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幼儿期是一个身心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时期。可以说,幼儿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安全教育,同时也离不开家园之间的合作。但目前安全教育中家园合作存在家长安全教育意识和技能薄弱、忽视家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家长和教师沟通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树立协调互通的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观念、构建多元有效的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模式以及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等是提高幼儿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
本文引用格式:何斯琪.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05):194-196.
随着时代的不停进步,如何对幼儿实施良好的教育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幼儿园和家庭首先是与幼儿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其次也是对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首选场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这就说明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针对幼儿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核心所在。当然,我们也不能肤浅的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一方的责任。家庭同样需要承担幼儿教育相应的责任,只有在两者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教育的多方面功能方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天性方能得到自由的释放。幼儿期作为人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和要害环节,是一个身心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时期。因而,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就变得非常迫切和必要。那么家园合作作为保障幼儿安全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工具,需要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才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一 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安全教育意识和技能薄弱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出于对幼儿未来发展的考虑,从小就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培训,钢琴、舞蹈、美术、珠算等等。可是不管是什么课程,目的都在于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不约而同的忽略了幼儿的安全教育。但其实,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才是最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只有保证幼儿的安全才能保证所有的活动环节按部就班的得到落实。我们都知道,幼儿是一个对外界环境充满好奇心的群体,他们对于危险的感知能力几乎为零。如果家庭没有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不仅会造成幼儿的安全意识匮乏,而且会让幼儿在面对危险时懵懂无知、毫无对策,阻碍幼儿健康生长。[2]
而有些家长之所以缺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长自身就缺乏安全意识,他们连自己的安全问题都没有关注过、重视过。比如个别家长罔顾交通安全带着孩子闯红灯、左手牵孩子,右手刷手机等等这样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了。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认识到安全教育在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但是他们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往往是盲目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比如,大多数家长会在幼儿出现危险行为时,严厉的制止幼儿,明令禁止幼儿再做类似的行为,但是也仅此而已。这样做其实并不够,因为家长只告诉幼儿不可以这样做,却并没有进一步告诉幼儿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这就导致幼儿难免会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在家长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再次去尝试同样的危险行为。而且,大多数家长的安全教育知识多来自书籍或者网络,比较零散、片面,实际操作起来掌握程度欠佳,缺乏实用有效的安全教育技能。
(二)忽视家长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安全教育是家长和幼儿园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但实际上,由于家长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以及家园合作浮于表面等原因,家长教育资源缺乏有效开发和利用。大多数教师将家长看作是活动的被动配合者,认为自己是对幼儿施教的权威,独揽大权。家长自身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但其实幼儿家长具有不同的职业、阅历、爱好和特长,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部分家长对于安全教育的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做法。[3]如果把家长这一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有效开发和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家园联系的广度和深度。
(三)家长和教师沟通效率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提出了很多家园合作的模式,希望以此来加强家长和幼儿园以及教师之间的沟通,比如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课堂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实行家长开放日、建立家园共育联系卡、家长交流中心等。但其实两者的沟通成效并不尽如人意。首先,现在大部分幼儿园所采取的家园合作沟通模式是笼统的,直接面向全体幼儿家长,这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沟通密切,但实际上导致了家园沟通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其次,幼儿园一般是在教师制定好整个活动计划之后,通知家长,提前让家长了解这次活动的大体情况。但是,大部分家长只了解活动的主题,而对活动的目标,具体的活动步骤知之甚少,这就导致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去配合活动顺利开展,而且大多数家长单纯地将自己定位为活动的被动配合者,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少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缺乏完备的制度体系
目前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缺乏相关的评价反馈等制度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孔露在《近十年内国内家园合作研究述评》中提出:“家园合作中出现的家长不主动、教师独揽大权,双方地位不平等,活动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等问题。这都是因为缺乏完备的制度体系,所以导致教师对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活动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创造性欠佳,容易丧失工作积极性。”[4]同时,家长参与活动后没有供他们进行评价反馈的有效途径,教师就很难在活动结束后参照家长的意见对活动进行改良,那么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工作寸步难行。
(五)忽视了情感安全教育
幼儿的健康发展不只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因为幼儿对外界环境以及成人言行举止的多疑,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一种不信任、缺乏安全的心理,因此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必须关注幼儿情感上的安全,避免幼儿心理的畸形发展。但是我们国内却缺乏情感方面的安全教育,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怎么避免生理上的伤害,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幼儿可能受到的心理创伤。当然,情感安全教育并不是单纯的针对幼儿开展情感健康教育课程,而是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和情感问题,给予幼儿关爱帮助,包括创设安全宽松的情感氛围等。
二 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的策略
(一)树立协调互通的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观念
