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生在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5 15:22: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过程难以把握、教学方式单一是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携性与移动终端优异的交互体验特点,本文构建了以研究生培养为中心、基于移动互联网上的在线教学模式并设计了相应的应用平台。该平台充分考虑到研究生培养特点,将碎片化知识教学过程化、场景化,满足了更为灵活的移动教学需要。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研究生教育;在线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代劲等.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生在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9):68-7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才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1],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进一步发展方向。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高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増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环节,肩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全面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与实现途径,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普及,极大的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不断优化完善,网络已经成为学习者获取教学资源、教与学相互沟通交流、相互促进的最主要资源获取方式。同时,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的实施不再局限于指定的时间、场所,教与学的个性化、知识组织的碎片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将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特性。

一当前研究生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体现高等教育水平重要的衡量指标。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研究生教学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更多的是需要对相应专业领域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借助最新信息化工具与手段,追踪学科前沿技术与科学研究问题。

        当前,教学内容的更新缓慢、教学过程难以把握、教学方式单一是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提升的首要问题。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依然以传统教材为主,缺乏对学科前沿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与行业实际发展状况严重脱节,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其次,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以教师讲授的被动式学习方式进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单一,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二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生在线教学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机结合,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8年3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3.2亿户,同比增长16.1%。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12.2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2.9%。3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29GB,比去年同期增长160%[3]。

\

 
        移动互联网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技术渠道,深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互联网业务。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基础的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全面突破,移动互联网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二)移动互联网在研究生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移动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


          移动互联网为研究生学习提供了最为便捷、最为深入的海量知识仓库。所有移动学习资源存储于云端服务器中,存储空间容量、数据分析及计算能力可以无限增加而无需考虑是否够用,极大降低了对服务器的硬件要求及使用成本。云端的巨大存储空间保证了资源的丰富性,足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资源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深度学习挖掘学习者学习习惯与掌握程度,个性化定制相应教学资源,学习者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体验。

2.移动学习资源的深度共享

          云计算技术为学习资源的创作与发布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平台,大数据数据分析与挖掘进一步促进了学习资源的深度应用。当前,学习资源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其相互间的共享问题已经不再具有技术障碍。海量教学资源均存储在云端,只要通信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即可根据需求随时进行学习或工作。此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业务的资费不断降低、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形态各异、功能完善的无线终端不断涌现,学习时间、地点等不再是阻碍优秀学习资源推广应用的瓶颈。学习者将平等地享有移动服务带来的美好体验,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享受云端提供的优质资源。

3.移动终端应用形式的不断完善

        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整合了丰富的网络接入方式与移动学习资源,其海量存储和计算机集群强大的处理能力将有效解决现存移动学习模式的不足,极大地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生在线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即时性、应用场景及数据内容的多样性特点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个性化推荐、位置定位服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视频技术等多种智能化数据解决方案通过移动互联网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极大调动了学习者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根据移动互联网特点,相应的研究生在线教学模式研究分阶段设计如下:

          (1)针对研究生教学特点,探索研究生教学场景模式。研究生教学更为着重独立科学研究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场景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根据培养环节还有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场景,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与学习形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结合研究生教学实际,形成适合研究生具体学习特点的多维教学场景,实现对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跟踪与质量控制(图1)。


\


        (2)建立研究生教学平台与相应的终端应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和服务,建设开放、有透明度的研究生教学平台,提供研究生能够随时进行课程学习、教学资源浏览、师生信息反馈等功能的在线学习系统;提供教师能进行研究生教学活动组织、过程监控、教学资源发布、数据分析统计等的移动教学辅助工具。

        整个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注册用户能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活动安排或学习。在此平台上,用户可以使用能运行浏览器的最简单终端设备(包括各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移动互联网设备等)和移动网络[5],就能进行全天候学习与信息交流,快捷的发布、管理、搜索、浏览各类课程学习资源,并且实现用户的各级各类数据可视化分析。


\

三移动互联网下研究生教学平台实践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教学系统由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移动通信网络、基于三层架构(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网络平台和云计算平台构成。

(一)移动学习客户端

        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用于呈现相应系统内容给用户,接收用户输入(语音、视频、文本、动作等)并进行结果展示(可视化输出,包括音视频、表格、图片等)。移动终端设备随着IT技术的发展,其范围不仅局限于计算机设备,已经扩大到智能手机、嵌入式或穿戴式移动设备等等,包括位置定位、信息处理、指纹扫描、身份证扫描、条码扫描、电子标签识别等丰富功能[6]。

(二)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平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教学平台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接收用户输入,经过云端分析处理后进行可视化展示。三层架构即三层体系结构,不是物理上的三层,而是在客户端和数据端之间增加组件层,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系统之间的“高内聚、低耦合”特点,增强系统复用性。三层架构即将应用系统的程序代码、数据及支撑软件全部集中在服务器端,客户端不必加载更多的系统支撑软件及应用程序,仅通过浏览器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信息[7]。整个平台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三个部分。

       (1)表示层即用户界面,用于接收用户输入并进行相应显示。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界面设计与传统WEB\WAP页面相比,具有更强的数据展现与交互体验能力。在界面设计时,需要认真分析用户行为与系统功能,尽量考虑用户的操作优化与内容的便捷展示。

        (2)业务逻辑层是针对具体功能的操作,通过对表示层传递的用户操作进行分析,形成对应的数据处理请求。业务逻辑层是平台的核心部分,将功能实现(业务流程与处理规则)、数据校验(合规性、完整性)、数据调度(读写访问)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资源重用性特点。整个平台在该层包括用户组件、资源组件、存储组件和交流组件。

        (3)数据库访问层接收来自业务逻辑层的数据处理请求,通过相应的接口程序接入云计算平台[8]。数据库访问层直接面对海量数据文件进行相应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数据操作。

(三)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是平台数据交互的基础,连接移动终端设备、WEB服务器\中间件、云计算平台及若干的网络安全设备、存储集群[9]。移动通信网络一般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公共网络,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业务资费的不断降低与网络访问速度的不断提升,为教学平台的应用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总结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大范围普及为规模化远程学习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作为高层次学习者的研究生,更应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携性与优异的交互体验特点,拓宽学习研究工作范围。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生在线教学平台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教学特点,将碎片化知识教学过程化、场景化,满足了更为灵活的移动教学的需要,创造了一种新的途径和学习方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师生即时应答信息交互也彻底改变了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接受教学的传统模式,更加适合研究生这一学习目标人群。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雷琼华.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浅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8(2):120-121.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8年3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J].通信企业管理,2018(5).
[3]朱祥.基于互联网新闻服务的移动端研究[D].2015.
[4]金利.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与思考[J].电子制作,2013(12x):98-98.
[5]袁正午,褚静静,邓思兵,等.移动终端定位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1):1-5.
[6]韩云.基于三层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0.
[7]庄科君,贺宝勋.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306-309.
[8]黄成云,左明章,荣先海.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4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