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7 09:43: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基于自助服务技术的校园平台的高速发展,利用自助服务平台提高高校资助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必然趋势。文章根据现有的资助工作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采用SSM框架研发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将信息自动化整合集成,线上实现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内困难补助、社会助学金、助学贷款等项目的申请、汇总及审核,简化学生的申请流程,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准确率,实现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信息化

本文引用格式:刘婉君等.高校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11):34-36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类平台的研发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利用自助服务技术研发的校园平台对学生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和分析,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平台上自助完成需要的服务项目,能够提升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1]。

       高校资助工作作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2],做好高校资助工作,切实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但由于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失误率高等问题一直存在,不利于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满足学生对高校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效率,迫切需要高校资助管理人员开发出实用型资助自助服务平台。本文结合高校资助工作体系,设计出基于SSM框架的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可根据不同高校资助体系的差别进行设计扩展,优化高校资助工作流程。

一 平台的框架及模块设计

(一)平台框架设计


        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是一个基于SSM框架的B/S开发模式的平台。平台前端(用户端)主要采用Bootstrap和jquery框架进行开发,面向用户进行个性化开发,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交互需求。后端(服务端)采用主流的Java EE企业级的SSM框架进行开发,提高项目的整体运行性能和稳定性,实现用户与管理员的实时交互。当用户向服务端发出申请时,管理员能够及时收到用户请求,并进行审核,审核后,服务端将向用户发送审核结果。

       此外,平台采用Web开发,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终端和操作系统,同时在版本控制和bug修复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只需在后台进行源码修改即可实现版本功能的更新和升级,对用户影响较小。

\

 
(二)平台模块设计

        用户端入口为用户界面,首页的主要对象是:滚图浏览,各项奖、助学金申请通道,助学贷款申请通道,活动咨讯,评定公告,最新相关咨讯。通过首页信息能够让用户(即学生)实时浏览相关通知与公告,通知与公告将不再需要通过班级学生群进行传达,大大减少学生负责人的工作量。用户端具备八个模块,分别是:助学贷款申请,经济困难认定申请,助学金申请,校内困难补助申请,奖学金申请,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申请,大学生医保申请,请假申请。学生可直接通过用户端填写相关材料进行各项目的申请,系统发送数据至服务端。

         服务端入口为教师用户界面,经过相应的认证和授权机制进入后台管理系统,接收、审核处理用户端发送的数据,服务端具备八个模块,分别是:助学贷款管理,经济困难认定管理,助学金管理,校内困难补助管理,奖学金管理,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管理,大学生医保管理,请假申请管理。平台功能模型图如图1所示。


\

      服务端所有操作都通过Ajax进行处理,并通过JS在页面更新。操作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搜索、批量处理等。服务端将处理后的信息反映给用户端,用户端进入直接查看。服务端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

\
二 平台的运行流程

       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为学生提供便捷化资助服务的原则。用户端作为学生的申请通道,服务端作为资助管理人员的审核通道,其运行流程的设计在整个平台中占有重要地位。下文以资助工作模块为例,阐述平台的运行流程,其中包括助学贷款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国家助学金申请和校内困难补助申请。

(一)助学贷款申请流程

        助学贷款申请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助学贷款两类。学生首先在平台上使用自己的学号、密码登录,在用户界面中选择贷款办理。选择贷款类型,输入贷款金额(包括学费、住宿费),贷款年限,手机号码,扣款账号(学生的校园银行卡卡号),点击提交即可申请。学生对应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直接从学校教务处学生学籍数据导入平台,平台服务端直接导出数据,避免信息错误情况的发生。

(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流程

        学生登录后,在用户界面中选择贫困认定申请,首先选择籍贯,之后选择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原因,包括10类申请原因,如:家庭遭受自然灾害、家庭遭受突发意外情况、家庭成员残疾、父母年迈劳动力弱、家庭适龄就学子女较多、家庭成员失业、家庭欠债、建档立卡、低保户及其他。若选择其他申请原因,则需写明理由,点击提交即可申请。各类认定原因均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以确保所选情况的真实性。服务端手机数据,高校资助工作负责人参考学生谈话结果、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结合家访、电话回访生源地等形式,确定学生的经济困难等级。

(三)国家助学金申请流程

      助学金申请包括国家助学金和校内困难补助两类。学生在用户助学金申请界面选择国家助学金申请,填写家庭年总收入,并填写申请理由,点击提交即可申请。由于助学金的评定是以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为前提,做好困难认定后,即可根据困难认定等级的高低,由服务端审核评定助学金。

(四)校内困难补助申请流程

         学生在用户助学金申请界面选择校内困难补助申请,填写上学年有无不及格科目,本学年有无申请勤工助学,本学年有无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本学年有无缴清学杂费,申请校内困难补助理由,点击提交即可申请。服务端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级和已获得的资助金额,审核学生能否获得校内困难补助。

三 平台应用展望

(一)平台应用于高校资助工作精准识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对高校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贫困生认定工作平台辅助高校进行资助对象精准识别是必然的探索方向[4]。设计开发高校资助服务平台,整合全体学生的家庭情况信息,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数据信息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相结合,将成为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的趋势。

        高校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可以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困难认定要素,更新、升级平台系统,以满足当下的资助工作精准识别需要。根据不同时代下的家庭类型、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健康状况、家庭遭受自然灾害及意外事件情况、家庭学龄子女人口数及劳动力人口数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困难认定等级。利用平台进行困难认定的同时,参考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确定精准的资助等级。

(二)平台应用于高校资助工作动态化管理

        目前高校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规模逐渐扩大,但平台建设还处于基础阶段,随着学生信息的不断增加,给高校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与管理带来了更大挑战[5]。同时,平台数据质量较低、数据更新速度慢、数据运用率不高等问题一直存在。目前专门应用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学生自助平台还未形成规模和体系,本文设计研究的高校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高校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的基础数据是基于学校教务处的学生学籍数据,准确可靠,学生只需填写当下与家庭经济信息有关的数据即可申请。配备经过培训的学生干部对平台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管理,以最新的数据信息作为认定基础,确定资助对象、资助额度、资助项目等内容[6]。将平台数据与学生谈话情况、学生实际日常消费情况相结合,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的动态化管理。

四 结语

        高校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又提高了高校资助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对于实现学生自助式服务,确保资助资源公平分配,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优化资助工作模式,保障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需要对高校学生资助自助服务平台不断优化和升级,以满足各高校不同的资助工作要求,成为适合各个高校应用的实用性平台,最终实现高校精准资助的工作目标,推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毅华,姚远,王潇,等.B/S模式下学生自助学籍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2):237-241.
[2]尹秀娟.高校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的动态优先管理机制[J].阅江学刊,2018(4):82-88.
[3]吴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81-83.
[4]郭智荣.高校大学生资助服务向三维一体模式转变[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0):123-124.
[5]袁林德.高校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8):19-20.
[6]刘畅.大数据在高校精准资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10):37-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