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当前中职教师困境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5 16:55: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良好的教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的关键因素,中职教师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他们的观念、知识、技能和心态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教学的根本。作为一线中职教师,伴随着生源减少、学生素质下降、学校生存困难等重重压力,生存状态堪忧,极易产生疲劳感,逐渐丧失工作热情和成就感,丧失对学生爱心和耐心。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人的心理及生理,也会对整个中职教育事业产生消极的后果。

关键词:中职教师;生存现状

本文引用格式:钟莉.浅谈当前中职教师困境[J].教育现代化,2019,6(19):195-197.

         中职教师是实用技能的传授者,他们不仅要授予学生生存的根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使学生顺利从学校过过渡到企业。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出色的职业人才。

        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学校)有教职工计100万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多万人。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在一般人看来,普教老师压力大,有升学的指标,中职老师没有这方面的压力,所以中职教师很轻松。笔者正是一名中职学校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及学生管理一线,深感中职教师的生存压力巨大。本文尝试就这一问题,做简要的分析。

一 压力来源

(一)沉重的招生任务


         每年的夏天,当普教老师享受暑假的悠闲时光,或是利用这一时期给自己“充电”、“加油”时,就是中职校老师“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时候。招生是所有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我校从2000年起就实施全员招生,学校上下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无论是后勤还是教务人员都要参与招生工作。并且学校将招生成绩与教师的各方面相关联。一到暑假,“招生”就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中职教师的心头,人人自危,见面打招呼的话题都是“任务完成了没有”。职校老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春蚕”、“园丁”转而成为了学校的“促销员”,这种身份的转换与教师对自我的传统身份认知相抵触,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

 
          目前职校招生主要靠老师们提前到各县区与当地的初中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哪些学生平时分数不甚理想,哪些学生有读中职的意愿。再有针对性地走村串户,直接上门和学生、家长做面对面的工作,充分宣讲本校的优势,让他们选择到本校就读。然而,“普高热,中职冷”的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变,很多家长宁愿花钱给低分的孩子交巨额调节费,也不读免费的中职,学校招生压力可想而知。

(二)保姆式的学生管理

         中职招生取消了分数线的限制,进校的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较弱,而且在组织性、纪律性方面也较差。中职学生多为住校生,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稳定,每天早上,班主任老师要到寝室督促学生起床,然后到本班所属清洁区督查卫生完成情况;课间陪同学生出操,或抽查学生到班,有否迟到、旷课现象;中午按学管值班要求轮流巡查校园;晚上到寝室查寝,落实学生是否按规定就寝,有无夜不归宿等情况,每天工作远远超过10小时,付出很多。此外,一旦学生出现矛盾纠纷、打架斗殴或者突发疾病,无论什么时间,班主任老师就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班主任们曾笑言自己就像消防队员一样,时时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救火”。时时担心自己的学生出状况,尤其是人身安全问题。这种保姆式的管理方式让很多班主任深感精疲力尽。

(三)高强度的教学工作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往往会因为高强度的工作量而感到压力巨大。虽然职业学校不会面对升学的压力,但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会相对大很多,并且由于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较多,有很多教师需要身兼数职,每天还要花费很多时间用在学生的管理问题上,造成教师工作量的大幅增加,导致教师的压力很大。一名教师要担任多门学科教学,备课任务和作业批改量较为繁重。此外,还要面对各种学习、考试和工作任务,日常教案的抽查、继续教育培训、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比赛、论文写作等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双师型”要求。这些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他们既是多门专业课的把关教师,每天要上4-5节课,又是专业操作指导教师,同时还是某个班的班主任,有的还要兼教研组长、学管干事或实训管理干事等等。他们往往承担着学校各种形式活动或检查,忙碌和疲惫可想而知。

(四)良莠不齐的学生素质

       少数中职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对职业学校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学校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技术特长和组织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因为基础太差,根本无心向学,只想混文凭或者混日子。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长将孩子送入职校读书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有个地方管,从而保证孩子不出事,不至于到社会上“漂着”。至于学习成绩、考勤操行根本没有要求。还有的家长直接说:“我就是管不了,才送到学校来”,学生素质可想而知。所以,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习热情,不遵守课堂纪律,睡觉、讲话、看小说、玩手机现象屡见不鲜。如教师对其进行严厉的约束和管教,有的学生就会以“我不读了”、“退学”威胁教师,为确保生源不流失,控制本班学生的流失率(也是学校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依据之一),教师不得费尽口舌留住那些有退学意愿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不想学”直接导致了教师的“不想教”,学生对学习没兴趣给中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甚至是强烈的挫败感。当教师在讲台上讲得“肝肠寸断”,底下却一片东倒西歪时;当老师批改着潦草得如同天书的作业时,教育的成就感由何而来呢?

