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试析任务教学法在工程结构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3 13:48: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工程结构课程作为一门关键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致力于学生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培养。目前,工程结构教学普遍生硬,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优化进程受阻,整体教学缺乏实践性与应用性,在此背景下,任务教学法应运而生。将工程结构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相融合,阶段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并将整个过程按照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标准进行任务执行,促使学生将固定式课堂教学转化个人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文章以工程结构教学为例,全面剖析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流程、注意事项,以期提升工程结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工程结构;教学运用

本文引用格式:段莉.试析任务教学法在工程结构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06):111-113.

一 任务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流程

(一)任务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从性质上来看,任务教学法其实质是一种建立传统教学基础上,适当结合现代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赋予建构主义理论更加具象化的特征。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任务教学法强调教学内容的隐含性,教师可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随机布置,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全力完成目标任务,学生不得调动全部精力投身于任务的分析与讨论,掌握教学整体框架内容,明确学习的难点疑点,有效区分新旧知识,并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合理运用各类学习资源,在相互协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探寻一条适用于自身学习的道路,并通过成自主总结的学习方法实现对所有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1]。

       任务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易显露其“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将任务转化成一种激励学生学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为学生保留更多的学习时间与进步空间,促使生单一学习与协作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即使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依然可从中汲取相关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与应用技能。

(二)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通过对任务教学法实际应用的研究分析发现,整个任务实施全过程严格按照三个不用环节开展。设计阶段。此阶段主要设计内容为整个课程结构、教学主体与活动方法,并将整体思在课堂向学生进行介绍,明确学生课堂主要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提高工程结构教学的导向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学习任务。同时老师在进行任务教学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也能有一个明确的主线,这对于任务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是非常关键的。

         实施阶段。教师将前期准备的教学设计方案付诸实际;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工程结构学科的教学特点,然后根据任务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到其中,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在充分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时候,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

         评价阶段。在教师完成任务教学后,结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以及各项教学任务完成度,对整个工程结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与总结。教学评价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能够通过评价结果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之上,这也是任务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

 
二任务教学法在工程结构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渐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传统教育观念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是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所以必须进行转变和创新。任务教学法在工程结构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在意识到传统教学理念缺陷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升级,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对于教学观念和更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和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当前的工程结构教学实践中,老师教学生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几乎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很容易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教学手段和知识内容的趣味性与学习效果成正比,老师的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教学效果就会越理想。因此任务教学法在工程结构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下对学习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三)增强工程结构教学的趣味性

           不管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较强趣味性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大大提升。但是相反,如果所学知识过于枯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畏难情绪,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工程结构教学中应该任务教学法的时候,可以不断突出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才会得到较好的调动。

三 在工程结构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的依据

         第一,任务教学法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关键在于其顺应了现代课程教学特点,与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是任务教学基于人才培养角度,实现了对现代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有效培养。所涉及课程在教学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生产性与针对性,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将课程按照不同标准进行有效分解[1]。

         第二,教学对象的特点是任务教学法得以在工程结构教学中运用的前提条件,这种教学方法有效融合了教学对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使得学生在学生等级层次上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但学生在学习本质上较为统一,即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愿望。因此,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节省课余时间展开任务调研,相反地,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尽管任务完成速度较慢,但通过教师的指导同样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任务教学法的运用将传统教学中的任务对象转化为具象的实体,打破了传统工程结构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促使整个课堂教学任务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后,喜悦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以及学习自信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工程结构课程中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

          第四,不管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较强趣味性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大大提升。但是相反,如果所学知识过于枯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畏难情绪,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工程结构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时候,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才会得到较好的调动。

\

 
四 任务教学法在工程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本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为:确定房屋的结构承重方案;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熟练掌握各种方案多层房屋墙体设计及墙、柱高厚比验算方法;熟悉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熟悉过梁、挑梁的设计计算;掌握墙体设计中的构造要求,确定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熟悉基础结构设计;掌握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教学设计

         任务一“工程识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之间,与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学习对象,促使学生根据前期所学知识,对施工图纸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如,建筑工程总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以及设备施工图等等,根据对于图纸资料的分析,并总结相关理论性知识,由教师或者其他小组对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价[2]。通过与实际工程项目案例的有效结合,学生实训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基础识图能力,且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相互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任务二“工程制图”:学生可抄绘是实训指导书中建筑工程的平面图、剖面图、墙体详图,通过设计图纸的临摹从中学习制图方法、制图标准以及制度要求等。将学生所绘制图纸作为实训考核对象,由教师活动对学生制图进行综合评定,在这种实训机制下,学生可在短时间内强化基础识图和制图技能,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专业素养及职业水准进行综合锻炼。

          任务三“工程模型制作”:将学生按照5~6人标准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型的制作,学生可工程结构类型进行自主选择,共同商议整个模型的制作流程、工艺及材料等。所制作模型可作为实训的最终成果,从教师、学生小组、其他任课教师三个不同角度对学生实训过程进行评判,决定其最终成绩。经过模型制作课程的开展,使得学生对工程结构中的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基础图形制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模型制作技巧与水平迅速上升[2]。

(三)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特点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会应用中英双语完成对建筑何用协议书的撰写,即教学任务为制作一份建筑工程合同协议书,并把这个任务从结构和文体两方面分解为简单的小任务,具体如下:(1)了解建筑工程合同书的构成;(2)了解各组成部门的具体内容;(3)了解各环节书写格式;(4)从造句、用词、时态以及语态方面入手,工程结构合同书的文体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五任务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将任务教学法引入工程结构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通常情况下,在任务教学法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其重点围绕课程中某一章节,教师的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其中重要知识点,以教学大纲为参考标准,对任务的实施要求进行完善。在安排任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由主到次、由重到轻的标准,构建起良好的工程结构教学交流平台,切实推动学生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总目标[3]。与此同时,在对不同任务进行安排过程中,应将内容、形式等摆在首位,以有效达到进阶式变化效果,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标的同时,不断对当前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化。

         另一方面,注重任务评价。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同任务环节的做种学习效果,需要获得第三方的肯定。工程结构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单一任务,而是在任务开展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新性,因而,除了要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之外,还应系统评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此外,从任务类型上来看,工程结构学习任务主要分为封闭型与开放型两种,其中,封闭型任务的评价应将重点放在任务成果,并兼顾对学习态度的评价。而对于开放型任务的评价则强调的是学习的方法及过程。按照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可将其分为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主要以综合能力考核与知识点考核为主,综合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专业素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知识考核主要以试卷形式为主,评价学生对建筑结构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除此之外,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教学形式的应用,都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看到教育效果的,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形式已经由来已久,并且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从根本上去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总结教学模式的运用经验,同时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融入,最终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工程结构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时候,老师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根据正常的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和改进任务教学法与工程结构课程的融合方式,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而切实发挥任务教学法的优势教育作用。

        在工程结构教学过程中,不管应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其最为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困扰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深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学模式都适合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符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能够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作用,这样在应用教学方法的时候才会更有意义。所以在工程结构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时候,应该注重一定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任务教学法较好的融入到工程结构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目的,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结构教学中积极引入任务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上的束缚,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不至于让普遍性抹杀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做好工程架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任务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以及先进性,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起到了积极的鼓舞作用,引导学生对社会工作环境及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促进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绍云.基于工程项目任务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06):249-250.
[2]杨虹,王慧霞.“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反思——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4):117-120.
[3]禹凯,张志凯,邵政胜.典型任务教学法在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16(07):127-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