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国家对技术性、实践性人才的重视,职业院校呈现出显著发展机遇,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在素质教改全面到来之际,职教教师应该重视教育课程理念创新,树立全新的课程思想,促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实现深化改革。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职教教师课程理念创新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郑丽莎.浅谈职教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6(15):116-118.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与主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职业院校作为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职教教师的教育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进程。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职教教师,应重视教育理念创新与优化。立足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考虑,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从而为课程体系顺利实现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撑。
一 职业院校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教育领域,所呈现的教育效果,普遍来讲并不乐观[1]。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低下,知识储备不足,实践技能欠缺,专业素养薄弱,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所以会存在上述教育问题,归咎原因,主要在于职教教师在教育理念建设上,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导致课程体系设计,与学生素质培养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严重制约了学生学科知识、技能体系,以及专业素养的建设。据了解,教师在教育理念所呈现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对市场发展动向信息认知不清楚,导致课程内容设计比较片面。其次,对学生学习体验以及个性发展需求考虑不周全,导致课程体系设计不够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忽略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学习习惯培养,导致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功能受到明显制约。
(一)学生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大多数职教学生而言既然作为基本门槛的学历已经难以傍身,自然在实践中就不可能一步到位,获得较为理想的职业能力。对于实践能力的问题,首先是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常因所处环境的影响,对于学习不够重视,在学习中没有有意识的做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对于学习不够重视,造成知识能力不足,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造成发展失衡,在学习结束后仍旧一无所获,这也暴露出教育的弱点。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出在学生身上,同时也源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良莠不齐,有些教师甚至会对学生进行错误的引导,一旦学生形成固化的思维,就很难摆正态度,改正错误,这也是造成学生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对于知识的探索没有一丝好奇心和进取心,致使教学工作步履维艰,职业教育的意义也在很大程度上较低了。
(二)职教学生学习认知存在偏差
职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认清自己,包括自己的问题以及能力的所在,所以给学生带来很多的问题。认识自我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有些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也是心理造成的,有些比较轻微,体现在情绪上,而有些则比较严重,已经体现在了心理的发展上,对于自我的认识就是一个心理课题,也是学生获得不同发展,成就不同未来的关键所在。学生难以认清自己,也就不知道自己欠缺的地方,盲目自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又显得不堪一击。对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始终强调全面的意义,这种全面既是知识上的也是能力上的,这种自我认知与控制能力,会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发展会让学生获得更新的收获,而这样的学生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二 职教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创新分析
(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向社会上,输送更多的实践性人才,满足市场上的人才储备需求。因此,职教教师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重视市场环境因素考虑[2]。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转变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保证职业院校所设计的课程体系,与当下市场环境下,人才培养需求更加贴近。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发展性。
(二)树立素质课程理念
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人才素质要求有了全新转变,尤其是在素质建设方面,社会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行业领域实现创新性、持续性发展。因此,职教教师需要树立素质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在课程体系中,教师不仅要涉及基础专业课程,更要增设、数学等重要的文化课程,以及思想政治等德育教育课程。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为其更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发展需求奠定素质基础。
(三)树立生本课程理念
素质教育主张以学生为核心,要求教师要树立生本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因此,职教教师在课程教育体系规划设计方面,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传统教育环境下对课程形态的思想认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生本理念的思想的支撑下,对课程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首先,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全面考虑学生主观学习需求,合理引进课外资源,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体验,优化课程教育环境。
(四)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
作为新时期职教教师,必须重视探究性教学思想的树立与明确。在当下社会环境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创新性、创造性人才培养为主导。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学领域,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对其今后素质建设以及职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实现学生探究能力有效培养。
(五)树立终身学习课程理念
作为职教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理念创新时,应重视终身学习理念有效渗透[3]。首先,作为教师,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丰富,以及专业技能的创新,从而保证自身专业教学水平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利用现代化设备,对专业知识进行自主搜集,通过总结与积累,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提高实践技能,从而保证职业院校课程教育更加规范、合理。
三 职教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创新具体实施路径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实践教育的基地,同时对于时代的进步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实践应用能力也成为衡量当今社会综合水平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以知识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全局的高度上引领职教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根据市场变化,优化课程资源
在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职教教师需要对课程资源、内容进行有效丰富和创新。为了保证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发展环境下的人才素质要求相一致,教师需要深入调查并了解市场环境,掌握市场发展方向,以及人才专业素质定位。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搜集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职教教师可以与相关企业专业人才进行沟通,通过校企合作,完成课程内容体系有效构建,保证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计更加科学。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素质建设
