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5 10:32: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呈现出交往方式多元化、交往范围扩大化、交往内容广泛化等特点,同时也出现了交往动机功利化、交往方式忽略现实、交往效果出现伪亲密感等问题,对此我们要从人际关系教育、人际交往活动和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引导教育。

关键词:网络时代;人际关系;引导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张会静等.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85-87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网络的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内容、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同时也给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问题。当前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加强引导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教育,须对网络人际关系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新特点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研究的逻辑基础。

(一)网络人际关系

        网络人际关系是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解读。有学者认为交往主体在网络上发生互动并在交往过程中构成的人际关系;也有学者认为是在互联网上借助于数字化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现代社会中新的互动模式;还有人提出是以计算机、网络、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和多媒体链接中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从以上定义中不难看出,网络人际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其是基于网络空间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交往的新平台,而且还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交往形态。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1.交往方式多元化


         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方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以面对面交往、书写交往等等,而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受网络时代特点和网络人际关系特点两者的影响表现出交往方式多元化的新特点。当前电脑和手机成为当前大学生的必备品,网络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交往的方式趋向于多元化,借助网络这一媒介,QQ、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成为当学生人际交往的新方式。日常学习中班级利用QQ群可以进行课程资料共享,信息公告发布;运用微信语音和远方同学朋友联系;利用视频通话和家庭成员沟通进行情感交流;利用微博状态发表自我心情或发表对日常热点问题看法;利用电子邮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可见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交往方式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点。

2.交往范围扩大化

          网络将连接地球各个地区,使得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从封闭走向开放,交往对象也日趋广泛。目前大学生交往对象不在只局限于同学、老师、朋友等,通过网络的便捷性打破了时空局限其交往范围已经超越学习,延伸到社会甚至国外。同学依然是大学生交往的重点对象,但交往方式受到网络的极大影响,借助于网络大学生的交往范围突破班级、院系、学校、国界等的限制,利用网络媒体如微信中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来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国别,他们通过网络媒体谈论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专业难题,进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为将来走入社会奠定一定的社会资源。

\

 
3.交往内容广泛化

         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多元化、交往范围扩大化,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交往内容,使其交往内容广泛化。网络时代只要有网络有网络媒体,就可以知悉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大学生交往内容不外乎学业的探讨、情感的倾诉、生活的点滴等等,但通过网络媒体,大学生交往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等等。当前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微信的迅速发展,微商、达人店等等发展迅猛,很多大学生基于某种目的成为微商或者达人店店主,他们与同学朋友交往中,更加侧重于推销自己所售卖的产品,使得交往内容的功利性突出。

二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媒体社交的重大人群,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受网络时代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包括交往动机功利化、交往方式忽略现实、交往效果出现伪亲密感等。

(一)交往动机功利化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大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以情感需求作为起点,其中不乏有一些大学生受到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其交往出发点则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呈现出功利化倾向。交往动机功利化突出表现在“微商”,微商又称为全民创业,打开朋友圈不乏很多推销化妆品、食品、衣物、药品等等的广告,一些大学生处于某种目的也做起微商,有些大学生为了到达卖出物品的目的,不停的添加好友,添加同班的、同院系的、同校的,甚至添加周边高校的,使得他们成为自己的潜在顾客,大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的功利性色彩日益加重。大学生“微商”这种功利化的交友动机使同学间交往的经济成分越来越重,以经济为基础成立的各种小圈子将严重影响大学生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并且会加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利思想。

(二)交往方式忽略现实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交往意愿,大部分是对人际交往有着积极主动的态度,个别的由于自身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敢也不愿意开展人际交往。网络的匿名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交往方式,使得交往方式忽略现实,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都喜欢使用匿名,可以避免熟知的尴尬,但却出现了熟悉的陌生人。目前大学生机不离手,即使同处一室的同学都依旧会出现各自捧着各自手机,需要交流的时候也懒得说话,在宿舍微信群里聊等类似现象。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在现实生活中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越来越远离现实交往而沉迷于网络,感觉在网络世界自己才能满血复活。

