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学生普遍认为内容枯燥、抽象、难理解、难记忆的一门课程。本文以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通过自学、讨论、精讲、和小结等过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生物化学;中医药院校
本文引用格式:武慧敏等.中医药院校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154-156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1],是一门基础医学和药学的必修科目,对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而言,牢固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将为后期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促进了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现状分析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微观而且抽象,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学生没有直接的感官印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又由于大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化学的基本理论,而因医学专业领域的不断拓宽、各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医药院校一些专业文理兼收,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长期以来,生物化学的教学一直采用灌输式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己经加入了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手段,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把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物质变化过程、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联系等更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主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依赖性也较强。学生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者,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最后的教学效果如何最终都要落脚在学生,所有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最后都要看学生掌握的效果。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要进行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适应教育的发展与新时期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生物化学部分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得到提高,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学导式教学法的含义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进行知识的讲述,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则被当成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容器”,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2]。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转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教学的重点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导式教学法重视学生学的方法与理念,把“学”摆在先头,突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学习和质疑、一题多解标新立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学导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关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中介者和桥梁,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是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同时得到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启发,变课堂为尽情展示自己学习潜能和个性的舞台,学生直接从教材中获得知识,掌握学法,形成学力,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各项素质获得普遍发展。
三 实施方案方法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生物化学的部分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通过“自学—讨论—精讲—小结”各个环节,做到生物化学知识传授上的完整、准确,使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一)引导阶段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总体介绍,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同时给出自学提纲、自学要求、布置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并介绍学习方法。
(二)自学阶段
学导式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是自学,这也是锻炼学生学习自主能力最重要的一环。为了避免出现盲目自学的现象,我们给了学生自学提纲、布置了课外作业。首先,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和要求,按照教材规定内容,自学相关内容的知识要点、重点与难点,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难点,并记下疑问之处。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比如中国大学慕课,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环节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三)讨论
课堂上或课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集体讨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包括校园网上公布的生物化学课程的各类教学资源、图书馆等现代化资源查阅文献[3],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思考问题,书面回答相关问题,并形成讨论记录。
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指导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巡回,可以对学生关于问题的解答给予一些提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对于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在下一环节进行详细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糖代谢为例,根据课程的进度,在授课过程中安排两次课堂讨论。第一次安排在糖化学内容之后、糖代谢内容之前,结合葡萄糖与血糖,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之后进行分组讨论,整理答案。第二次课堂讨论是在学习完糖代谢相关代谢途径之后,可以让学生就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展开讨论,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探讨来源和去路不平衡可能出现的临床现象,以及临床相应疾病可能的治疗方向[4]。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能够将理论和临床实际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总结
总结是最终帮助学生突破内容重点及难点的一环,也是确保实现章节的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总结和分析工作,有针对性、有重点、有难点的讲解,对学生自身无法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要讲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做出结论,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理论知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按小组把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并制作汇报PPT,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可以进行讨论并提出疑问,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重点关注学生的分析及思考过程[2],得出的答案无论对错都要给与鼓励。其次,指导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也要做出分析解释,并进行系统化地归纳总结,抓住难点和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对学生自学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加以讲评。
四学导式教学法的特色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是学习生命科学领域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以“自主复习、自主预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巩固练习、课堂评估”为基本环节的学导式教学法,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化学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到很好开发。
生物化学中应用学导式教学法可以确保学习时间由学生支配,有利于生化老师“因人施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向更深层次学习,克服了传统生化教学中存在的“吃不饱”和“咽不下”的不足。
五 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导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传统教学法不具备的优点,但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恰当地应用学导式教学法,完成由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转换,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课下主要进行分组学习,如何完成对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管理和考核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相信随着学导式教学法逐渐的完善和提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科学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为学好后续医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晓珂.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刘星光,陈祥,侯晋.学导-案例式教学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2):949-951.
[3]武慧敏,郑晓珂,赵乐,等.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糖代谢》教学设计案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7):37-39.
[4]郑晓珂,武慧敏,史胜利,等.案例教学法在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7):35-37.
[5]宁云红,郭承伟.学导式教学法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48):254-255.
[6]王振亚.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8,5(03):65-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