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医学类研究生的就业能够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一定要强化导师责任,尽可能引导研究生选择正确的择业方向以及帮助研究生实现更好的就业[6]。此外,研究生应该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达到谋求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的目标,最终为后期职业生涯的发展制定方向,实现个人价值。
研究生入学后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须的。以思想教育课程为平台,专家讲座与学生座谈相结合[1]。加强学生与导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实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与所面临的问题。此外,学校应该加强心理教育,促进研究生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正面向上的方面。对研究生进行了阳光心态教育之后会促使研究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此保证研究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保障研究生教育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一)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全面评价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最高端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大力推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8]。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保障科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推进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研究生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选拔的重要方式。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不断增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是推进人才强国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工作、亦是培养德才俱佳的合格研究生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生专业教育与德行教育中必须加强并长期坚持的。只有把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置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总体布局中的核心地位,才能有效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长效发展[9]。
(二)研究生学术研究中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学术界存在的“在科研工作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风气,就直接导致了科研道德的缺失和科研伦理的违背。学术研究中的诚信缺失具体表现为:日常考试舞弊、抄袭剽窃,科研成果一稿多投、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和科学道德缺失行为。而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和学风道德问题尤为严重。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社会上学术风气浮躁,功利主义严重的影响。二是高校的研究生学术奖惩、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研究生导师和学校对科学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三是研究生自身缺乏科学精神,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缺乏自律意识。综合以上分析,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学术诚信和科学道德教育,净化科研环境,引导研究生远离学术不端行为[10]。
(三) 推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以科学精神规范科研,以传统道德引导学术创新
结合当前研究生培养教育目标,我认为应该继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科研规范,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以及学术平等等科学制度。从制度上营造出一种公开、包容、透明的学术风气。具体应该力求做到:一是严谨求学,诚实做人。尊重科学事实,坚守学术道德,自觉维护学术声誉。二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等违反学术规范与科学道德的行为。三是以行之有效的学术活动践行科学道德,用实际行动形成健康向上、学风严谨的学习氛围。四是探究真理,追求卓越。在探索科学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论知识。
三 压力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一)压力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影响
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所面对的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将会对研究生教育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近些年来在不乏有各种学术造假事件被报道,而这种违背科学伦理和道德的行为往往与各种压力紧密相关。根据韩长尚[11]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学风建设中存在多种问题,如学习目的功利化、学术道德失范、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问题。根据以上对压力来源的分析和各种被报道的学术造假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相关一系列问题均可能被压力加速发生。
(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合理调适压力,保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1.加强研究生的思想信念及专业认同教育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保障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的基石。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坚持对研究生这一群体进行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杜绝研究生出现理想信念薄弱的情况出现,只有研究生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自觉追求良好的学习风气,更会坚守科学伦理及科学道德。此外,应加强研究生的个人荣辱意识的教育以及增强集体荣誉感,这一系列举措均提升研究生的个人情怀,尤其是针对医学类研究生,对人文情怀的教育必须是贯穿于整个研究生教育,这样将有利于校正研究生存在的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
2.增加研究生的择业和就业教育,合理调适压力根据禹玉兰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面对的主要压力是就业压力,因此,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期间必须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择业和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就业教育促使研究生清晰自身规划,并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一系列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方向。这样将会使研究生主动将就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促使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转化为饱满的学习动力,保证研究生学习具有正确的方向。此外,恰如其分的就业教育可以使高校研究生提早清晰的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提早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自身所处就业环境中的劣势与长处,引导研究生形成了正确的择业方向与就业观念,缓解严峻就业形势对研究生产生的就业压力。这一举同样可以切实有效的保障研究生教育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总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在研究生面临各种压力时也必须得以保障,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能够促进研究生更好的择业与就业,缓解研究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高阳,马宁.当代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5(01):79-80.
[2]唐海波,郭锋.研究生压力与压力管理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0):859-861.
[3]王丽玲,罗国平.学习心理知识,加速医学模式的转变[J].北京军区医药.2001
[4]金晓凤,苏丹,陈莉,等.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02):76-77.
[5]禹玉兰,郑希付.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3):99-103.
[6]周谊芬.当前医学研究生就业现状探究[J].文教资料,2016(06):120-121.
[7]杨瑾.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04):68-71.
[8]曹国永.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1):9-11.
[9]胡海峰.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视域下高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20(05):94-97.
[10]严明,王鹏宇,宁正法,等.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形式探索[J].唯实(现代管理),2018(01):47-49.
[11]韩长尚.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0.
[12]焉丽平.独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风建设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2):170-171.
[13]赵丹钰.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19-2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