(三)交往效果出现伪亲密感

         网络促使大学生人际交往之间的互动频率增加,交往变的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心情和体现自己的状态,这些看似普通的人际交往形式其实隐藏了很大的问题,就是交往效果出现伪亲密感,较为明显的则是“点赞”这一现象,同学的状态或者朋友圈去给他点赞,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互动来体现彼此间的良好关系,动动手指点赞很随意的一个行为,其实它抹杀了同学之间情感、肢体、言语交流,使同学之间的交往肤浅化。再加上近年淘宝体的出现,同学之间互称亲,看似亲密实则拉开了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网络上的社交互动带来所谓的亲密感是表面的、肤浅的,没有真正的情感交流,这种伪亲密感就会越严重,大学生会逐步感受到网络时代带来的孤寂感。

三 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引导与教育对策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针对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进行引导教育势在必行,必须探究具体的引导与教育的对策。

\

 
(一)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一方面更新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重智商轻情商的教育观念,促进人际关系教育的发展和落实。另一方面搭建人际交往教育的平台,扩宽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途径

1.更新人际交往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是人际关系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更新人际交往教育的理念,转变之前重智商轻情商的教育观念。第一,做好人际交往教育的课程设计,往往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肩负着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教育的职责,要加强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增强教育方式的新颖性,整个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第二,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如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技能等课程,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积极主动地与同学、父母、教师和其他社会成员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合群、合作、尊重和关心他人等人际交往品质,学会处理人际冲突。

2.搭建人际交往教育平台

         网络时代下注重网络互联网在人际交往教育中的作用,推进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建立开放、安全、共享的网络社交平台。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搭建人际交往教育平台,一方面,网络平台要营造安全的交往氛围,使得大学生通过平台可以结识到更多的老师和朋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通过社交平台大学生更广泛的获得教育内容和信息,使得他们在安全的交往环境中得到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进而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对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有效监管,网络社交平台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对此要对网络社交平台进行管理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同时避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丰富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

        通过丰富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引导教育,不仅要发挥大学生学生社团的作用,还要扩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发挥大学生学生社团作用

         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丰富多彩的的社团活动,使得同学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一方面,以学校社团为依托,建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因为相同爱好和相同兴趣加入同一个社团,在社会活动中为了共同的活动目标,大家齐心协力,相互信任,建筑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加强对社团活动的关心和支持,对社团活动设计进行指导,加强社团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设计,有利于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在社团内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使得社团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

2.扩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了大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扩大大学生的交流面,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处理各种关系,更好的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能改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单纯、理想化的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根据实践安排开展的活动,要求大学生要走进社会,按照实践目标开展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真实的体悟到人际关系并非自己之前认为的简单单纯;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大学生获得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事和人,也可能超乎大学生想象的困难,这不仅仅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更需要运用一些沟通技巧才能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处理多变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能改变大学生对人际关心的心态,让他们意识到具有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重要性。

(三)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其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的内在关键,要从其认知能力、交往技能方面提高其交往能力。

1.加强认知教育,提升大学生人际认知能力

         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正确的认知,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自我的能力有正确客观的评估,尤其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其人际关系较之以前的不同,有些大学生可能出现生活学习上的不适应,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较为自卑,无法正常的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因此要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对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做出正确评估,了解自己在他人和群体中的位置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差异,并把自我评价同他人评价,个人期望同群体期望、社会期望加以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调整。认知教育中要传授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并引导他们正确的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认知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结合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能力。

2.注重技能培养,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大学生中不和谐人际关系很大部分是由于交往技能欠缺导致的,因此还需要注重交往技能的培养。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影响别人对己的第一印象,不仅是注意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等这些外在形象,还要注意其内在形象要用自己的性格、学识、智慧来塑造自我内在形象,内外兼修更容易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第二,要注重人际交往的技巧,要学会有效沟通在沟通方面要寻找共同话题主动交往,与其他人交往时要寻找共同兴趣积极参与交流沟通,不可高谈阔论自说自话,同时要注意措辞,谈吐得体,针对不同的交流对象选择适当的语气态度,提高沟通效果和沟通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优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2]何壮.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4
[3]刘珂,佐斌.网络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关系一体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4,3
[4]王楠.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探析[J].兰州学刊.2005,2
[5]谢宇格,刘晓华,杨荟,宋相梅.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5):203-205.
[6]王奕冉,马新成.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7):203-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