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材料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2 16:47: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按照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如何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及考核,使学生未来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根据材料专业工程认证的要求,调整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改进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为专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考核方式

本文引用格式:张树青.材料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19):46-47.

一 材料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学科导向、投入导向,这个观念贯穿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方面面。此外原有工科教育的教学及考试方法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和记忆,造成很多学生只需依靠考试前的突击,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而对于理论的理解则很肤浅,很难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采用何种教学和考核方式来引导学生扎实地学习理论,避免思维僵化的弊端,还需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必须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各种材料制备、加工成型、材料应用等过程所涉及的相关工程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理论及实践要求都比较高。而现有的专业教师尽管学历都比较高,但大部分是从一个高校到另一个高校,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和操作动手能力。

二 材料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材料专业设计课程


        材料工程设计以及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获得实践动手能力而设置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了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详细了解基础的制造单元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厂总体设计及相关设备选型计算等,树立起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工程设计的总体方向和设计的主要步骤,为开展实际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材料工程设计以及材料工艺课程设计作为专业实践课程,尽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由于校内专业老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加上社会上普遍重学术轻实践的氛围影响,各专业方向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差别较大,不能很好地完成课程的培养目标。为此,学院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设定的课程目标以及对应毕业要求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结合专业的特点,统筹设计教学和考核内容与方式。主要包括:学院层面统一规划各方向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性知识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建设的程序、工程设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的厂址选择及布置、工艺设备的选型原则、工艺流程设计、其它相关专业内容(土建、自动化、环保等)、技术经济分析、利用现代工具画图、职业规范、专业标准及新材料设计理念等知识点。各专业方向再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规划工程设计和工艺课程设计的具体案例的讲解课件。

(二)材料专业实验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方向原有专业实验多是经过多年教学验证过的、经典的、结果可预期的实验,对于综合性的、探索性的和性质较难预期的实验基本上不安排。由于实验结果是已经预知的,很多学生就对进行实验操作没有足够的兴趣,因为已知最终的实验结果也自然就缺乏深入探索的欲望。基于此,学生对专业实验采取马马虎虎对待的态度。此外,原有专业实验的考核实验报告占60%,实验操作占比30%,出勤情况占10%,过高的实验报告占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很明显,这样的现状对于工程认证的核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相违背,如何开展一类性质新颖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材料专业实验,同时配套合理的实验考核方式,藉此引导学生对专业实验的兴趣,引起其思考、探索和创新欲望,激发学生去热爱专业实验课是专业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学院针对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核心,将材料专业实验大纲课程目标调整为:(1)通过具体的实验,掌握材料专业实验有关的样品制备、测试、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全过程,以及实验所涉及的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2)通过学生相对独立设计实验及综合评价材料能力方面的教学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启发式引导,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测试、研究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锻炼学生针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分组合作,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程上的交流与沟通,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从2017-1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学院对本专业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进,具体包括:(1)考查出勤率,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2)提高实验操作成绩占比由30分提高到40分,降低实验报告成绩占比由60分降低到50分;(3)细化实验操作评分内容,包括预习、仪器熟悉和操作使用、实验完成程度、团队合作及实验态度等共40分;(4)每一次实验都按要求进行单独考核,最终实验成绩取所有实验项目成绩平均值计算。

\

 
        此项改进迄今为止已实施了两个学期,取得了一定效果,总结如下:首先是考勤与考核挂钩之后,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实验课的出勤率有了很大提高;其次是通过课前预习考核,促使学生重视预习、自觉查阅与实验有关的内容和资料、了解所做实验概况、认真填写预习报告、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极大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率。此外,通过对不同方向学生的调查,学生们普遍认为此项改进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是有益的,也相对能体现整个实验环节考核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三 总结

         按照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今后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如何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及考核,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未来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其中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考核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重要尺度,考核内容与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什么,怎么考,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样意义重大。

        通过对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学习的兴趣,改变他们对于实践教学的看法,并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在将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永辉,刘淑玉.高校工科专业工程认证背景下教育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17,09:32-35.
[2]陈丹,方龙.对于光纤Michelson干涉仪的实验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35-37.
[3]郭伟.电力系统中SDH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及故障处理[J].硅谷,2011(19):55-55.
[4]杨英杰,郭世杰,侯丽.波分复用系统设计与仿真[J].光通信技术,2009,33(4):49-51.
[5]任安虎,张燕.一种实用光端机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18(09):55-58.
[6]陈琳,施正一,朱武,etal.“光纤通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4).
[7]汪徐德,李素文,窦德召,et al.软件仿真在《光纤通信》课程中的应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91-94.
[8]高燕.全光通信中的主要实现技术[J].今日科苑,2010(17):109-109.
[9]吕厚严.光纤通信技术在应用中的发展[J].电力工程技术,2006,25(5):82-84.
[10]易丛琴.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仿真设计[J].机械与电子,2008(5):74-76.
[11]陈莉.光纤通信在华北油田电网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53-53.
[12]贾霄.利用DRI保护解决传输网络多处故障引发的业务中断问题[C]//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2008.
[13]宋媛.新型杂萘联苯聚芳醚光波导材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14]陈经纬.有机π电子共轭化合物复合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
[15]李瑞德.无源光网络接入架构的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