树立协调互通的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观念是有效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工作的第一步。首先,家庭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全面准确的幼儿发展状况和成长中存在问题的相关信息,帮助幼儿园制订合理、有针对性的幼儿安全教育课程。其次,幼儿教师可以为家长指点迷津,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方向性,丰富家园合作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遵循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树立协调互通的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观念,避免因为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分歧而导致幼儿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缺失、错乱。
同时,要注意更新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提升双方沟通成效。例如,国外幼儿园有很多特殊的上课方式,他们会带幼儿去森林里开展课程,让幼儿自己动手捡木棍、用斧头,甚至是参与生火做饭的整个过程。但是这在我们国内基本是不可能的,原因就是国内家长很少会认同幼儿园这样的做法。即使教师提出开展这样的活动,家长也不会同意幼儿参加。这归根到底就是观念上的差异以及沟通不彻底。所以,要想提高沟通成效,首先要注意更新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
(二)构建多元有效的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模式
首先,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开放周或者设置家长助教岗位等。由家长轮番体验幼儿园的保育教育以及安全管理事务,帮助幼儿家长系统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内容,增加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配合。其次,可以开设家长课堂、举办专题讲座以及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等,辅佐幼儿家长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安全教育观,学会应用科学的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此外幼儿园还可以提供一对一帮扶指导活动,满足个别家长特殊的安全教育需求,增强幼儿安全教育家园之间的互助性和针对性,从实际出发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扰。最后,可以建立家长交流中心、家园微信互助交流群等,以便家长和教师之间以及家长和家长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进行交流合作、信息共享。
(三)建立健全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的制度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幼儿安全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幼儿园和家长在幼儿安全教育中各自的职责。家长一定要摒弃错误的观念,不要认为幼儿的教育问题是全权由幼儿园负责的,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自发的配合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保证幼儿安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都顺利有效落实,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监管或者监管力度不够而导致安全教育漏洞百出。最后,要建立健全评价反馈体系,明确活动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开展情况以及幼儿所受到的安全教育效果,给家长开通实用的反馈渠道,避免家长出于害怕得罪老师或是有所顾虑而不敢畅所欲言的情况,让教师有所参照。以此来不断调整改进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的内容和方式等,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效率,也提升幼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的品质和水准。
(四)创设安全宽松的家园教育环境
安全宽松的家园教育环境是保障各项活动安全展开的前提条件。幼儿从出生开始主要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同时也是意外事故的高发区,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首先,我们应该尽量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比如给幼儿活动场地铺设塑胶材料,楼梯厕所等地面做防滑处理,避免桌椅有尖锐边角等。其次,我们不能忽视幼儿情感安全,应该营造一个让幼儿有充分安全感和爱的家园环境,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幼儿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环境创设上多用暖色调,环境布置的充满童趣,放舒缓愉悦的音乐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等等。最后,定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不定期进行安全抽查,全方位保障幼儿的安全。
在创设安全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分遏制儿童的天性,以免适得其反。顾桂兰在关于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做法中提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都曾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受到的伤害主要有:骨折、挫伤、擦伤、扭伤等,而这些事故的高发场所就是户外活动场地以及游戏设施等处,例如单杠、滑梯、爬杆等。”[5]他们对这些事故的应对策略就是尽可能的保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尽量规避由于场地狭小而导致踩踏、推搡等安全事故。同时采用塑胶之类的不易使幼儿受到伤害的材料来铺设户外活动场所,并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工作,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但是与国内不同的是,他们所创设的并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是在尽可能的降低幼儿活动区域危险性的同时,保留一些危险成分,让幼儿去亲身体验这些危险,适时给予提醒,保证幼儿的安全。不去遏制幼儿好奇、爱探险的天性。
(五)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在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时,国外幼儿园更多地采取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或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同时,国外的幼儿园也非常重视面向幼儿家长开展有关幼儿安全教育常识和家庭教育策略等方面的宣传指导,为广大家长指点迷津,帮助家长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盲目式教育观念局限,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育儿观。从而使家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应用,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便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互通成效。例如日本的幼儿园经常会分别对各个年龄班的幼儿家长进行免费的义务咨询,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美国的幼儿园则会定期安排专家为幼儿家长指点迷津。
针对我们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说,首先,要使教师和家长处在同等的地位之上,比如教师在制定活动计划时充分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家长联手制定活动计划,让家长从被动的配合者变成主动的参加者,找回自己的话语权。其次,教师要对家长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比如对家长的职业、特长等进行统计和整理,以便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可以有效加以利用。可以在充分尊重家长意愿的前提下,让家长轮流担任安全指导员,根据各个年龄班的实际情况,由家长结合自身特长发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课程。[6]比如,消防员家长可以讲讲火灾自救知识或者带领小朋友了解消防用品、模拟火灾逃生等。厨师家长可以围绕幼儿食品卫生与安全发起相关活动,比如怎么看食物的保质期以及如何健康饮食等,丰富孩子的食品安全常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基础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蓓蓓,杨桐桐.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17,08:79-81.
[3]崔改霞.幼儿安全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孔露.近十年内国内家园合作研究述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05:63-66.
[5]顾桂兰.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做法之借鉴[J].安全与健康,2010,01:18-19.
[6]陈海风.家园合作奏响安全三部曲[J].好家长,2017,10: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