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缓慢探因和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6:21: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既包括社会调查研究、志愿者公益活动、专业课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还包括在课堂内的演讲、辩论、探究等。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操作进展缓慢,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给予相关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陈述.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缓慢探因和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0):63-65.

Study on Reas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Postpon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n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CHEN Shu

(Dehong Teachers’College,Mangshi Yunnan)

Abstract:Social practice,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ndertake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better promot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society and national conditions,enhancing their abilities,willpowers,good qualities and willingness to serve the socie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college not only includes social survey,volunteer service,public service activities,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other social activities,but also refers to speeches,discussion,debate in the classroom as well as relevant theme activities in colleges.However,much more efforts are still being made to improve social pract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impeded by different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supply any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actical teaching;Measure research

一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的设置情况

       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路径。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是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按本专科区分)。


\


二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状况

        在上述的思政课设置中均要求全国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有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是引导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方法,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既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社会实践,也包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演讲、讨论、辩论等,还包括学校组织的相关主题活动[2]。

         近些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各高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注与重视程度有大幅提高,大学生对于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在增强。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专业等综合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推进依然缓慢,亟需改进和提高。

三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缓慢原因分析

(一)从教育主管部门来看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界定不清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中宣部和教育部只对思政课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实施、考核做出明确性的规定。由于各高校的实际差别较大,既有综合性大学和艺术类院校的分类,又有本科大学和高职高专的区分,还有内地大学和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差别,仅参照意见来开展实践教学就会出现自行其是,无法统一标准,给实践教学成果认定带来困扰。

(二)从各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来

        长期以来,在部分高校领导对思政课的认识仅限定在是一门纯理论教学的公共必修课,而实践教学只是理工农等相关学科的事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既有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有受高校长期对公共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认为,教学质量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水平,而实践教学仅仅是仅仅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已[3]。

         同时实践教学是一项既在校内又在校外开展的教学活动,其组织安排涉及到教学安排、经费开支、人员配备、场地联系、学生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各高校的思政部虽说是思政课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靠思政部唱独角戏是无法完成的。不仅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之间的组织协调难以周全,涉及到具体活动费用也是自身无力承担。

(三)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来看

1.师资队伍不足


         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全学校的各个院系各个专业的学生,一般授课任务重、教授学生多、课时重、师生比高的特点。导致教师上课忙于应付,同时教师自身承担科研任务,在精力和能力上无法保证投入更多时间来钻研实践教学改革。

2.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沿袭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对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在思想上滞后、动力上不足。很多教师都是从学生到老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校园,缺乏社会阅历和历练。长期在这样的相对封闭的教学氛围下,教师自身难以获得和积累实践经验,更就无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科学指导学生,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四)从大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行动来看

        大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之类的公共必修课就是为了期末考试能够顺利通过,对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就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调查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对完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可或缺。

         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带来实践教学的开展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在选题、策划、实施、合作、总结诸多方面不够深入,到最后学生撰写实践调查报告环节,困难较大。此外,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实习见习实训,而对无技能含量的思政课课外实践则抱着应付完成的心态,对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4]

四 改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探究

(一)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将高度重视落实为经费投入。开展实践教学离不开必要的经费保障,高校要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经费使用上首要重视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取稳中求进,组建教师团队先行。次之要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思政部应制订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依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工作量大的特点,对完成好的教师和班级实行物质和精神双奖励,提升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三对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需要参考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不唯理论考试一刀切。

\

 
(二)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信息化道路

         随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现代网络技术己经走进思政课堂,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空间。充分利用Computer A 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VirtooIs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平台、3Dmax软件等网络技术、软件,建立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平台,创建3D动画模型,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网络转化,将实践教学资源的真实场景通过虚拟现实引擎平台呈现在学生而前。[5]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对现代网络技术下教学硬件和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

(三)广泛开展课内课外多样化实践教学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大体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教学两种形式,课外实践教学又包括在校内开展的实践活动和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开展的实践活动两种形式。首先要建设好校内教学基地,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在校内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根据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主题辩论、观看影视、聆听报告、主题演讲、模拟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6]。校内课外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内除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外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重在开辟阅读实践、社团活动、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沙龙、模拟法庭、校内问卷访谈、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明创建、文明班级、宿舍评比、校园大讲堂、重大节假日主题校园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赛、课题校内调研)等第二课堂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则重点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爱国主义基地教育、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寒暑假“三下乡”活动等。[7]另外可拓展至借助网络形式开展的实践教学,包括网络信息搜集整理、网上调查投票评比、建立专题学校论坛贴吧、开通博客微信、QQ公共平台等[8]。

(四)打造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各所高校周边都有纪念馆、博物馆、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等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就是思政课拓展实践教学的宝贵资源。一是要充分开发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包括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感受了课堂教学中看不到的画面,学到了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9]

          在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方面,高校应加强与基地合作,共建共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部尽可能多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好教学实践基地。如笔者任职高校附近就有滇西抗战纪念馆、松山国防小镇、畹町南侨机工纪念馆等等抗战教育基地。结合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参观调研让学生写出相关的心得体会或调研报告。

        二是建立新时代模范先进典型类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变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高新技术园、特色产业园区等。有助于高校将“产”、“学”、“研”融合一体,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效率的高低,事关思政课整体的教学质量。高校要统筹好行政与教学、校内与校外、传统与网络、课堂与基地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路径,提升高校思政课感染力和实效性,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白小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涵义的再理解[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2):170-171.
[3]麻朝晖.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些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07(04):34-37+49.
[4]周绍永.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27(02):56-59.
[5]朱天玉.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9):102-103.
[6]王东平,徐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2(06):81-83.
[7]武东霞,王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以山东省驻济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7(11):214-216.
[8]林碧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2014(21):230-233.
[9]张小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8,32(02):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