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深化改进新形势下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4 12:05: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考务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承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学评价及改进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校管理制度的优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引入,大大地提高了考务管理的效率。本文在分析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考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校的考务管理工作规程,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实现高效化管理。

关键词:考务管理;考试;高效化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吴富英.关于深化改进新形势下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7):115-117.

        自20世纪末的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校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这对高校的教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考务管理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然而,通过不断地开拓创新,高校管理制度不断地优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地引入,考务管理工作才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智能化发展。

        考务管理是对考试考前、考中、考后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1]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师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考务管理的对象是考试,管理的具体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考试进行预见性计划、高效性组织指挥、有效性协调和确保性控制,使考试能以最优的状态运行,以保障教学运行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促进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一项需日臻完善的管理工作,也是一所高校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需要深化改进的一项管理工作。

一 国内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教育的大众化使学生的数量大规模增加,使原本较为繁杂的考务管理工作变得更艰巨。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科学文化方方面面都逐渐与国际接轨,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求,专业设置、课程模块和办学层次也不断地多样化。因此,面临上述情况带来的多重挑战,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都要做出巨大的变革,以往的学院一级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学习、成长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不利于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是教学管理制度不得不做出的变革,也是解决繁重的考务管理问题的一大突破口。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深化这种管理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考务管理中还有待相关教务管理人员深入探究。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高校的考务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向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推进,这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益。以前高校普遍采用人工方式处理考务管理工作,后来一些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研制出基于校园网的考务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辅助考务管理,但存在较多缺点。[2]基于越来越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校内信息化系统,设计优化考务管理系统,畅通知识信息共享的道路,为考务管理带来更大的便利,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这也将成为考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我校考务管理的现状

         考务管理作为新形势下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优化考试管理,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考试管理体系,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及重大课题。[3]目前,我校同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在不断地健全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同时借助现代最新信息技术,逐步建立信息集成共享的教学管理系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繁杂的考务管理工作。

        我校考务管理的范围包括校内课程考试、校内组织的其他考(测)试、竞赛,以及各类等级考试、社会性考(测)试等,本文以最为代表性的校内课程考试和各类等级考试为研究范围。校内课程考试与等级考试同为大规模考试,有其相通之处,又有特异之处。等级考试往往都是单类别的考试,考试形式唯一确定,管理内容相对简单一些。校内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多样,考试时间范围跨度大,学生考试课程门类多,管理内容相对复杂一些。考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整个教务工作进程,制定出周密详细的计划,科学化、规范化地组织,遇到突发或偶发事件及时协调处理,确保整体把控好考务工作。基于我校考务管理作出的具体措施,阐述探析由此产生的一些效益。

(一)完善考务管理制度,加强考务规范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做好考务工作,学校考试委员会必须先审定好学校的考试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由学院考试委员会制定各学院的具体实施办法,两者达成高度一致,才能有效地落实考务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归纳,学校考试委员会不断完善《考试管理工作规程》,并以该文件为中心,制定了针对文件内各项条款的具体管理办法,如《学生考试规则》、《规范教师课程考核及资料归档工作》、《强调课程考试几项工作规定》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完善后的考务管理制度,为考务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二级院系的考务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依据和指导方针。

(二)排查隐患、制定预案、规范考务工作流程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各类考试平稳运行,校、院二级考试管理部门认真排查影响考试秩序的问题隐患,制定周密详细的预案,通过规范工作流程消除隐患。由于学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使一些沿用多年的考核管理已不再适用,故我校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对于试卷管理方面,启用新的“课程考试试卷模板”,设置了甲、乙两种试卷模板,学院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指定选用,规定用A3纸型印制所有学生考试用卷,这项举措在规范试卷格式同时也兼顾了课程自身特性。在试卷命题上,学校积极推进教考分离,要求采用相同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相近的课程应由教研室统一命题,提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考试课程命题使用试题库,试题库需持续更新完善,目前我校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已基本实现教考分离,这保证了试题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严密完整。另外,考试命题要求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题量、覆盖面、难度要适当,故制定了《课程考试用卷审核表》。试卷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在审核表上签字定稿,并在试卷上加盖所属学院的“考试/补考用卷”专用章。这步工作流程进一步确保了考试用卷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杜绝出现试题分配不合理、发现命题错误、AB卷重复试题过多等纰漏。为了明确职责、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将原先的教务处“考试/补考用卷”专用章改为学院的“考试/补考用卷”专用章。考试样卷要求统一送至学校印刷厂印刷,并持审定填写后的《课程考试用卷审核表》,确认审核手续齐备后接收试卷样稿,印刷厂要求严格执行试卷保密工作制度,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试卷在印制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待印刷完毕后与交印人交接试卷时,经双方仔细核实印制质量和数量,要求印刷厂密封试卷袋并加盖密封章,这项工作在确认试题印制保质保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了试题的绝对安全。试卷作为考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保管对象,对其进行上述方方面面的流程化处理后,试卷管理的相关事务就显得科学规范,简单明了,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

