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智能交通专业建设及发展模式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9 14:18: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智能交通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热门专业。通过分析行业发展及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阐述了智能交通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智能交通专业为例,提出了建设思路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智能交通;专业建设;发展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彭涛,等.智能交通专业建设及发展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09):83-85.

Probe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PENG Tao1,XU Miao2,GUAN Zhi-wei1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Tianjin;2.Zao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Technology,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Zaozhuang Shandong)

Abstract: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s a new and popular specialty.By analyzing the demand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specialty are elaborated.Tak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s an example,construction ideas and development mod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Specialty construction;Development mode

一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

(一)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


       国外在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较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大力推进ITS建设和发展,在车辆安全、电子收费、交通管理、商业车辆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广泛应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正式成立智能车辆道路协会并推出了如“21世纪交通平等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欧洲自2003年开始,欧洲提出eSafety的概念加快交通安全系统的研发与集成应用。日本1996年提出了“关于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构想”,制订了日本ITS发展战略,成功研制并应用了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1,2]。国内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全面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和智慧城市得到广泛推动,为智能交通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3]。据中国调研机构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近十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投资规模如图1所示。
\

       从行业投资总额看,2008年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达到329亿元,2012年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在智能交通行业IT应用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规模达到了622亿。2017年达到1413.81亿元,近十年增长3倍以上,增速迅猛,行业稳步加快发展。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智能交通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轨道[4]。

(二)智能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智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需求。据2008年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调研的108家智能交通相关企业,平均每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超过600人,不同岗位要求人员具备电工电子、通讯、单片机、IT、智能交通、汽车电子、图像处理、汽车原理等相关专业知识[5]。另据2013年,珠三角地区智能交通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表明,75%参与调查的公司当前急缺智能交通方面的人才,人才缺口巨大[6]。随着国家城市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城市轨道智能交通系统及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就势必对智能交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7,8]。

二 智能交通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

(一)智能交通专业特点


       智能交通专业涉及交通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项技术,从本质上讲,智能交通专业是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融合。因此,智能交通专业是以交通学科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为上层建筑的交叉学科专业,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智能交通专业涵盖交通领域的各个方面,是传统交通专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

(二)智能交通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智能交通行业发展需求,智能交通专业应培养具备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汽车工程、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总体上讲,智能交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发展和实践能力,具备交通工程、汽车运用工程、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领域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智能交通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安装、运行、维护、营销和系统管理等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三 智能交通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模式

(一)智能交通专业定位


       智能交通专业是传统交通专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体现,当前国内院校虽然还没有专门的专业设置,但都基于传统学科,广泛开展智能交通专业化人才培养探索。长沙理工大学为湖南智能交通协会理事单位,与智能交通方向关系较为密切,其下属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以交通工程专业为基础,设置与智能交通信息类专业课,主要包括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调查仿真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为广东省智能交通协会理事单位,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是国家骨干院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和广东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交通安全与综合监控中心实训基地。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下属交通信息学院的各专业均围绕培养智能交通方向的人才为目标来设置,以智能交通为特色,对接湖南智慧交通,为智慧交通行业产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从以上智能交通专业设置可以看出,各院校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特色,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理念为引导,着力打造智能交通专业和人才培养建设,使之充分体现各自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

 
(二)智能交通专业建设思路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下属汽车与交通学院为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汽车维修培训基地、国家示范性职业培训教师汽车维修培训基地,交通运输专业为天津市“十三五”优势特色建设专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智能交通入选天津市优势学科群。目前拥有智能车路协同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天津市交通安全与控制协同中心与天津市智能交通技术工程中心三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

       学校智能交通专业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不断研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专业设置、调整要做到灵活性与稳定性、专门化与宽口径、社会需求与自身办学条件的有机结合。主要发展的着力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交通运输基础,打造智能交通特色。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是从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发展而来,在汽车技术基础上,努力建设以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为主导、以交通工程和网络工程为辅助的智能交通学科和课程体系。

        (2)继承办学特色,开拓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双证书+一体化”办学模式,在教学中始终贯彻行动导向原则,建立并开拓智能交通工程实训集群模块。紧密围绕智能交通对于电工电子知识的需求,将双证书要求由传统汽车维修中级工和高级工调整为中、高级电工、计算机中、高级等职业资格证书。

       (3)加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顺应市场及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人才培养口径,由传统的培 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转变,实现职教师资和应用型技能人才并行培养,满足多向选择需求。

       基于以上建设思路,初步设置的智能交通专业主干课程及基本课时要求见表1。


\


(三)智能交通专业发展模式

        智能交通专业的稳步快速发展,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天津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措施规划中心之一,智能交通产业和人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专业的建立必须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产学研融合是当前和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天津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措施规划中心之一,智能交通产业和人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学校智能交通专业必须紧密加强与区域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如北京千方科技、易华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开拓定向办学模式,推动学校专业人才输送和研究成果转化,实现多方共赢。

         (2)增强现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与专业发展的关联性和相互推动性,通过教学与科研优势互补,使专业带动学科,学科推动平台,平台反哺专业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方机制和资源优势,形成专业、学科、平台三方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发展模式。

         (3)充分发挥自身在汽车专业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强与计算机、通讯、电子等相关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相关专业教师,开拓智能交通课程资源,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形成信息化的教育资源集群化系统平台。

四结论

       智能交通专业建设必须首先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继承并发扬传统优势及特色,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学研和平台化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优势互补,进而打造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课程体系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夏劲,郭红卫.国内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与趋势及其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01):176-179.
[2]郭玮,晋艳艳.智能交通在各国现状以及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09(05):41-42.
[3]关积珍.智能交通发展动态与趋势[J].交通与港航,2016,3(01):21-24.
[4]中国产业调研网.2016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产业调研网,2017.
[5]袁媛,向怀坤,梁松峰,等.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05):184-187.
[6]曹成涛,林晓辉.珠三角地区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3):9-12.
[7]陆化普,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6(01):6-19.
[8]段培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预备未来趋势分析[J].通讯世界,2017(24):3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