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学生自主学习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转换路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9 10:17: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在学生自主学习视阈下得到有效转换,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学生自主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转变路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邓学源.学生自主学习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转换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13):72-74.

一 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是保护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主要手段。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但是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质量高,很多时候大学生并不是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的群体,而是别人数落、贬低的群体[1]。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的知识储备、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等都应该符合大学生的身份,这样才能让公众谈及大学生就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学生学习、道德修养等过程带来积极的影响,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然而,事实上,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未能有效地发挥出作用,导致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他们的学历不相符合,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群体的看法。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过程形式化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非常大,他们是真正成才还是变成一个“歪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定的。然而,很多高校领导、教师似乎未能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越来越形式化。高校领导能够决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投入教学资源的多少,而教师能够决定大致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及秉承的教学理念。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的态度能够决定思政教育能否真正地发挥出作用,体现出效能。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也使得很多学生的表现令人不满意,不仅旷课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学生与教师课堂互动效果也不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2]。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两个主体来进行,一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另一个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两者相互影响。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必然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会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存在问题

       对于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很多教师都会无限的扩大自己的作用,甚至会喧宾夺主,把本属于学生的工作也非常“热心”的完成。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看似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并且降低学生学习负担,但实际上,他们对自己角色定位并不正确,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相当于是缩小了他们能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课堂上,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指导而不是控制,要以引导性教学为主,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精准定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三)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而是单纯地以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为目标,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并不是学生应该具有的意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尤其是思想政治这种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道德素质为教学重点的课程,更应该重视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要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

 
二 学生自主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转变路径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他们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引导上,通过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不仅是教师正确角色的转化,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视域下的基本要求。

(一)改变传统观念,对教师角色重新进行定位

        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选择。当前,由于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一般他们对于专业课程比较重视,但是对于思想政治课这种公共课往往都选择忽视,所以有时候会产生这样的一种现象:教师很认真的讲课,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却不理想,学生未对思政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更没有付出实质性的努力[3]。这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使学生只重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却不注重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思政课教师仍然认为自己的作用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完全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机械式教学模式,那么必然不会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产生多大的帮助,更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

         通过实现人文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增强大学生宽厚的发展基础,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看到时代发展机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借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所谓的自主学习,其实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需要教师的督促。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改变传统观念,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服务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诉求、对独立自主性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过程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实现对自己完整人格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习惯爱好等内容,设定独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整合学习资源,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学习的有效性[4]。

           除此以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该顺势而动做出自己的努力,转变思政课教师不太精准的定位并重新塑造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几个问题:思政课教师如何帮助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何让他们把这种学习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工作?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措施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性?构建什么样的思政课效果监督管理体系等。这些内容都应该是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人们常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学生能否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定性。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他的角色扮演就是非常成功的。为了能够产生这种效果,就必须要求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说教者、掌控者的身份、角色,摒弃“课堂我最大”的思想,要予以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尊重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自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服务者。教师角色转变的产生是当前思政教育的趋势,是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教师基本职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总之,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规律,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课堂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有获得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渴望心理,并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思政课程内容活动当中,保证自身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发挥出思政课教学的作用,同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二)学会创新,通过实践完成对角色的转化

          无论是从素质教育层面上来讲还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都不需要独裁式的教师开展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因为教育并不单单是把知识复制给学生,不是对事实信息的被动记忆。然而,这种情况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比比皆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当前高校思政课堂仍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教育观念、模式进行改革并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做出实质性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在拥有对教学工作的制定权和确定权以后,及时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给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满足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以自身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为研究对象,承担角色转变过程中的领导者、研究者,保障角色转变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教育基本要求,准确把握提高高效人才质量以及为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不能单纯地为了教授学生知识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培养,教书与育人两手抓、同步发展。坚定不移地以强化学生思想道德为核心,深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思政教师应该学会主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并且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对教育教学以及评价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尽可能地把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层层相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准备。

\

 
          按照学生自主视域下的要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参考自主学习的内容,在整个思政课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下安排学习计划、布置学习任务、践行学习规划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作用。教师所沿袭的思政课教学质量、效率、方法等内容也要随之做出整改,重新搭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体系和考核方式、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角色进行转化,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已经不是过去的说教者、掌控者,而是引导者、服务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产生、发展。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之间自行讨论,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之间团队协作的能力[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出鼓励者角色的作用;当学生遇到超出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时予以适当的帮助,发挥出指导者的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还应当为他们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学习资源。

(三)采取措施,加快教师角色转变速度

        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传统角色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必然会导致完成对教师角色的转变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对自身角色的转变速度,尽快帮助学生培养出自主学习意识,并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和学生能够选择的教学、学习内容越来越多,这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在学生自主学习视域下,促使“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实现至关重要,加速完成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保障思政课作用能够得以体现的重要条件。在对网络资源进行开发时,要做到精、专、细,从而保障教学资源的质量。同时,还要重视后期的信息反馈,实现对教师角色转变过程的动态监控,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地作出调整。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转变完成以后,传统思政课学生不端正的学习行为将被遏制,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性也能进一步地得到保证。

三 结束语

       在学生自主视域下,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转变,不应该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更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习过程,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知,《学生自主学习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转换路径探讨》这一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平,刘鸣宇,顾华,等.从“被动授课”到“主动学习”的个性化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16-217.
[2]袁健,黄娇娇,叶缤.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以新疆某医科院校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211-212.
[3]谷照亮.个性化学习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焦伟婷.地方院校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X大学教育学院为个案[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5):9-12.
[5]杨晓阳.提高干部素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现代化,2018,5(15):328-329.
[6]金施慧.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03):246-2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