(五)较低的社会认同感

         在社会看来,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是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考不上高中所以只能选择中职学校。那么相对应的中职学校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相对比较薄弱。还有就是中职院校大多都是技工学校,现代社会对于技术工人比较轻视,认为其没什么技术含量,一般人都能学会,所以对于中职教师也不是很重视和尊重;在每年的各级优秀教师评选中,给定中职教师的名额也比较有限,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中职教师不被社会所认同和重视。由于中职教育与中学教育的不同,中学教育主要以考试笔试成绩为主,而中职教育主要在于对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考试成绩只是一部分,这种综合素质的显现会有滞后性,不会像中学教育那样直接体现出来,需要一段时间,甚至工作多年以后才能得以体现,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成果显现出来,这使得中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成就感极低。

(六)不稳定的自身发展

        我国虽然对于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但实际上,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高。由于职业学校的门槛较低,所以无论是学生综合素质还是师资力量方面都比较差一些,这也是职业学校社会地位低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各大学校都在扩大招生,大多数学生及家长不是万不得已都会选择其他高校,这也就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减少,许多学校不得不面临关闭。使得职业学校教师,总觉得前路缥缈不定,为自己、为学校、为职业教育忧心忡忡。一些年轻教师担心自己的前途,从而产生了离开学校的想法。另外,进修与继续教育的机会的缺乏、职称评聘困难、教师编制遥遥无望等问题,都给职业学校的教师带来压力。就如教师职称评聘问题,由于名额的限制性,教师专业技术的晋级出现了粥少僧多的状况,特别是由中级职称进高级职称,一次次打分,一次次排队,一年年等待,多是无望而归。另外,职业学校的教师待遇方面一直没有太多的改善,与其他行业院校相比差了很多。虽然职业学校的教师挂着教师的头衔但实际上工资待遇往往不如其他行业的待遇高,有些教师也开始不甘清贫,牢骚满腹,产生倦怠。

\

 
二 缓解办法

       中职教师目前的生存现状,导致了他们一些心理“垃圾”,如:烦躁、忧郁、自卑、气馁、冷漠等。造成他们难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自我调适能力差,容易将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或学生管理中,出现不当的教育行为。解决中职教育中的问题,改善中职教师生存现状,缓解其心理压力,可从两方面着手考虑:

(一)社会和学校层面

       (1)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鼓励,将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一视同仁,一起来抓,不应因其不受重视而分级对待。应当多增加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并增强职业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另一方面,还应该多多安抚中职教师的情绪,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以及提高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使中职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地方对于中职院校财政拨款问题也要积极解决。

      (2)中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支持。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给与其正确的指导,对于报考高中无望的学生可以向其家长宣传职业院校的好处及发展前景,有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孩子才能够不因自己成绩差而选择中职院校而产生自卑感,同时通过宣传中职院校的发展前景和好处也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职院校,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

        (3)中职院校的校长及管理人员应该对教师的方方面面重视和关注起来。这些实施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应该对于教师的付出和努力给与肯定和赞扬。中职教师的成就不是像普通高中教师是通过升学率来体现的,他们的成就不会直接的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学校方面对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努力和认真程度及时给与评价,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努力教学的积极性;第二,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多多进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的院校,有些学科的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对于一些学科的缺失学校应该尽快为其补上;第三,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补,使教师之间能够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缓解工作压力和负担,增强教学技能和提升教学方法;第四,学校还应邀请心里健康教育专家对于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个人层面

         当有些问题我们无力解决时,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消除中职教师工作中的消极情绪。

(1)管理学生方面

          对于管理学生的问题上教师应该报以积极学习研究的态度来解决,将对学生的管理当做研究的课题,这样再遇到学生调皮捣蛋、不听话、惹事生非的时候不会因为管理不好而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对于工作产生厌烦和逃避,影响了教学和工作。若将管理学生当做研究课题,就会对其产生兴趣,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想办法攻克,收获成功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就会使教师增强自信心和提升管理能力。例如某学生在学校总是喜欢寻衅滋事,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在对其进行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奏效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其当做研究课题,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原因,解决问题。

(2)教师自身发展方面

        作为教师,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要想取得好成绩,得到学生、家长及学校的肯定就需要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这些都是需要教师通用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不断学习取得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有压力,往往是因为其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压力,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于所做的事情把握十足,即使有问题产生也会从容面对及时处理好。那么作为教师,想教好学生首先就应该武装自己,扎实专业知识和技术,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处理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没有压力。

(3)人际关系方面

         人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舒适的环境才能好好工作和学习。作为教师在学校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学校舒心的工作,教好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处理人际关系的强弱是个人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表现,适应能力强的人对于周围人际关系处理的就会相对教好,反之则不好。教师在学校可以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和探讨,不仅能够增强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同事也能够提升业务能力,在于学生的相处时可以适时改变身份,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是教师,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更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关系,有助于教学培养。在与领导沟通的时候,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有问题和想法可以适当提出,但不应该越级或者提出无理要求。

(4)职业声望方面

        中职教师应当对于自己所做的教育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合理的设定期望值,不应该盲目的对比,给自己太多是压力,想要让自己受到社会的尊重首先自己应该尊重自己。不卑不亢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受太多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中职教师的岗位属于教育工作者,我国对于教育十分重视,因此对于教师行业也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且教师的岗位比较稳定,没有太多的大风大浪,只要尽职尽责不会有太多危机。所以,中职教师应该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一行业。

        帮助中职教师的脱离目前的生存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要形成对教师的支持系统,学校管理者应当在提高办学效益和关心教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吴朝群.浅析中职教师如何提升自我,立足职教新环境[J].教育现代化,2017,4(44):114-115.
[2]殷炳元,魏玉海.新时期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16):32-33.
[3]钟燕平.新形势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9(01):154-155+178.
[4]唐飞艳.中职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5]李勋华,张志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来自对全国70位校长访谈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28-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464.html
本文标签: 中职教师 ,生存现状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