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与培养 ——以宿舍违章用电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3 12:4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生宿舍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宿舍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宿舍安全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前提,在多方管理下,大学生宿舍的违章用电事件依然频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违章用电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结果,责任意识的缺失根源于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不合理的教育。高校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强化管理和纪律,发挥榜样作用,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

关键词:违章用电;责任意识;教育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振兴.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与培养——以宿舍违章用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
(19):213-215.

一高校宿舍违章用电屡禁不止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安全是学习生活的前提。为保障学生宿舍的安全,学生宿舍严禁违章用电,严禁使用劣质电器和大功率电器(如热得快、电炉、电熨斗、电热毯等),此类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器即为违章电器。《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高校《学生手册》均明确规定禁止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在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学院等多方面的领导下,在班主任、辅导员、公寓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下,高校违章用电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给宿舍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90%的校园火灾发生在校园公寓内,违章电器是构成引发火灾的首要原因[1]。学生宿舍是学生密集居住的场所,违章电器引发的事故带来的危害会成倍的放大。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学生安全、引领学生成长是高校的职责所在,高校应认真分析违章用电现象频发的原因,探根究源,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在帮助学生强化责任意识的同时,维护和谐稳定安全的宿舍环境。

二 高校宿舍电器违章用电现象频发的原因

(一)后勤管理相对混乱


       在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宿舍往往从严管理,尤其是在电器的管理方面,存在定位不清晰、标准不统一的状况,电器种类繁多,存在一些无法准确识别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器,为简化处理流程,这类电器往往被视为违章电器,禁止了很多可以在宿舍正常使用的电器。大学生宿舍学生密度大,一栋楼动辄有上千人,给后勤部门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部分高校的后勤公寓部门、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在公寓管理上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高校管理上的不到位也是违章电器频发的重要原因。

(二)侥幸心理、放纵心理、懒惰心理作祟

       “我藏的很好,用了不会有人知道”、“功率小,不会出事”、“出事了,问题也不大”、“被查到了也无所谓,无非一个通报批评”,类似上述的侥幸心理和放纵心理是很多大学生使用违章电器时的心态。数据[2]显示近7成大学生明确禁止使用违章电器的规定,超过7成的大学宿舍拥有违章电器。部分违章电器功率小、事故概率低,但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违章电器引发的事故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承受的。

(三)责任意识的缺失

         无论是侥幸心理、放纵心理,或者懒惰心理,都是只顾眼前不顾后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不良心态,没有正视到违章电器的危害,没有意识到维护安全的宿舍环境是最基本的责任。维护宿舍安全是对周边同学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学校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逃避思考违章用电带来的隐患,欺骗自己“没什么大问题”,这是在不少大学生中存在的不正心态,更是责任意识的缺失的表现。

\

 
三 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根源探究

(一)家庭教育因素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加之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不少殷实的家庭给予子女极大的物质和精神满足,培养出了极富个性、追求自我的学生,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态,这是当前部分大学生娇生惯养的常态。新生入学阶段,大量家长帮助子女整理内务,甚至在进入正常的学习阶段亦是如此。部分家长为子女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在减轻子女负担的同时,对子女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最后的求学阶段,学生阶段尚有家庭、学校的庇护,而毕业后,社会无法容忍这些自私自利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极易被淘汰。

(二)社会环境因素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在西方势力的种种文化渗透下,多元化的思潮迅速涌入校园,“今朝有酒今朝醉”“何有解忧,唯有暴富”“人生得意须尽欢”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祖国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小接收的是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但部分学生没有继承先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没有将集体意识、忧患意识扎根心中,而是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的引导下误入歧途。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部分学生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至上,把享乐拜金主义贯彻到极致。忽视了在自我享受的过程中对他人合理利益带来的损失,忽视了对他人的责任。

(三)学校管理因素

        不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侥幸心理和放任心理。一方面,在学生责任意识方面的教育不够。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均以课堂和书本学习为主,尤其是中小学,学生将全部的精力倾注于学习,忽视了思想素质的培养,对责任意识等没有清晰地概念,不了解自己对社会、家庭和自己的责任。同时,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思想舆论阵地逐步失守,没有明确的抢夺战略高地的战略和举措。另一方面,对责任意识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处罚力度不够。从包容学生、爱护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错误予以宽大处理,同时辅以教育引导,对大部分学生效果良好,但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纵容其侥幸心理。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必须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更要承担自己的错误带来的后果。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有类似的表述。

