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样本,基于深度学习理念设计组建了由课堂教学、课后自学、课后作业、文献研读和教学保障等五个教学模块组成的研究生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实施环节
本文引用格式:吴兴泉等.高级生物化学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9):164-165.
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Deep Learning in Advanced Biochemistry
WU Xing-quan,CHEN Shi-hua,CUI Liu-qi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China)
Abstract:A teaching mode of deep learning was designed of which consisting of five teaching modules,namely classroom teaching,self-study after class,homework after class,literature study and teaching guarantee in the advanced biochemistry course.
Keywords:Deep Learning;Teaching Mode;implementation plan;Implementation details
1976年Maton首次提出深度学习观念,他指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认知理解与运用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后来,深度学习的内涵得到了更多的诠释,提出深度学习不仅是学习者智力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身体上、情感上和精神上的成长,是一个知识认知、运用、建构、迁移的学习过程。关于我国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报道较多,但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和认知层面上,将深度学习理念应用到具体教学工作中的报道较少。
现代生命科学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炫目,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提高生物学领域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指引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深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作用明显,但具体应用于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计实施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生深度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一 概念界定及深度学习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式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注重深层理解、强调信息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重迁移应用、面向问题解决、提倡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可理解为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协作和自我导向的学习。
本研究以“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样本,采用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课堂教学模块、课后自学模块、课后作业模块、文献研读模块和教学保障模块。其中,课堂教学重在训练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联系能力,课后自学重在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课后作业重在实战化,针对行业热点问题培训学生综合分析并作出决策解决的能力。文献研读重在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信息整理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保障采用多种成绩评定方式,为上述各项教学模块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 课堂教学模块
绪论课在介绍课程系统知识的同时重点介绍课程的重要性、应用范围、前沿进展,引起学生重视,结合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四种形式进行: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绘制知识关联图等。课堂讲授: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寻找答案。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抓住知识点间的联系,环环相扣,一个问题引发另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引发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在课程尾声时,留几分钟让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堂提问:选择三类问题,一是系统梳理知识点的问题。二是挑战性问题,在给出答案之前,由学生做出预测或试图回答该问题,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三是案例剖析问题:选择行业热点问题,描述具体情况,让学生推理分析,给出解决方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小组讨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并提交答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自己的答案与他人答案间的差异,小组协商给出小组答案。最后由老师进行剖析。知识关联图: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画出各章的知识关联图,通过逻辑链条来解决问题或理解概念。
三 课后自学模块
制作学生课后自学课件:尽可能详尽地系统介绍各重要知识点,并加旁白,便于学生课后理解。组建视频库: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教学视频,通过动画模拟使生命微观过程可视化,以提高学生自学兴趣,利于学生理解。建立小规模网络共享平台:建立信息共享的Baidu云盘、师生交流QQ群等,加强课后学习资料的共享与互动辅导。
四 课后作业模块
课后作业必须热点化、实战化、项目化。结合行业实战中的热点问题(例如CRISPR Cas9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组转录组测序技术等),将有挑战性的行业问题项目化,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综合分析解决。教师给出评分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等方式加深理解。
五 文献研读模块
首先,每位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查阅文献,精选二十篇论文细读并撰写评述性综述论文,要求必须在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作出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然后,老师给出评分标准,由学生对自己的综述给出评价和打分,再由其他同学评议打分,最后由教师评价打分,并给出理由。在课堂上对每位同学的研读成果进行展示,即可达到延展学习的目的,又能起到监督鞭策作用。最后,选出有代表性的综述论文,由同学演讲汇报,选择2位同学进行点评。通过文献研读,强化学生快速全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六 教学保障模块
首先加强课程重要性教育,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其次,采用多种成绩评定方法,强化过程评价,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机制,确保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最后,增加课后作业和综述论文评分中对创新思维成果的分值,强化学生知识延展迁移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深层理解、信息整合、知识建构、知识迁移、面向问题的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等能力,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协作和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晓燕.大学生英语深度学习方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2):181-183.
[2]唐金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3]王秀云.网络环境下师范生深度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刘路.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结构模型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
[5]冯琳.深度学习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7.
[6]景红娟,张璐,崔柳青.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44-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