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及实现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8 14:11: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对高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挑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探索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并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师生角色转变、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深耕校企合作等维度提出了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应用型会计人才;能力培养;实现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尹夏楠.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及实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09):4-6,10.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会计领域也不例外。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引入财务机器人代替人工从事会计、审计及税务等部分工作,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实现云财务管理直接处理常规性的会计业务,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创新还在不断地突破。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院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工智能时代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拥有知识结构的特征有哪些?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才能?通过什么路径实现能力的培养?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AI技术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会计领域的推广及应用,财务共享、云会计、财务机器人等新型会计模式的出现要求重构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一)广泛的财经类知识

       随着互联网+以及AI技术应用的快速推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加频繁,学科间的边界逐渐弱化,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是对从业人员的普遍要求。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不仅需要掌握前沿的会计专业知识、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较宽学科专业知识和渊博的财经类知识[1]。会计领域业务的变化使得会计从业人员从核算型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在掌握深厚的财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精通资本运作、战略管理、财税筹划等相关知识,通晓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作为基础性通识常识。只有具备了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会计人员才能突破传统狭隘的财会视野,从企业管理战略视角审视会计与财务问题。

(二)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数理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大数据的传输与共享,财务云、电子发票、移动支付、电子档案、在线审计、数据挖掘、数字签名、财务专家系统、移动互联网和身份认证等十大技术成为2018年影响会计从业人员主要的技术。实务中,AI技术已经渗透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智能财务软件自动处理常规性的会计记账、核算和管理信息的工作[2],电子发票的推行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基本能够实现大量会计业务的智能化处理及证账表的自动生成,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为大型集团企业的财务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止财务造假。人工智能强大的技术支持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基本要求,即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数理基础,并进行大数据处理,以满足当前会计实务领域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

 
二 AI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能够以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持续探索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本领[3]。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迅速融合,新知识、新技术、新概念、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逐渐加快,学生依赖于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难有长远的发展,终身学习将是一种常态。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改变高校当前的填鸭式教育,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评价体系和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面对财务机器人、云会计及区块链财务等新生事物和问题时,能够有信心、有勇气、有兴趣地面对并探求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基本的学习和学术技能,是创造知识和做出合理决策必须具备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内容是对信息的辨识、吸收和创新,并基于这些信息做出理性决策的过程[4]。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会计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面对这些信息,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接收、识别、理性思考并做出决策。近几年,高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视,相关研究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训练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当前多熟练记忆少思考的授课内容以及应试考试的授课方法非常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惯性思维和行动,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和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并提出独立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最终的目的是学生能够客观、科学、理性地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在掌握泛财经类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辨识、分析、判断并最终做出解决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决策者的专业技能与商业技能、沟通协调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的融合过程,是决策者的智商和情商的融合过程。因此,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智商的体现,更是情商运用的结果。情商是学生的情感、抗挫折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表现[5]。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成长境遇比较顺利,即使遇到问题、困难和挫折,也会有父母长辈或教师帮其解决;他们容易彰显个性,但却缺少合作精神,而这些都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高校应该重视情商教育如同重视智商教育一样融合人才培养的理念,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能力

        先进技术推动会计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会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学生真实工作场景和任务,实现学生直接与创新实体接触,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实现路径

        信息时代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迫使高校必须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强化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引进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应用型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由五个模块构成: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及素质拓展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课程模块都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且不同模块的重要性也在发生着变化。

1.重视通识教育课程

         我国高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均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以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识课程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质,提升学生在认知、思维、探索和价值共识等方面的水准,这无论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是专业化教育都是有益的补充。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片面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通识教育对自身人格及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忽视了技术越进步就越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理念。现实社会对多元化学生素质的需求将引导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对学生素质提升的关注,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启动了通识教育课程的优化和改革,通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也普遍得到了认可。

2.多元化学科大类教育

         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融合的结果,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科大类课程比较薄弱,人为地割裂了学科间原本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弱化了专业知识拓展赖以生存的基础,限制了专业人才后续的发展空间。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信息的产生、收集和处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可能被财务机器人等替代,未来的财会人员除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及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这将导致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设置需要更多学科的融入,包括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处理、逻辑分析及战略管理等相关知识,培养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能够将机器人处理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因此,管理决策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使用技术以及相关商业知识;传统的会计技能已经不是会计人员的核心技能,取而代之的是基于财务知识的管理战略思维和决策思维[6]。

3.由财务会计为主转为管理会计为主的专业课程教育

         AI技术的发展促使会计业态产生新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重复性业务的会计核算岗位被财务机器人取代,具有高价值的管理型会计必将是未来会计的发展主流,高校必须优化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AI技术与会计已然成为紧密融合的学科,智能化会计和宽基础会计无疑是一种发展趋势。本着培养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原则,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适当弱化财务会计课程所占比例,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处理、战略管理、投资金融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课程,强化真实案例、真实场景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跨界”培养,突破现有会计专业的局限性。

4.强化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

        结合会计专业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由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循环构成。当前校内的实训课主要与对应的专业理论课程匹配,如会计实务模拟、财务会计案例实训、财务案例实训及管理案例实训等,主要由校内教师以虚拟案例授课;校外的实践课程多为综合类的,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人工智能背景下,为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应该弱化单课程实训比例而增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化等课程融合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实训。同时,加强校外合作项目,夯实校外实习课程质量,提供学生真实工作场景下真实任务的训练,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隙对接。

5.异质化素质拓展教育

        素质拓展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而且能够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人工智能环境下,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格魅力、挑战能力和团队意识越发的重要,这些能力都可以在素质拓展项目中得到锻炼和释放。因此,素质拓展课程应本着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设置原则,灵活开设一些吸引学生乐于体验的拓展项目,以满足不同性格特征和爱好的学生需求,实现学生的异质化教育。

(二)转变教师角色,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方式

        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的角色和内涵也要随之变化。教师授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术,更多的是传授一种理论和思想体系,传递给学生丰富的人文精神。AI时代教育的变革将教师人格演绎的淋漓尽致。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该追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探究,即如何能够采用更好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追究问题根源,并以独特的批判性思维加以解决问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具备了主动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实现内驱式的学习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训和实践课程应尽可能的在真实工作场景中以真实案例授课,以高效地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锤炼,通过分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或者MOOC教学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软件完成作业批阅、测试评判等重复性低价值的工作,以及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分析结果为每个学生画像,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辅导学生,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校企协同共同育人是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会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能够高效地实现校企对会计人才的供需对接。当前校企合作效果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利益诉求的不对等。学校一方面希望利用企业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甚至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实习单位直接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而对于企业来说,其获得的利益并不明显,甚至带实习学生还降低了本单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而企业对待合作并不积极。激励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建立可持续的互惠共赢的动力机制[7],包括利益均衡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沟通融合机制和权责匹配机制。校企合作项目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业务场景,体验真实业务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校企合作能够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商思争,陈建芸,戴华江,等.会计机器人时代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地位探讨[J].财会月刊,2018(05):132-136.
[2]邹玲莉.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7(07):237.
[3]刘庆刚,朱海荣,彭培英.工科专业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与意识培养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3):124-128.
[4]张梅,茹婧斐,印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及成因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3):202-207.
[5]沈鑫泉,卫甜甜,陈昕苗.大学生创业情商的认知与培养——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4):100-106.
[6]裴霞.财务共享趋势下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转型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04):85-88.
[7]邱晖,樊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02-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