四高校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途径

(一)加强教育和宣传

1.帮助学生明确应承担的责任


         高等院校应帮助学生明确人生各个阶段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学生阶段,主要任务是知识的学习、性格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理想信念的树立,主要是对自己的责任;在步入社会后,主要任务是家人的陪伴、子女的教育、身心的健康、社会的奉献,主要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不同的环境下也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在家庭需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在课堂需要承担勤奋学习的责任,在宿舍需要承担起安全卫生的责任,在工作上需要承担踏实工作的责任。高校应帮助学生清晰地认知在不同的环境和人生阶段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2.树立典型,强化榜样作用

        身边的榜样,前进的力量。大学中不乏自筹学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学生,不乏四年如一日为舍友带饭打水的宿舍长,也不乏为全班整理复习资料的学习委员。也可以从历史榜样出发,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近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今有“三十年守护黄海开山岛”的王继才夫妇。作为一个学生,或许难以肩负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但可以承担修身齐家的责任,将榜样的优秀事迹以新媒体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宣传,辅以引导,帮助大学生理解什么是责任。

3.正确引导学生强化自己的责任心

         浮躁的大学生活最缺少的就是思考。思考未来和责任是一件很难很沉重的事情,大量学生逃避思考,怕思考后对现实轻松惬意生活的否定而带来的内心煎熬,但思考是必须的去做的事情,每个学生都必须及时思考自己是谁、要往哪里去。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每个阶段应该承担的责任、思考逃避责任的后果,帮助学生及时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明晰自己的应当承担的责任。

4.坚持个别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责任意识缺失有共性的原因,也有个性化、差异化的因素,责任意识的教育也应当坚持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因教育资源等愿意你,高校责任意识教育往往以集中教育为主,以争取效果最大化,往往忽略了个性化的因素。高等教育除了对全体学生展开通识化的教育之外,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应详细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出可能会对其责任意识的树立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加以研究,设计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案加以引导,必要时与家长沟通,多方着力帮助学生强化责任意识。

\

 
(二)强化管理和纪律

1.明确纪律红线


         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指导方针下,大学生本应在高度自律下严格自己的学习生活,现状却是大量学生自我要求的降低下和自我约束的放松,进而导致旷课、挂科、晚归、违章用电、网络肆意言论、沉迷游戏等不良现象频发,违背了校纪校规。据笔者实际工作所知,尽管高校已经广泛宣传,但是仍有不少学生不知道纪律的底线。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强化纪律要求,帮助大学生明确校级校规等基本纪律是大学学习生活不可触碰的红线。尤其在每年新生入学阶段,是强化纪律和责任的最佳时期,应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强化纪律教育、责任教育。

2.提高制度执行力

         在学生触碰了校纪校规等原则性的问题后,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高校往往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减轻处罚力度。也有老师老好人思想作怪,不愿因此破坏和学生之间的感情。高校的制度执行力往往大打折扣,制度的约束性、指导性、规范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制度的作用被削弱,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高校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摒弃短视的心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以生为本,严格按照校级校规处理问题学生,强化制度纪律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发挥制度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3.坚持宽严结合的处理原则

         高校对大学生责任缺失的行为和后果应及时指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并行,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或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予以严肃处理,再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认知逃避责任应当承担的后果。宽严结合,正面教育、负向激励同步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增强责任意识。

4.发挥监督作用

        发挥教师和朋辈的监督作用。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较强,对自己现阶段的责任也比较明确,但执行力较差,往往半途而废,经常性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高校应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及时介入,加以督促,帮助学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督促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按时上课、坚持打扫卫生、坚决不用违章电器等细微的事情做起。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同辈人的互相激励和督促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参考文献

[1]肖艾平.关于高校学生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相关处理方式的思考与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9):87-88.
[2]袁梦,姚朗,李佳慧等,大学生宿舍“大功率电器”使用情况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34(4):304-3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