在职业院校教学领域,不同学生个体课程学习以及素质建设需求存在较大不同[4]。作为职教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分层设计教学方案,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首先,教师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在重视专业课程规范设计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课程、德育课程的有效设计,从而保证学生所具有的个体素质更加全面。同时,教师需要掌握课程教学艺术,根据学生个体需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避免出现市场高速发展而出现部分领域人才短缺现象。
(三)关注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学习体验
职教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设计与实施时,应重视生本理念的有效贯彻,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需求,以及学习体验需求,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创新。首先,在教育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适当的引进的生活案例、专业故事等,从而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建立起兴趣。同时,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立足于职业院校学生体验需求考虑,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小组互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趣味、生动的课程教学环境,从而增强学生课程学习体验,全面提高课程学习效果[5]。
(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为了实现探究新教学理念的贯彻与执行,职教教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模块的重视和优化。根据新时期社会环境对学生实践技能所提出的全新要求,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实践课程教学体系。首先,职教教师需要健全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实践操作,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教师还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有效联系,利用企业资源,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与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职教教师为了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专业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市场环境变化的速度有多显著。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更新、技能更新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根据自身兴趣需求,有目的地搜集和整理专业知识、学习资源,并进行整合、分析,从而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状况下,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业务过硬的人才,同时也是丰富多元发展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足够尊重学生的发展,尤其对于不同学生要方法得当,去倾听学生的需要,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满足学生的意愿,让职业教育不仅成为满足学生发展的园地,同时也是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道场,充分开掘自身的能力,用更多地努力与完善自身的不足[6]。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对于教学的评价也变得时新起来,教师的教学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社会化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教学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学习中找到不同的人生真谛,这也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教育与个性化的发展,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7]。
(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环境的营造,以及实践性的知识训练。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我们要重视氛围的营造,这种氛围既体现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课堂之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并模拟相应的场景,加强学生的训练,这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在教学中能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强化学习的效果[8]。而在课下,教师更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采用团体学习的模式,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尤其是针对相应的课题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教师在此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将课上与课下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衔接。
(八)利用电子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职业教育突飞猛进,在多媒体应用发展的今天,课堂上或多或少的都会使用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性教学[9]。在职业教育实践当中,我们已经充分的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给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借助电子课堂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学生在心智水平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兴趣始终是激发其学习动力的有效出发点,所以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展现形式来提高对于实践知识的应用和掌握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使用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探索电子课堂模式,实现综合教学效果的优化与提升[10]。
四 结语
综上,在职业院校教育领域,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课程教育质量存在紧密的联系。作为职校教师,在素质改革教育大环境下,应该重视教育理念的优化和创新。立足于当下国家对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考虑,树立多元化、创新性教育理念。并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思想支撑下,进行课程体系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全能型、技术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欧小军.“卓越教师计划”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理念的三大转变[J].惠州学院学报,2017,37(05):89-92+102.
[2]涂三广.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条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02):99-106.
[3]胡航,庞明俊,任雪浩.我国职业技术教师教育政策百年变迁与启示[J].职教论坛,2014(17):4-9.
[4]谢莉花,鄂甜.职教教师教育职业业技术类课程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0):59-63.
[5] 左彦鹏.我国近代职教教师教育思想探究[J].职教通讯,2018(15):12-17.
[6]余小娟.卓越职教教师的培养理念及其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9):41-45.
[7]孙艳,徐继红,曾学慧.基于TAFE理念的高职实训课程评估体系的创新探索[J].职教论坛,2011(33):77-79.
[8]徐宏伟.“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师角色转型研究[J].职教论坛,2017(18).
[9]王斌,钟庆文.高职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有效性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3):47-51.
[10]涂三广.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条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2):99-1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