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依托化学学科竞赛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9 10:41: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长沙学院依托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与创新设计竞赛,着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教学改革方案,构建了“四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在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基本技能、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等的综合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实验教学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刘琳琪等.依托化学学科竞赛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11):37-40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现[1,2]。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生源和办学条件等诸多现实情况,往往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实验教学等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学科基础和理论研究不如“研究型大学”、实践动手能力不如职业技术学院的尴尬局面。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保障青年就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长沙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于2016年成功立项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成为全国100所、湖南省4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能激发大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3-5]。长沙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修订了原有的学科竞赛制度,大学生通过学科竞赛提升专业认知度和实践创新能力成效明显。笔者自2007年首届省赛至今一直作为指导教师或领队组织长沙学院学生参加了湖南省举办的连续8届的化学学科竞赛,在竞赛成绩逐年提升的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化学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无论是在后续读研阶段还是工作过程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

 
一长沙学院化学学科竞赛概况

(一)化学学科竞赛简介


         化学学科竞赛源于1998年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国赛),国赛是我国化学学科最高级别的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6],只有985高校学生才被邀请参赛。2000年开始,省市级化学学科竞赛陆续开办,现已有20多个省市举办化学学科竞赛。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创办于2007年,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竞赛模式与国赛相似。由参赛学校提供大三年级20名学生名单,教育厅与举办高校随机抽取4名学生,参赛学校再从4名被抽取的学生中确定3名学生参加最终比赛,以考量参赛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赛采取笔试和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笔试分占30%、操作分占70%,全面检验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内容涉及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的理论及实验知识。从2016年开始改为每年举办一次,且在原来的实验技能竞赛基础上,增加了“创新作品”和“化工设计”赛,三类赛事同时进行,构成了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学科竞赛。

(二)长沙学院化学学科竞赛简介

         为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学科竞赛,我们通过组织校级“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校赛),确定参加省赛学生名单。校赛采取自由报名参赛的形式,参赛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主要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比赛形式和规则与省级赛相同。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创新作品”和“化工设计”竞赛则由学生自主参加一年一度的“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类创新作品竞赛”和“湖南省大学生化工设计作品竞赛”的初赛,并由学会遴选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决赛,每所高校一般不超过5件作品/设计,始于2016年。表1为我校历届化学学科竞赛获奖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化学学科竞赛在学生参赛人数、受益面、获奖数目和等次上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本科人才培养特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校依托化学学科竞赛,着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教学改革方案,构建了“四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在提升教师的实践实验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以赛促教,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关键在教师。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新进引进的博士多,教师普遍学历层次高、职称层次高、学术水平高,但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的现象也很普遍,教师自身企业行业工作背景不多,实践创新教育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我们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和经验,掌握先进的科学和实用技术;二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选派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熟悉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引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通过聘请企业行业精英来校上课、技术讲座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7]。

(二)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8]。

1.多方发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产生巨大的主动学习动力。鉴于新生往往对所学专业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尽快了解化学,从而喜欢上化学。一是通过“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大一新生实行导师制,1名老师指导5-6名学生,邀请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并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创新项目;二是通过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高低年级学生零距离座谈交流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个人规划和自主学习方法等,这种身边榜样的力量对于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更加明显的作用;三是通过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让学生适时了解化学科学发展趋势、前沿知识、服务行业领域等,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四是制定化学学科竞赛“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对化学学科竞赛获奖给予综合测评加分、物质和精神奖励、计算学分、免修毕业论文等。

\

 
2.专业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习惯按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方案“照方抓药”,一步步进行实验,创新思维不强。为此,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一是通过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鼓励他们通过查阅文献后提出自己的方案开展实验;二是鼓励并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自主选题,申报与专业联系紧密的项目;三是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这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三年本学院学生获得5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8项省级项目、32项校级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6篇,申请专利7项。

3.有的放矢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地方本科高校二本学生往往自信不够,由于紧张容易出现在实验技能竞赛时打破玻璃器皿、数据处理错误,在创新作品竞赛PPT介绍语言不流畅等“手忙脚乱”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和创新训练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轮流上台当老师、台下学生自己做评委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效果明显。我校学生在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学科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连续两年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4.切实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应用与文献查阅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文字表达与理解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文献扩大知识面;严格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通过测试达到人人基本技能操作过关;通过实验报告、创新项目申请书/结题报告的撰写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与理解能力及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综合创新与应用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学生的考研录取率提高了8%,近三年有5名我校毕业生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就业好评率和创业成功率也都有明显提高。

(三)以赛促改,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

1.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缺乏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差。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首先从“教”的方面着力:一是加强教师自身建设,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和师生协作式教学法,加强师生讨论及互动,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9-15]。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评教,反馈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便教师及时改进,达到教学相长。近三年,化学实验教学教师教研教改成绩突出,共有6项教改项目获得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2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2.更新教学内容

         修订旧的培养方案,增设《现代化学发展前沿》理论课,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授课,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及发展动态,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增设《基础化学综合实验》和《综合创新实验》实验课,集中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减少验证性实验,整合优化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开设比例,并且不断补充、吸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将教师科研成果和来自生产实际的项目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内容,并编写出版了《化学化工创新实验》教材。

(四)以赛促建,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平台

1.“四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


         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规范熟练的实验基本技能、较强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我们本着“循序渐进、夯实基础、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专题创新训练→开放创新训练”的“四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逐步达到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技能训练”即通过一系列经典的代表性实验项目训练达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实验技能的目的;“专业综合训练”是根据课程特点通过一些代表性的综合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创新训练”以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或学科发展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实验项目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本专业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新技术,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开放创新训练”主要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申请立项科技创新项目、参加学科竞赛集训、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等形式,实施对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2.“开放式”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建设,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上,切实执行“四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开放式”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一是通过优化整合现有教学科研资源,成立“大学生创新训练实验室”,为大学生开展专题创新和开放创新实验提供硬件条件;二是借力学校开放创新实验相关激励措施如《长沙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和《长沙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吸引学生参与开放创新实验;三是组织一批教师长期投身创新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项目研究和学科竞赛。

三 结语

         化学学科竞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创新实验和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兴趣,在有效提高实验技能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实验和科研。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科研的严谨求实,思维的缜密有序,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对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同时,也促使了实验教学各方面的改革。实践表明,化学学科竞赛是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对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0-23.
[3]李国锋,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4-26.
[4]陆国栋,陈临强,何钦铭,等.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思路、方法和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3-68,74.
[5]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
[6]曾秀琼,赵华绒,谭桂娥,等.我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模式的评析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79-181.
[7]赵晨曦,张世英,刘臻.基于校企协同的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1-22
[8]龚胜强.化学竞赛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3,1,84-86.
[9]王晓岗,赵国华,许新华,等.谈化学实验竞赛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J].实验室科学,2013,16(2):206-208.
[10]白广梅,林兴桃.以实验竞赛为依托推进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7,20(3):232-234.
[11]张树永,张剑荣,陈六平.化学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进展、趋势与重点[J].大学化学,2016,31(9):1-6.
[12]申有名,周诗彪,张春香,等.以实验竞赛为平台构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277-278.
[13]张秀清,刘峥,王桂霞,等.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推动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281-282.
[14]王秉楠,刘倩,刘今朝.以高级别学科竞赛为引领,构建高校自身学科竞赛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6,3(29):45-46+57.
[15]鲍佳,吉小为,严瑜洁,赵雨晗,段文柱,顾荣华.以学术性学生社团促进学科竞赛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林业大学“数值韵研讨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0):196-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