 
         另外,我校致力于将繁琐的考务管理工作抽丝剥茧,剥离其中复杂的工作内容,简化流程,将其程序化。例如,在各类等级考试和校内课程考试过程中,若发现违纪作弊情况,如何高效且避免返工地进行现场处理一直是困扰各位考务工作人员的问题。由此,通过分类总结各类作弊手段,结合学校出台的《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列举各类作弊典型示例,将处理步骤一一列出,得出《违纪作弊情况处理工作要点》。一旦出现类似违纪作弊情况,考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该文件对应处理,做到事半功倍。再如,借鉴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考试过程中取消了《考场情况一览表》,提取原先表上的考场重要信息(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应考人数、实考人数、违纪作弊情况等),再根据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设计了新的试卷袋,简化了试卷等考试相关材料的交接过程,大大提高了考务管理效益。

(三)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考试监管力度

        考试的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3]这项工作环环紧扣,要求监考、各级巡考、考务各司其职,才能将考试工作顺利推进。为了严肃考风考纪,以优良教风带动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我校先后发布了《监考工作守则》、《巡考人员工作职责》、《考务负责人员工作职责》。要求监考教师按时到达考场,恪尽职守,心无旁骛,认真履行监考职责;各级巡考负责巡查、督导考试进程及考场秩序,实行严格监管;考务需负责监考到位情况,试卷和相关考试材料的交接情况,面对突发事件采取应对措施,尽力保障考试正常进行。每学期临近四六级考试,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监考培训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更利于各类考试顺利进行。

(四)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

        考试的考风考纪是学生学风的直观反映,也是教务与学工较为关注的话题。每一届新生入学,各学院都会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希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考试观。加强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管理,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惑。临近期末,校团委通过日常广播形式向学生宣传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和学生考试规则;教务处通过展板形式向学生展示违纪作弊示例以作警醒;各学院也会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营造严肃考风考纪的氛围。

三 我校考务管理改进措施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不断向普及化阶段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校教学需要综合改革来适应办学层次和格局的深度调整和变化,教学与考核方法的改革也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我校在改进考务管理工作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可提升、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一)深化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工作职责

        各高校的组织架构大体相同却又各有特色,这主要源于21世纪初高校间的兼并和扩建。我校也经历了那个时期,于是出现了现在的多校区状态,这也导致了校院二级管理制度较难进一步深化,我校的考务管理情况也更为复杂。校院二级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学校在整体上进行宏观调控,各个学院在此基础上自主管理,其基本原则是“适度放权,重心下移”。[4]经过多年的校院二级管理努力,我校的考务管理工作主要由教务处组织编排、发布课程考试日程安排,且课程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教学进程的考试周内;学院负责安排一些教学任务较早结束的课程进行提前考。据近两年数据统计,每学期有近20%的课程授课教师申请了提前考试,这类课程往往是专业课程,而且多是学生要求。通过调查了解:若将考试全部安排在考试周内,学生考试课程多,考试负担重,希望通过提前考试分散集中的考试,为复习争取时间;有一些小课时的专业课早早结课,等到考试时学生对知识点已生疏了,导致考试结果不佳。由此提出:专业课下放至学院编排组织,教务处负责对其监管督查,并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编排和组织。由于学院对专业课课程、学生和教师情况更了解,能合理高效地组织安排,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也解决了我校因多校区导致的考试周教室资源不足问题。

(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化,创造优良考风学风

          改革学习成绩评价方式,重视教学过程跟踪考核,旨在从源头上改良考风学风。新形势下为了兼顾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考核要求也从知识考核逐步向能力考核发展。考核方式多样化是指采用闭卷、开卷、提交论文、现场PPT汇报、机试等方式,根据课程的特性选择相适宜的、科学合理反映学生掌握情况的考核方式。灵活考核,选择在授课期间多以小问答或小测验的形式进行考核,在平时学习阶段督促学生温习功课,不再以考前画重点突击的方式应付考试。

\

 
(三)设计优化考务管理系统,实现高效化管理

        借助信息化技术,大大提高了考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比如缓考申请的审核、各类等级考试的报名及成绩发布、考试教室的管理等。目前,我校使用基于VFP和SQL程序开发的校院二级交互式考务管理系统,功能不够丰富,信息共享不够便利通畅,数据需要多个系统间导入导出。设计优化考务管理系统,完善其他功能,打通多个系统之间的壁垒,才能实现考务的高效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陶毅.高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12):85-86.
[2]赵辉,陆冷飞.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考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5):39-42.
[3]高艳春.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考务工作优化组合探索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3(03):129-130.
[4]徐新丽,杨江帆.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下新建本科高校考务管理工作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123-1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