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西方国家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教学制度——现代学徒制[2]。这种培养模式一经推行,便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中,在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领域更是受到广大教师和管理者的认可。我国也通过引进这种先进的教学制度为来为学子们的学习和员工培训提供积极的帮助,推动教育的发展。这种模式既能帮助教师更便于讲解,也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在实践中将书本的知识融会贯通,是一种值得广泛推行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王庆红.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5):7-9.
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为“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参与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这种引进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模式,对促进就业、企业培育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之间互相协作,统筹安排,稳步推进试点工作,使这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教学领域,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1]。
一 现代学徒制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型人才越来越为企业所需要,借助现代学徒制能够为教学过程加入大量实践部分,可以更好的培养专业性人才。机电类专业比起其他专业更具有专业性和实际操作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现代学徒制的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恰好符合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更能发挥机电类专业人才的专业优势。
(一)机电类专业人才的特殊性要求
机电类专业作为当今的热门专业,这类专业人才为众多企业所缺失,兼具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而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课本专业理论的同时,可以亲手接触到事物本身,将所学的知识延伸到现实中去。通过自己双手的实践,可以更容易的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部分,也能及时提出疑惑,升华理论知识。将所学的应用到实践中,可以融会贯通,帮助自身牢记每一个特定的操作步骤[2]。特殊专业需要特殊的传授方式,利用现代学徒制来培养机电类专业人才,能更好的培育出专业的人才,使教育目标更易于实现。
(二)教学实践一体化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对学生而言,这相当于边学边就业,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技能,为实践而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而实践是为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牢牢记住。学生们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参与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实践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从无尽又枯燥的书本知识中间歇性的脱离出来,赋予了学习过程极大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激情,不易产生压抑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
(三)师生积极互动
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教师们通常授予知识的方法就是站在讲台上,按照课件内容输出教学内容,而缺失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也难以发现学生学习的时候存在的问题。而由于单向输出,教师也无法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采用现代学徒制来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的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们一旦在实操中遇见问题,便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如果有讲的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及时提出来,防止漏掉太多的知识点,还可以经常向教师提出建议,共同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3]。这样双向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教师也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四)积累就业经验
很多人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将来毕业实习工作所做的内容联系不到一起,许多毕业生在实习期常常会遇到的难题就是,如何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常常是一开始不知所措,到工作来临的时候才慢慢摸索。但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没有效率。如果能够在尚在学习的时期便拥有实践机会,提前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那便是再好不过了。现代学徒制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到工作时所要接触的实践内容,在学习中提前积累工作经验,深入了解工作内容和实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有利于提高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育机制。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断变化,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也就是说,单纯的职业和技能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传统的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有效解决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提高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软实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而现代学徒制模式恰恰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通过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基本职业技能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现有认知体系,丰富自己的思想内容,并且可以将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够秉持精益求精的思想,这也是职业教育最大的意义所在。同时,通过老师的针对性指导,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避免出现专业知识上的缺陷,不断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提高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二 现代学徒制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一)现代学徒制尚未广泛被认可
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是近几年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许多人对这类教学模式并不熟悉。许多家长甚至是老师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反而会消耗学生的额外精力,浪费时间和资源。部分学生由于不熟悉、不理解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模式,因此也不能做出积极配合。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宣传,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的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优势,让家长和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育。学生也应改变自身观念,投身于实践当中。
(二)学校方对现代学徒制的不熟悉
由于刚接触现代学徒制不长时间,学校方对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模式还不够熟悉了解,因此无法熟练掌握这种教学制度,导致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不佳。因此学校方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积极将现代学徒制引入教学中,倡导教师采用这种模式教学,推动对该模式的深入了解,提升教学技能。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为学生传道授业。还应将现代学徒制纳入教学体系中来制定教学计划,形成一套科学的、专业的教学机制[4]。
(三)教学费用高昂
由于现代学徒制需要在实践中教学,因此需要引进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设备。不管是实践场地,还是操作设备,都需要投入高昂的费用,这对学校来说是一项不少的开支。因此,需要校企积极配合,企业为学校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场地设备,帮助学校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三 现代学徒制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
(一)先进的教学模式符合教学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型人才越来越为企业所需要,借助现代学徒制能够为教学过程加入大量实践部分,可以更好的培养专业性人才。因此,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一经推行便受到广泛认可,发展迅速。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应用这种模式教学效率更高,受到教育的学生专业性也更强。由此可知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高,应广泛推行。
(二)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
由于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引入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还不能将其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现代学徒制的推广给予相应的支持,帮助广大师生都认识到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所在,引导他们积极接受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5]。因为这种模式实行起来需要先进的设备以及相应的实践场地,合计起来便是一笔高昂的费用,所以也需要政府部门为学校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让学校能更顺利的将这种模式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形式创新
作为一种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新兴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形式新颖,且有西方国家首先使用后积累下来的经验,不仅许多学校和企业的接受度较高,也能为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更愿意接受这种创新性的接受知识的方法[6]。在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校和企业也应根据我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基础技能来做出相应的改进,做到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形式。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参与者、实践者,学生应该将自己融入在教学与实践中,积极寻找适用于自身的方法。
(四)营造良好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机电类知识
在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阶段,教学环境的营造对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应用效果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在营造教学环境方面多下功夫[7]。因为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对于教育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深入挖掘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并且与传统教育形式相结合,使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应用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基础,提高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在创新学生教育模式方面多下功夫。
可以将现代学徒制模式作为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现代学徒制模式为核心,深化学生对于机电类专业课程的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作用,进而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另外,现代学徒制模式在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短期的教育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8]。所以为了保证教育培养质量,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围绕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强化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多方教育资源,共同为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并且将这种教育形式作为一种长效发展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现代学徒制模式应用的实效性。
深刻理解现代学徒制内涵,将现代学徒制贯穿到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有着一定的差别。也就是说,知识和技能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而现代学徒制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更深层次教育内容。现代学徒制模式应该深入到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层面[9]。因此在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实践中,应该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教育方法,将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贯穿到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和培养重任。
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还应该全方位的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灵魂,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学生教育和培养对策,将现代学徒制贯穿到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使其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的体现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性特征。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改变了传统教师单向输出知识的方法,采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模式,将学习变成双向沟通的过程,更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是一种先进的、值得全力推广的新兴教学模式。但在推行过程中面临着经验不足、费用高昂、以及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需要学校和企业积极开展合作,政府要为这种模式的推行提供技术、资金、政策支持,学生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提高配合度和认可度。作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学生,更要积极参与到实践中,使自己更快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这样多方相互协调,才能帮助现代学徒制更好的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石光甫.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6(10):164-164.
[2]魏永辉,丁晓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6,43(9):121-122.
[3]李雪峰,陈晓军.“现代学徒制”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基于江苏开放大学与江苏永达电力电信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合作为样本[J].教学研究,2016,39(5):108-112.
[4]潘玉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7(23):53-57.
[5]苏希,王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研究[J].时代农机,2018,45(11):58-59.
[6]谢晓华,王庆红.机电类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608,607.
[7]袁从贵,卞建勇,王志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5):132-133.
[8]韦林.高职机电类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5).
[9]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集群"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项目组.高职机电类专业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5):28-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