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药剂学中滴丸剂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具体呈现说课的设计方法和流程,从而与同行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药剂学;滴丸剂;说课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周宁,等.《药剂学》课程“滴丸剂”说课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09):147-148.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说课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快捷、实用的教学技能交流方式。说课一般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部分[1]。教材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具体学情,教学方法是实现相应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在教学流程中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串联整合。最后,通过教学反思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完善。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本门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全国执业药师考试的科目之一[2]。本文作者以药剂学中滴丸剂为例,具体呈现说课的设计方法和流程,从而与同行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
一 教材分析
我校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八版,方亮主编)。滴丸剂的相关内容位于教材第十二章固体制剂的第六节。教学内容包括滴丸剂的概述(定义、分类、特点),制备(材料、设备)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们所面对的授课对象是2015级药学专业本科班的同学。2015级目前处于大三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本门课程而言,在滴丸剂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相关固体制剂的学习,对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常用辅料、制剂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在情感方面,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马上将要面临就业或者考研,因此在知识实用性和职业意识培养方面需求度较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并迁移课本知识解决制剂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
三 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内容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首先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完成本节课程的学习之后能掌握滴制法制备滴丸剂的方法和基本理论;能熟悉滴丸剂的含义、特点与质量检查。其次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滴丸丸重差异超限、圆整度差等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能够分析评价滴丸剂的应用现状。最后是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丸剂制备操作要点与质量问题之间的关联分析,培养学生的细节意识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利用本节知识能够分析并解决滴丸剂的质量问题,从而自主调动学习兴趣与动力,提升专业认同感。
四 说教学方法
为实现滴丸剂教学章节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拟采用创设情景法导入新课内容;采用讲授点拨法介绍滴丸剂的制备工艺;采用设疑启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掌握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采用分组讨论法提升学生的文献检索和协调合作的能力。
五 说学习方法
首先,学生观看“穿心莲内酯滴丸剂”的广告视频,需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带着问题开始本章节的学习。接下来,学生感受滴丸实物,观看滴制法制滴丸的操作视频和动画,结合教师的引导启发,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表述自己的理由。经过主动思考,逐步理解并掌握滴制法制丸的基本方法与成型原理,学会分析滴制法制丸关键环节的操作要点与滴丸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之间的关联。学生需充分利用这个过程学会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后,认真解析教师提供的实例信息,从而归纳总结滴丸剂特点与其临床应用之间的关系。在课后,学生需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小组讨论和相关PPT的制作。
六 说教学流程
首先,采用“穿心莲内酯滴丸剂”的广告进行课程导入。广告视频的主要受众群体是没有专业医学背景的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广告的语言通俗易懂、画面观赏性极强,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介绍完滴丸剂的定义以后,结合滴丸剂的实际生产视频讲解滴丸剂的制备工艺:主药+熔融基质(溶解、混悬、乳化)——保温(80-100℃)——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包装。采用启发-探究法(启发式提问+师生共同探讨),结合滴制法制滴丸的操作视频/动画和产品实物介绍滴制法制丸的基本方法和成型原理,并将关键操作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措施融入到丸剂制备的讲解当中。期间,教师可提出一系列启发式问题例如:冷凝介质上段温度的设置对滴丸的质量是否有影响?什么影响?过高会怎样?过低又会怎样?该如何合理设置冷凝介质上段温度?利用这样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对滴制法制丸关键环节的操作要点与滴丸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之间进行对应与关联,同时学会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此外,引导学生依据工艺流程和相关操作要点讨论“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滴丸剂市售实例(格列美脲滴丸和氢溴酸右美沙芬滴丸)介绍滴丸剂的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讨论“临床上还有哪些药物适合开发滴丸剂”。最后,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3-6],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课后拓展作业,即课上提出的两个讨论题目。在讨论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并在下一节课请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所有小组汇报完成以后,教师针对各组汇报内容进行纠正和点评。
七教学反思
单一的集体授课型教学模式营造出的必然是“单声道”课堂,学生一直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和效率都比较低。“翻转课堂”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事先要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需使用特定的问题或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的过程中形成反复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各种知识、信息、观点和经验的碰撞来达到锻炼思维和启示理论的目的。其学习过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并针对案例查阅文献资料——课上师生、生生交互讨论——课后知识拓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及教学效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比如班级人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课外学习资源的质量等。大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文献和资料查阅能力,且在滴丸剂讲授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固体制剂的学习。因此,对于滴丸剂的相关内容自学难度并不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考虑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讲授本节内容。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力的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谭银平.中药药剂“片剂概述”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73-75.
[2]许海丹.“药剂学”课程说课设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4):137-139.
[3]胡亚刚,何志鹏,郑伶俐.基于工业化生产党参滴丸制剂工艺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04):50-52+57.
[4]果秋婷,张小飞.汉防己甲素滴丸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溶出度考察[J].中草药,2018,49(05):1056-1060.
[5]黄兴,寇冠军,王保和.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05):1187-1190.
[6]付丽娜,张启堂,庞榕.藿香正气四种制剂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4):35-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